周一午休时间,把文稿发给她。

“你有学院的公众号,之前看过《元素》的电子期刊,知道我们每一期起标题是什么意思嘛?”

“一期说一种化学元素,然后要么想主题,要么和元素本身有关。”

这次是“侣行”,有和元素铝谐音的用意,定调到发表,前后之间又正好碰上毕业晚会,有一批学长学姐即将离开江南,各奔东西。像是一些电影电视剧、青春恋爱小说……主场还是大学比高中更好更稳,可聊的东西也多。

我没经历过成年之后的同学分别,可能会懵懂一些,中二的话也洒脱一点。我其实有犹豫的,前两期有一两篇稿子是我们社团人士之外的、但跟成员有一定关系的同学创作的,我当时有想过:是不是跟副班说一下,这次我就不写了,交给有亲身经历的人来写,情感表露更真挚。如果作者在化工学院还有知名度(起码比我有吧),还能多点点击量。

但我自己也有一份坚持、一份倔在心里,共情的能力我不想输给别人——放在这件事说就是:试都不试就过去了,那就不光是“懒”的问题了。

换位也好,站在后辈的角度给学长学姐送祝福也好,我在写作的表现欲还是强的。像这回,《侣而旅,心之行》,虽然老套用了扩写,但确实有最近的感触,加上……是吧,表白成功,心情愉悦,所以诗文的主旋律也尽量偏向积极的心态。

“轻风总携细雨,叶碧相映荷红。”

“青葱岁月不负韶华流转,光阴荏苒幸得侪侣为伴。”

比真正大学毕业,离开江南还有一阵,现在离荷花花期还早了一会,但放在师生、友人话别,那就正当时了。而且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也算点明了字眼——侣。扩展来看的话可以指侣友,也可以指情侣,只是考虑主旋律积极,而大学情侣,步入社会还能踏入婚姻殿堂、喜结连理的毕竟是少数。

所以侧重讲友人的感情,感伤的就绕开了……当然,我对自己的初恋还是挺有信心的,最丧的想法我只是打气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算一步嘛……

所以我把恋人分手的伤感换成学志未竟的伤感——考研总有上岸和二战的嘛。

“我们不得那中流击水的壮志,却也共挑灯夜战的不眠。”

“我们不是那高山流水的知音,却仍有心有灵犀的一默。”

“四年友,将行即。”

“一歌人聚散,一顾影零乱……”

即将毕业去KTV唱歌,总能听到几年前熟悉的旋律:《离歌》、《凤凰花开的路口》、《朋友》、《栀子花开》……平日里基本不会有人唱这种歌,感情突然到那个点加上喜欢歌手,并在一起才能唱——喜欢歌手,那他&她也不是只有一首歌入你耳朵入你脑啊……

文字嘛,在我看来重要的是联想的空间大小,而比起音乐还是在大部分时候差那一口气的。但我觉得这种差距就恰到好处——引到略带伤感、怀念的时候,又能较快地收卷回来。

“人生的旅行,是那岁月的交响。”

“踩着或喜或悲的节拍,遇见可爱可憎的侣人。”

“可无论乐章奏起或间停,回忆泛起或新刻。”

“都是旅者的幸运,生命的福祉……”

嘛……这话说得其实有点圣人圣母的意味了,主要是那句“可爱可憎的侣人”,对应后面相应显得宅心仁厚的“幸运”、“福祉”——想表达以德报怨的意思,但实际上这肯定没那么容易的。虽然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真当那些“坏鸟”带着烦心事骚扰你的时候,你不能确定ta带的shit具体是什么,所以也就无法确定你的涵养是否能……是吧?

“有不恰当的地方,但以我的水平想不出更好的阐述、表达。”所以只好装撒试图糊弄过去了……昨天说是想让思语“给点意见”,但这一点想想还是不和她说了,这问题一提出,思语搞不好会觉得我是在刁难她。

最后一段,是要点题了,前面说了“侣”、“旅行”,就差一个“心”把这些串到一起。

“之于年华,四年弹指一挥;之于人心,四年一念永恒。”

“珍视吧,那些伴你同行的旅者,是你生命的侣者。”

“遵从吧,那些共同行过的路途,是你心灵的轨迹。”

同学之间的情谊是生命中一大财富,升华的部分就在这里了。

“咋样?还看得过去吧?”

“哎呦,不错哦.jpg”

“看了之后,有没有建议?微调一下也好。”

“我是觉得放在我们学院的期刊上够用了……你们前两期的序,你自己定稿发给几个部长审查的时候,有没有打回来让你重新修改,或者作为上级提意见的?”

“……基本没有。”

“那不就结了?对自己的能力、写出来的作品有点信心好不好,能原封不动发表不是好事吗?”

“我也是装点文艺,能给你什么很有用的建议?要真正想修改,精益求精,你可能找瞿老师……”

懂思语的意思:瞿老师是本校人文学院毕业的,就是她自己不行,认识文笔好的同学的概率还是大的。

那还是算了,现在给思语看就有点求表扬的炫耀意味了,又突然给瞿老师发这个,虽然可以附加声明“没那个意思”,但总有点欲盖弥彰的奇怪感……

“诶,你作为女友给我的鼓励就很有用嘛,自信心上来了,不必像之前那样一句话不满意就琢磨半天还是很难修改……”

“你别想着把最后有读者评价不满意的责任,归咎到我身上吧?”

“我有那么心脏的吗……你得相信自己的择人眼光。”互相开玩笑而已,只是要注意措词,不能整出“我要这么渣,你看人的眼光也好不到哪去”——狗急跳墙两败俱伤的说法,都是文明人,逗趣也分情况……

根本目的只是找个话题跟女票聊一会嘛。我把文档传给张副部,等一会只回了一句ok,今晚晚自习之后的小会,我发现……自己还不是最后一个交稿的,当然今晚开始,顾家伟、韩晓琴……他们这几个小编就要开始忙活:主要联系相应的作者,把“半成品”发给作者,看看满意与否?有没有改进的想法?

我对推文的配图、配乐、文字修饰……这些东西都不算敏感,我是基本尊重图文编辑的意愿,让他们自由发挥的。主要是动了我的文稿——通读两遍,发现改动了段落,比如让两段并在一起,或者把一个段落拆分成两段,使得大意变得有些奇怪、别扭,我就会提出要求,尽量恢复原设定。

“不像整篇几百上千字的文章那样,段落分明……”嘛,不过前两回也有我的问题,写完每一段总忘记空两行,本来这也是一个提示小编的方法嘛。

小会也就半小时多一点结束,和往常一样,直属上司没有给我的《侣而旅,心之行》提啥意见,就连副班也是简单问一句:“你这次的序交给容光了吗?”

合着直属领导都没把稿子给部长过目的啊……嘛,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往好了里想是他们对我的写作能力比较信任,几个部长不用太劳神地审核,让部员之间自行完善吧;吐槽一点就是……

主要还是怪我嘛,谁让我“心怀鬼胎”拖到周一交稿?周末交不好吗?大家都有空,说不定昨天张副部他们见我的稿子,就有那种心血来潮想指点江山的冲动呢?

虽然比起思语的点评,我心理上大概率是不太愿意接受的,但毕竟上下级关系嘛,估计也就应领导要求,带点敷衍性质地改一改……

点点头……基本就没我啥事了,以偏消极的视角看,我认真在脑内想着:怎么在初稿提交就能达到我当时的最高水准。结果能原封不动地发表,又会觉得有点沮丧:明明《元素》是我们学院官媒的重头戏,但部长们是不是有点敷衍了事,搞得下属没啥动力、热情……

最后只能自己开解:文无第一,我们也不是文科生,加上部长们也就只比我们大一届,年纪大个一岁左右,写作方面能强过多少呢?不如自己虚心严谨,各显本领,然后小编和作者互相探讨,发表之后众人互相学习,社团只是爱好者集聚的平台,部长的作用是规范、引导……具体指导也是分多种项目的,不然有几个领导干嘛呢?

“今晚……就算了吧,觉得有点累了,这周后面几天再看吧。”

刚才心里念叨的是我约思语散步的事情。学生之间嘛,接近自己身边的八卦新闻传得还挺快、挺开的,至少是应化一系知道了,章启轩和黄思语成了情侣。为了避嫌,王捷和思语自然就断了约着夜间散步的活动,我也适当地、相应地增加一点夜游的邀约……

主要在我和她还没成对的时候,散步半数以上都是她在群里说的,后续袁靛参加次数少了,就变成我俩私聊了,我对小女王有想法之后,互相邀请的比例也慢慢趋于均衡。而在成为情侣后——排除我那两次邀请的话,目前我们还没有手拉手散步约会呢。

于是周三晚自习后,两人都没有社团活动,就口头约好今晚散步聊天的咸鱼美好时光……

然后没想过我自己衰的flag体质,居然会在今晚散步的时候激活……当然只是半开玩笑的自嘲哈,我是不信这些的,我说的只是在我们回程的途中,夜空开始飘雨。

“早知道昨天就约你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