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又回到了姜氏的手里,临淄之外皆为傅阳管辖,曾经的诸侯之伯长,如今也只能拥有一城之地,以齐国为榜样,奠定了处理天下诸侯的模板。

返程之际,途经鲁国曲阜,虽说鲁国早就只剩下了这么一座城池,且是齐国附庸,但在傅阳未来的天下规划中,鲁国要承担起一些重要的作用。

都说周礼在鲁,这里既有孔丘、孟轲等儒家学派师徒的功劳,也有周公族后裔的代代传承,毕竟周礼是周公所创,子孙坚持祖训做得至少比其他诸侯要强一些。

儒家学派得到了傅阳的支持后,鲁国三桓残余势力日渐衰弱,公室开始掌握实权,孔丘的弟子开始在鲁国担任重要官职,践行老师的教诲。

在出发之前,大家在校司商议过如何对待鲁国的问题,得到的一致意见是应当保留鲁国的诸侯地位,并让它成为一块试验田——推行周礼王道的试验基地。

历史证明,儒家提倡的一系列主张在列国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断然行不通,但在西汉盛世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延续两千载,时至今日,仍旧是华夏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影响之深远。

而如今,孔丘依然在世且尚未到知天命的年纪,孟轲更是未及不惑之年,完全可以施展抱负,而鲁国曲阜又最有继承周礼的基础,此地是最佳选择。

推行儒家治国思想,需要安定的内外部环境,三桓失势,内部环境有利,傅阳很快要实现统一,结束战乱,又非常支持孔孟,外部环境更是不能再好,此时不做一番事业,更待何时?

大家的设想是,让鲁国在王道教化中良性发展,给天下树立一个榜样标杆,让人们逐渐摒弃损人方能利己,攻杀争霸才能建功立业之心,以建设与发展为目标才是正道。如果孔丘他们在推行政策时发现了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改变。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是备受争议啊,晚清以来的积贫积弱让有识之士认为儒家文化是腐朽没落的原因,几十年前打倒孔家店,算是对封建末期礼教的反思。而这些年来被称为公知的一群人以各种方式诋毁儒家文化,顺带贬低华夏文化,让很多青年人认为华夏文明落后于西方,直到近年来华夏强势崛起,才打破了这些人的谎言,后来一查,嚯,这些人都是领美元工资的。”御风倒是还关注过网络舆论的变化。

“这也正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任你怎样诋毁怎样中伤,甚至一度看起来岌岌可危,但它终究会再次站起来,让世人刮目相看,这不是几只苍蝇臭虫就可以改变的。”梦琳说得很有道理,“咱们现在就是要提前确立儒家思想的地位。”

“对,这还能让孔孟二位先生发挥更大的作用。”小雪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

小雪说,她希望能让鲁国延续周祀,历朝历代都有优待前朝王室后裔的传统,这一制度名为“存二王后”,前朝王室后裔位列诸侯,对新王称客不称臣,以礼优待之,以示天下。

对于傅阳来说,前面的两个王朝分别是商、周,商王后裔有宋国,那就继续让他延续商人祭祀,而周王后裔天下还有不少,但王室后裔均在秦人灭周之后被虏至关中。这洪水一来……秦人能想着去保护周王室?怕是早已凶多吉少。

在分封出去的周王姬姓族裔中,晋侯、鲁侯、燕侯仍在,鲁国又能比较好地继承周礼,如果王室的确没有了继承人,由鲁国来延续周国先祖的宗庙祭祀合情合理,如果以后能找到周王后裔,也把他安排在鲁国或鲁国附近。

“我觉得完全合理,但这事儿应该提前和鲁国君臣交代吗?”御风不清楚这种事什么时间向鲁人交代比较合适。

“至少要等孔丘等人回国了再说吧。”其实他们也不清楚孔丘、孟轲他们身在何处,亦不知洪水泛滥之时他们有没有遭难。

“这是大事,应该谨慎,包括修建新的周室宗庙也是个大工程,需要等到恢复生产之后才有余力,所以我这个想法也就是先和你们说说,还没有和校司的老师们讨论过。”小雪考虑得比较全面,“不过可以稍微与儒家重要的弟子透露一二,劝二位先生早日回到曲阜。”

抵达曲阜之后,按照礼制,自然是要先见鲁侯,再去拜会儒家学派做客,古人非常讲究一个“序”字,长幼、尊卑、上下皆应有序,有规矩才能有方圆嘛。

如果因为与儒家关系好而忽略鲁侯,则是失序,儒家师徒完全可以拒绝和御风等人见面,或者派人来劝说他们先见鲁侯,当他人都恨不得借助强者势力之时,而儒家学者看中的是规则,这也是源自于孔孟的格局。

见过鲁侯之后,一众人等来到孔丘居所,这也是儒家师徒日常学习生活之处,他们见到了留守在在此的曾参与颜回。

听了御风介绍大致的情况,颜回表示,如果能名正言顺在鲁国复周礼,行仁政,儒家师徒责无旁贷。他特意强调名正言顺作为前提,这也是他们非常在意的一点,靠着不合礼制的方式上位,以不合礼的办法推行礼,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御风理解,也很钦佩这些儒者的坚守,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取之需有道。

正当大家要离开曲阜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鲁侯要出奔他国,怕不是知道了傅阳世子专程会面儒家弟子,是准备收拾自己,因此提前跑路。

梦琳甚至笑了出来,这家伙心也太虚了,他们什么还都没做,怎么就开溜了呢?让人见了,或许还真的会认为是傅阳逼迫鲁侯下台呢,那怎么行?

御风亲自将鲁侯追了回来,此时的鲁侯为定公姬宋,见御风忽然出现在马车前面,吓得抖若筛糠,以为自己将命丧于此,经过一番解释才让他安定下来——这定公的定力可不太行——原来是身边的近臣胡乱猜测,御风训斥了近臣却并未惩处他,不能给人一种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感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