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自习就跟参赛的成员,顺带也和班里其他人讲了,定下曲目、领唱,男女生唱哪位歌手的部分、主要还是男生降key提升区分度,几位参赛的男队员:文璋、才琨他们,一阵骚乱躁动……
讲台上,站我旁边的小黄同学拿眼睛瞟了我。不清楚她是让我口头说明,还是现场演示一小段,反正我是觉得有点无语。
“干嘛干嘛?刚才黄思语没说是降调、降调吗?你们搁着骚动干神魔?”
“没具体学过声乐,不懂要降多少才对,万一排练拉胯唱不准咋办?”
“本来原版我都没信心,这回还是一首听都没听过的歌……”
嗯,巧了,我之前也没听过。
“今晚到明晚这一天时间只是给大家熟悉歌词,怕听原调听多了,降key反而会唱走调,那就只看歌词不听原唱,总会好一点吧?”我摆出一副满不在乎、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神情,“明晚跟着领唱的声部走,多练几遍,声带有记忆就好办了。”
“话说为啥不是班长领唱?”
“我是负责朗诵领读,领唱交给更专业的文艺委员安排,班长这头衔不好使,要当绿叶的时候还得当绿叶……”
“哦,衬刘文璋和汪园这对夫妻档是吧?明白明白……”班上一阵笑闹,没料到小黄突然爆料。
“嘁,说得好听,还不是怕高音唱惯了,戏腔唱惯了,突然降八度不适应,所以躲进群众里混一混……”
短暂沉默后,爆发出一阵快活的嚷嚷声。
“woc!头皮发麻。”
“这是章启轩本人亲口说的吗?太嚣张了叭,嫩死他!”
“平时苟,关键时候狗,这么凡的吗?”
“不信谣不传谣啊,不能轻易听信一面之词,一定要多方求证理性判断……”
“不必了,比起班长我们肯定是信萌妹子的。”何蔚涛适时补刀,班级气氛很好。即便隔了一天,我们这十来个队员对这次比赛,热情度还是挺高的。
“归功于我们昨天晚自习的调动,侃大山,还是有效果的……”
所以周一的第三节晚自习,小黄领我们下到一楼,见后方没人排练节目,那自然是最好的场所之一了。
“今天主要是熟悉一下合唱的节奏。”黄思语站在二教一楼后场,向我们布置这次练习的任务。
“听到昨天晚自习,男生反馈的信息,大概问题就是男女生的音域不同,真正合唱副歌部分容易互相影响,最后男女生都唱不准音……”
直接gg思密达。
“先跟唱两遍……”黄思语掏出手机,边找app播放器一边说,“手机音量不大,正好跟唱声音也小一点,尤其男生。”
“原唱不会降key,所以你们集中注意力听章启轩的声音,跟着他唱就好……”
“什么‘就好’,好歹给点容错率啊!我模仿是挺好,但自己也没学过声乐,原唱成干扰项对我是件挺痛苦的事情好吧?”
“好好好,所以才说先跟唱两遍找找状态啊……”黄思语话锋一转,还使出激将法,“理论上这算降低难度吧?这种情况反而唱不好,谁都不会信是技术问题吧?”
“哟西,那就把跟唱次数增加几遍吧。”
“哈?这是什么逻辑……”小黄有点懵。
“概率问题,把可能发生的失误在前期都犯一遍,这样到后期都不会出错,比赛就更稳了。”我还比了个手势,小黄同学被我这说法气乐。
“信了你的邪,赶紧准备好,想想歌词,还没记好的对着自己手机看,脑袋里想旋律……我要放了哦。”
奶茶的部分交到女生来唱,男生则是黄韵玲的部分,前奏挺短,小黄就提醒一句“认真听领唱的声音”,主歌就开始……
“好像呼吸一样,那么自然,不需要换算。”
“所以我们相遇,在这季节,绝不是偶然……”
刚才一开始黄思语说的“注意节奏”,其实不是提示“节奏难踩准”的意思,恰恰是节奏容易、而且主歌副歌之间变化不大,所以听众容易分辨出其中不和谐的声音。
所以我和田涟的作用就相当于两颗定海神针(黄思语:要点face?),刚才小黄说的“跟唱声音不大”,跟手机音量肯定有关系的,看来之后练习得有人带笔记本电脑到晚自习课上了;再有就是让男生听懂降八度之后自己要唱到哪儿,跟着我,声音小一点,先适应再说,不然真正合唱的部分,音域不同,男女之间不是互不干扰、完美融合,而是一团浆糊,“不分彼此”,那可太铐了……
整首歌主旋律就是很温柔,所以想高音都顶不上去——没有趁虚而入的点,而需要特别记忆的点,在我看来也就两个:进副歌之前的“遇见的朋友,想念的远方……”是男女声分开唱,而且在“朋友”的“朋”尾音就要接续上黄韵玲(这回是男生部分)的降调“想念的远方”。
没有一点合唱进点技巧,加上还有降调,对男生而言确实有难度。还有最后一句合唱“穿越海洋”,跟之前主歌部分音调不同。前面都是自然地、顺着拼音的音调抬高一点——yáng嘛,“上”音,而最后一个字,旋律故意把“海洋”唱成同样的偏低音——我们男生还得在女生基础上再降八度……
是不是能想象了?有画面感了?第一次排练,我是被“领导”训斥最多的那个。“我还是头一回听到真正的男生低音压不好的”——这是我听了小黄同学的批评,笑嘻嘻来了一句“谢谢夸奖”,把排练众人(包括黄思语)都逗笑了……当然我觉得小黄有一半是被我气乐的。
“大家回去都听听原版,降八度其实相似度挺高的了,男女生关键就是熟悉自己唱的音区,熟能生巧有自信,真正合唱的时候才会有自信,自己唱的没错……”
“哪怕发现唱这个调的占少数,也切记不能中途刹车,自己降低音量找节奏,不要惊慌。”我突然来一句补充,“合唱最怕连锁反应带崩全队的,中学全班合唱,总有人唱歌不好,音乐老师就让他对口型,不是没有道理的。”
“……你今天怎么这么跳啊章启轩?”黄思语苹果肌绷了绷,双眼微眯,“虽然说得不错,你这个班长不是助长只动嘴皮不出声的风气吗?”
“噢……这层我还真没想到,不过我相信大伙不会这么做的,而且委员大人把我和田涟下派到群众之中合理监督,想必是早就算到这个可能性吧?”
黄思语无言噫怼,是要我补充怼我台词吗?那……“你能不能别把思想迪化得那么深”,这可以吗?
也许真像刚才黄思语这么说,我今天思想太跳脱了,明明期中考成绩、写的序文的评价,那样都不值得我这么兴奋……啊,当然也不是差到我不能接受,所以精神失常说胡话。调节气氛,增进队内和谐稳定,我身兼班长&普通队员,这应该是我所能做到的效能最大的事情吧?(队内众人:原来只是酸溜溜啊!)
咳咳,不至于不至于,严格意义上讲,让我心头隐有羡慕的,不是“自己不是红花”的问题,而是站在那朵红花身边的人……
“这算不算自我攻略的一部分?”
愉快的周一到周五学习日程,聊到期中考,我还是老样子,大一两次期中高数都是85左右,无机化学略高一点,但也没破90的大关。卷子本体虽说只是期中考,对学期的考评影响不算大,但还是没法随意地下发给学生保管……
老师觉得有讲的意义的题,拎上黑板讲一遍;举手汇总,滑铁卢偏多的,把关键点讲出来。一节课不到,总结结束,继续快节奏的新知识……其实回想一下还觉得挺奇妙的:一学年不到,我们就慢慢适应了这种看似囫囵吞枣的课堂模式。真正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拿一种偏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学习生活节奏,其实很好理解我的高中母校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除了没有住校,生活方面需要家庭多教学生一点,在学习自适应方面,这真不能嘴硬,是要说句谢谢的。
但我的性格不算宽泛上积极好学的那种,如果不培养一点下意识的东西,校园生活中带惰性的事情很快就能消磨掉我的求知欲、上进心,况且我对学习产生兴趣,最大原因是我对任课老师投缘,学科本身我有兴趣都只是放在后面,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咯……
所以你们是能猜到下学期我对哪门课最不感冒吗?没错就是马原。(官方吐槽:我们有说什么吗?)
这话说出去可能有点不敬的意思……从开学到现在快两个月,时间也不算长,但你要我秒答出马原女老师的姓氏——是的,都不是说出全名的难度——我现在都会愣神,想一会……
嗯,然后默然尴尬,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登陆校园网查一下马克思学院任职讲师,看照片才能对上号,否则记不住……课堂风格就是严谨(照本宣科),没有课外拓展,有的话也是我走神没听着——我就是开小差也不会一大段时间发呆,趴桌子睡觉就更没有,所以基本能确定马原老师就是平铺直叙不加“味精”(我没用“照本宣科”哈),我划划重点,偶然听个话题联想到近来国际外交问题,我都觉得这堂课不亏。
是的,自觉没啥营养,不怎么玩手机、不明目张胆交头接耳,只是中学期间培养的“负罪感”会让心头颤两颤罢了。
本周对我,除了临近周末要去体育中心当吃瓜群众的校运会,其实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前面一趟马原课,因为今天是点名答到的一天,以往并不是每次上课都要点到,只是今天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