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师兄,山门的新规你看了吗?”

“养灵兽那个?我听了两句就走了,我辈一介修士养什么灵兽啊,不去不去。什么?陈义师兄也养?那也...按书上饲养灵**与万宝阁就能换法宝?交的多了还能去听掌门和师祖讲道?我怎么不知道!”

“师兄你不是听两句就走了么...”

“师弟,为兄待你不薄,你那书借我几天如何?”

“哎呀,师兄你别拽我啊,万宝阁有发的呢,去领就是了。”

新规发布的几天时间里,易桐在各个峰间假装路过,探听到了不少此类的对话,各个峰头也都多了不少耕地和栅栏屋棚。

易桐为山门计划的第一版新规,对于自己这个从蓝星穿越过来的普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奇思妙想,或者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点子,只要愿意花上一些时间来慢慢完善就可以做到,且也是对于像天行山这般情况效率最高的方法。

新规内,按照万宝阁所领书籍上的方式来饲育灵兽,培养仙草,都可到万宝阁换取山门点数,点数可兑换的物品,从下品法宝到极品仙宝应有尽有,更有听晴月祖师讲道一次的兑换选项。

每年还会举行灵兽品质的大比和仙草品质的大比,评判的标准当然是以市面上的估价为准,优胜者除了大量的点数奖励外,还可获得到万宝阁任职、心得张贴于主峰公告栏上的资格。

甚至修为突破境界提升,也都有着相应的点数奖励。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予以弟子们看得见拿得到的益处来换取为山门赚钱的热情。

说好听点像是小学生们拿老师给的小红花换文玩具,说难听点...

有点资本的意味了。

但也并不压榨,划重点。

不过也依旧有一些对此不屑或兴趣不大的人。

聪明些的人自然看得出来这是突出一个‘利’字的双赢,可毕竟好处是实打实的没有任何坑蒙拐骗的意思,且也并非强迫全靠自愿,目的更是为了山门发展,这样不感兴趣或不屑一顾的弟子便也不好多说什么反对的话了。

在易桐评估的最坏的情况下,是近半弟子不会因此所动,如今观察下来效果是比他想象中要好不少,接下来的重点便是能否由新风气,转化为山门文化的一种。

至于会不会耽误修行,这就是带徒长老们要做好的功课了。

加上最主要的目的,易桐也早已经达到。

最先招来的各峰三十三名弟子,易桐是不论修为与修行天赋的,有二十八名在为期几天的简单培训下,都愿意做山门未来发展中的第一批‘外勤人员’。

不得不说,在易桐跟清河长老说了些上辈子那些企业培训的‘要义’后,清河长老...

真他娘是个人才!

好话都快说出花了,什么一年十五薪,三十年一轮换,福利优渥,配房配车,入世履历会增添上浓重的一笔。

要不是易桐自己定的这些奖励,他自己都能被忽悠瘸了。

这些弟子,是易桐准备使之成为第一批外出经营山门产业的人,也并不是让他们以后就要在坊镇内打一辈子工,易桐也不会做那般误人仙途的事,而是要让他们做第一批新规下吃到最大红利的带头人。

另外在这二十八名弟子当中,易桐还挺意外的看到了大比时被自己毒打的魏元,更意外的是他居然还有着跟自己一样没事做饭的爱好。

易桐当下就拍出了备用的《厨子的自我修养》,发给了与其同好的共四名弟子当中。

剩下对灵兽有兴趣的五人,对花草有兴趣的五人,对衣装有兴趣的六人,

其他对数学感兴趣的最多也最让易桐惊喜,有八人之多。

易桐这么注重数学这一个项目,其实并不是为了真的去算钱算账,真正重视的是数学会自然而然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出门做生意,打理店铺,同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在易桐眼里马虎不得的事情,他在这个未知的洪荒之中想立起的招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印象——

是‘专业’。

不求日后发展多大,但至少要在南宛州深深地扎下根,风吹不走雷打不动,旁人说起,都要来一句‘人就似干介个的’。

当然,这是日后理想的画面了。

大部分的议题有条不紊的定下后,也剩下了最后的问题。

钱。

在大多数修士眼中,钱是俗物,不会去主动争取,但问起大多数修士,得到的答案却也是并不讨厌钱财。

仙人也有仙人的生活,并非整年枯坐家中,而既然有生活便有着各种需要用到钱的地方。

修道更是花钱的,法财侣地财字占一,不论是需要药物淬体的体修,还是需要丹符相辅的灵修,修为的提升即使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但也避不开这些关键时候外物的助力,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惊天之才。

而这些东西,除了最麻烦的自己去找寻材料制作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买。

所以成立一座仙门培养仙苗是需要有着大量的底蕴的,大部分仙门除了会选择经常跑到各种山清水秀处或者秘境中薅羊毛外,多少都会有像‘丹鼎峰’这样练些山门所需的丹药外还会拿去卖些钱来的地方。

大些的宗门或者势力,便会在坊市中盘些铺子,甚至直接圈地立仙家坊市来经营。

天行山面对的钱的问题,其实就是最初的启动资金。

天行山新制度立起的同时相当于许诺了弟子们十分良心的好处,这对于发展初期的山门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预期一年以内的奖励资金山门能挪动的堪堪只够四成,还是众长老开会的时候由小师祖带头各自由掏了点凑了三成。

剩下的最后三成,则是易桐一个人强行拿出来的。

这三成一拿,开会时长老们当时喝桃酒都喝的有些不好意思了,对易桐无不大加赞叹,一句接一句的夸赞。另一头一直以来不管什么情况都会留下些‘安全资金’的易桐,一下子就变成了真真‘穷的发慌’的状态,确认后续的日子不用自己再天天盯着后便连夜赶回了平霄峰上规划起了开店的事情。

开店需要实地考察,易桐虽然在山门内算得上常外出去坊镇的人,但去坊镇大多都是直奔平日里合作的店铺,撑死作为游客就近逛逛,对坊镇的了解并不能算得上全面。

开店比起逛店,要注意的地方更加复杂一些,街道的人流量,同行的距离,附近住户的消费水平,地头房价的对比等等,都需要做至少简单的分析和比对。

初步的规划中,南宛州的三家最大的仙家坊镇,至少要在其中各盘下一两家铺子。

从万宝阁领了用来买地的钱,易桐便喊上了为此等了好久的白师姐,从袖中摸出了两个表面生着灰绒的皮质面具。

易桐将一个面具戴好注入灵力,灰绒仿佛有了生命般活动了起来,几息间变出了一副稍有着易桐几分神色的中年人面庞,面具与本来的脸部贴的严丝合缝,单用眼看已是看不出丝毫的破绽了。

面具是易桐日常去坊镇或者集市的必备品,按易桐的感觉应当是能糊弄得过大部分人的,就有遇到了少有真仙以上的人,至少也不会被看穿,更能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愿暴露身份的意思。

“额,师弟啊,一定要戴面具吗?”

“你太显眼了,戴上戴上,想象出一副模样就可,多点细节上的特征,最好丑点。”

“哪有女孩子能想象出自己变丑的样子嘛。”

“那我不带你了。”

“哎别呀,我这不是就说说嘛。”

易桐没给师姐讨价还价的余地,将面具扔了过去后,整理起了符合自己变出长相的打扮。

头顶墨玉冠腰挂金玉佩,外身一袭青色素袍,在修士之中称得上既不张扬也不低调,属于走在街上过目就忘的类型。

这幅外出时的打扮也是易桐微调了许多年,才完善出的路人形象‘马克一’,并对此十分的满意。

再回头看去,师姐已是戴上了面具,可...

“你这有变化吗?”

“当然有了!眼睛也小了睫毛也短了呢!”

......

“咱能不以原本的长相为标准吗...”

“为什么?”

“太显眼。”

“怎么就显眼了?”

说着朝易桐期待的眨了眨眼。

“好好好,师姐生的太好看了,我不想让旁人都盯着,行吗?”

“嘿嘿~师弟嘴真甜~”

白萧寒捧着脸傻笑一阵,随后随意一抹,便成了个看起来还略有些姿色的平凡小姑娘,娇滴滴的施了个万福。

“少爷~您可满意了?小白陪少爷上街呀~”

听得易桐一身鸡皮疙瘩,连忙躲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