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妃,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受宠,相反,这位隋炀帝的女儿,是一个亲爹不疼,老公不爱的可怜女人。

试想一下,如果杨广心疼这个女儿,怎么可能几次出巡都不带她,以至于被李世民捡了个便宜。

如果李世民爱她,怎么可能没有等她守孝三年,在武德二年就有了李恪这个孩子?

历史慢慢开始回道了正轨,在东征高-句-丽的那一年里,李世民和王玄策相处的时间很长,也知道了这家伙的秉性,王玄策护送戒日王使节回国。

此刻王玄策尚不知,此次和随后几次途经吐蕃出使天竺意义非凡,这些外交活动将大唐与天竺诸国文化交流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这时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张亮,揭发吏部尚书侯君集谋反,改任刑部尚书;曾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随军远征高句丽,回长安不久被告发蓄意谋反,起初,张亮抛弃结发妻子,迎娶李氏。李氏生性-淫-荡、骄横,张亮对她既宠爱又惧怕。后来,李氏与人私通,张亮却将此人收为养子,取名张慎几。此外,李氏还喜好巫蛊左道,交结巫师,又干预政事,逐渐将张亮的名声败坏掉,李世民命马周调查此事,程公颖与公孙常都证实张亮谋反。

李世民便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然后将他押到长安西市斩首,并没收其家中全部财产。

贞观二十一年,高俭,字士廉,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申国公,去世,李世民追赠司徒、并州大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

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死后,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不料此时与唐修好的戒日王已死,刚刚到达中印度,王玄策一行便受到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的进攻,王玄策及使团被俘。但王玄策十分机灵,趁夜色逃脱,日夜兼程,赶往吐蕃西部边境,以唐帝国及姻国吐蕃的名义征召泥婆罗(尼泊尔)国军队。在泥婆罗国七千人的军队和吐蕃一千二百人的精锐部队支援下,大破中印度军,俘虏了阿罗那顺及其家属。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名声,传播海外,王玄策砂糖的制造技术带入了大唐,王玄策为唐朝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贞观二十二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萧瑀在姐姐,隋炀帝皇后萧氏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以皇后之礼同隋炀帝合葬扬州,谥号为愍,萧瑀(萧时文)姐姐萧皇后去世后,萧瑀内心深受打击,染病而死,享年七十四岁,李世民赠司空、荆州都督,谥号贞褊。

萧瑀曾经诬奏房玄龄结党谋反,被李世民斥责,益不得志。旋自请出家而食言不行,李世民因夺其爵,贬商州刺史,而一代名相、政治家、史学家的房乔(字玄龄)在萧瑀死后不久病逝,李世民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保护大唐的永久不是门神二将,而是房谋杜断,他们的死去,让有心人看道了机会。

李世民封李道宗的女儿为文成公主,准备被和亲,被王玄策和薛仁贵阻止,后文成公主嫁于王玄策。(这里不是真历史,剧情需要改编了一点。)

李世民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贞观二十三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字药师,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天朝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多已失传,晚年多病,阖门自守,不预政事,不久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李世民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

司天监是大唐研究天文的地方,不过这个时代研究的方向更侧重于风水,太史局则是大唐专门研究、撰写史书的地方。

而王玄策往返于这两个地方,自然不是为了研究大唐的风水和历史,他只是为了找两个人帮忙。

袁天罡和李淳风。

师傅(唐蓝)说过,让王玄策找他们两人帮忙当然也不是为了让他们研究推-背-图的,而是让他们帮忙计算东西,可惜没有人。

古代时代当皇帝最大的优势就是说一不二,李世民的圣旨一下,整个大唐的机构都开始动了起来,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大唐又要对周边动武了!

唐人尚武,说白了就好战,特别是这几年大唐连连打胜战,在大家眼里,已一开战就代表着功名利禄,所以很多人都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生病,对周边动武的计划暂时停止,李世民开始将新城公主,初封衡山公主,打破了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的规定,新城公主和姐姐晋阳公主一样小小年纪就有了实封。新城公主先是许婚魏征之子魏叔玉,后来因事婚约被解除,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担心耽误女儿的婚事,便开始张罗新城公主出嫁事宜,由于程序繁琐,最终没能来的及,还是留下了遗憾。

除却嫡出儿女,长孙皇后还收养了庶女豫章公主。

因为被长孙皇后收养,李世民对豫章公主的感情也十分不同。

豫章公主死后,李世民非常悲伤,长期穿着素服,以至群臣惊恐,纷纷上书劝谏,要求皇帝克制悲伤。

李世民年轻时正遇到隋末严重大乱,李世民亲自指挥、参与了多次决定性的大战,结束了隋末严重大乱,但是对李世民的身体、精神消耗很大,年轻时可能还看不出来,但是到了50岁左右就表现出来,导致李世民重病,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王玄策带回的众多俘虏中有一个方士那罗迩婆婆寐,自称有两百岁,有长生之术。方士那罗迩娑婆寐根本就没有造出药,唐太宗没有吃方士那罗迩婆婆寐的丹药。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未完待续——

李治,字为善,人如齐名,十分为善,在李世民死后,继位唐高宗,之后李世民的孩子死亡大多和李治,还有早就和李治暗通款曲的武媚,有关。(这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唐高宗李治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李世民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刘弘基在永徽元年去世,永徽四年,高阳公主欲夺房遗直所继的梁国公爵位,诬告房遗直冒犯无礼。李治令长孙无忌彻查,发现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被赐自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李道宗因身体不适,卷入房遗爱谋反案,流放象州,病死于途中,后来追复官爵,以礼改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唐俭字茂约,病故,享年七十八岁,李治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尉迟敬德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李治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于昭陵。后世与名将秦琼一起,成为受人尊崇的“门神”。

唐高宗李治,开始准备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将唐朝版图变成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yue南中部的计划,薛仁贵和右屯卫将军苏定方进军西突厥,征讨反叛的阿史那贺鲁。

显庆三年,尉迟敬德去世后,李治命程名振征讨高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薛仁贵于贵端城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显庆四年,武媚开始让自己的政敌长孙无忌下台,长孙无忌为中书令许敬宗所诬,削爵流放黔州,自缢而死,大唐正式进入危机,也为不久的安史之乱埋下第一道伏笔,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唐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将其生擒。十二月,薛仁贵又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显庆五年以后,因为武媚长期给唐高宗李治下药导致唐高宗李治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皇后乘机开始参与国家大事。唐高宗李治的健康状况不佳,政权由唐高宗李治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龙朔元年,李治诏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相拒,并令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其叶护(首领)兄弟三人。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不再为边患。

麟德二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程咬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襄”,陪葬昭陵。

乾封元年,高丽权臣**病死,其子泉男生继掌国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产趁机发难,驱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六月,李治先遣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一同进讨高丽。

李勣首先攻拔为“高丽西边要害”的新城,并趁势挥军进击,连陷十六座城,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及时救援,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级。高侃进军至金山,交战不利,高丽趁胜进攻,薛仁贵引兵迎击,将高丽军截为两段,大破高丽军,斩首五万余级,军队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总章元年,(668年)二月,薛仁贵携胜率千余人,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薛仁贵一路凯歌,与李勣大军会师于高丽都城平壤外,对平壤形成合围之势。九月,僧人信诚开门接纳唐军,李勣趁势进攻,一举攻陷平壤,擒获泉男建。至此,高丽灭亡。

此战,唐朝共获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万七千户口,于是将其划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

由于高丽遗民的叛乱,薛仁贵赴任后便从平壤移至新城,任内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治理盗贼,提拔任用高丽的人才,表彰奖励品德高尚、行为优异的百姓。一时间,高丽人都非常喜悦,甚至忘却亡国之痛。

总章二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后一位开国功臣,原名徐世勣,字茂公,李渊让国姓,改名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李治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为隋炀帝之女杨妃,英武果敢,深得李渊宠爱,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武媚为李恪平反昭雪,追赠司空,恢复吴王爵位。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后,唐朝为了打击吐蕃和光复吐谷浑,出动五万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总管。

薛仁贵率军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军。薛仁贵击破吐蕃,斩获略尽,收获其牛羊等万余头,回军至乌海城,以待后援。郭待封傲慢,不听从薛仁贵之命,领着粮草辎重等缓缓前行。等郭待封军进至乌海时,吐蕃二十余万大军来救乌海,进击郭待封军,郭待封军惨败,军粮及辎重都被吐蕃军掳掠而去。薛仁贵只得退军,屯驻于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进攻唐军,唐军不敌,大败。

薛仁贵无奈,只好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才得以退军,然而吐谷浑自此沦陷。薛仁贵叹息说:“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因为战败,薛仁贵被革职除名为平民。

咸亨二年,高句丽遗民叛乱,新罗予以支援,薛仁贵被起用为鸡林道总管,负责惩戒支援高句丽叛军并觊觎唐朝熊津都督府(百济故地)的新罗人,并致书问罪新罗王金法敏。

李治念及薛仁贵旧功,被重新起用,官拜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

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渐渐逃走。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两万余(一作三万)人,夺取驼马牛羊三万余头,取得云州大捷。

第二年,薛仁贵去世,终年七十岁。李治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由官府提供车马,护送灵柩返回故乡,另一说埋葬于山东省嘉祥县,就这样唐朝版图为最大,不过就维持了三十二年。

李治不知道武家和武媚,天天给他下药,不知道的在李承乾时期,称心就联系了武家兄弟和武家,李泰病逝于郧乡,追赠太尉、雍州牧,谥号为“恭”,也是因为武家的计划。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