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因为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让萧望之等儒臣看到改弦更张推行仁政的希望,但这只是昙花一现。
汉元帝刘奭初即位,由于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不敢做出调整,议论久而不决。
萧望之提出此动议,却招致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嫉恨,于是他们与史、许两姓外戚联手,共同对付萧望之,只用两个回合,就将萧望之逼死。
萧望之饮鸩自杀,汉元帝刘奭非常震惊,为之痛哭流涕,责怪弘恭、石显等人害死自己的贤傅。
但汉元帝刘奭却没有惩治逼死师傅的幕后推手,只是口头责问弘恭、石显等人,使其“免冠谢”而已,事后对他们宠信如故。
从萧望之死,能看出元帝政治上短视与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缺乏战略眼光与政治谋略。毫无疑问,汉元帝刘奭若要推行新政有所作为,必须将儒臣作为主要依靠力量。
汉元帝刘奭放纵宦官逼死萧望之,放逐其他儒臣,无异于自废武功,自断臂膀。
汉元帝刘奭天真的以为宦官无亲戚,无生育力,不会背叛自己,于是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宦官成为大赢家。
但这是一种错觉,石显之流其实颇擅长“结党”,他不仅与宫廷太监结为“内党”,而且勾结史丹、许嘉等外戚,并拉拢那些见风使舵的匡衡、贡禹、五鹿充宗等儒臣,结为“外党”;内外呼应,兴风作浪,党同伐异。
易学大师京房曾提醒汉元帝刘奭不要宠信佞臣,汉元帝刘奭却执迷不悟,依然听任石显专权;京房触怒石显,很快被逐出朝廷,随后又因“非谤政治”而被处死。
后汉元帝在长安未央宫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太子刘骜登基,是为汉成帝。
刘骜字太孙,其母就是著名的太后王政君,刘骜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但是即位,沉湎酒色,荒于政事,让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请命就行事于蛮夷中,不严格要求自己以为部下的榜样,反而自取从康居夺得的财物,警告官员们不要再重新验证边远地区的事。即使事在赦免以前,还是不适合当官,陈汤因此被免官。
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名为侍子,实有人质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汉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
假如王子是假的,那么证明康居王对汉朝采取了欺骗手段,现已验证是真的,那么陈汤就犯有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
最后听从了官吏的决议,放出了陈汤,削去他的爵位而成为普通士兵。
此时西域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兵马的围攻,段会宗派人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
汉成帝立即召见陈汤。陈汤早在攻击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见汉成帝时,汉成帝先下诏不用行跪拜之礼,让他看段会宗写回来的紧急求救奏书。
陈汤推辞说:“将相九卿都是贤才,通晓事理,小臣衰弱多病,不足以来策谋大事。”
汉成帝听出他话中有怨气,便说:“国家有急事,你就不要推让了。”
陈汤说:“臣下认为这件事一定没有值得忧虑的地方。”
汉成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
陈汤回答:“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即使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
陈汤知道乌孙之军皆乌合之众,不能持久进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说:“现在那里的包围已经解除。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的。”
过了四天果然军书报回,说乌孙兵已解围而去。
刘骜外戚王氏擅权之所以得以实现,与汉成帝关系非常密切,当时外戚和宦官势力不断坐大,汉成帝便采取了一系列制衡政策。
在还未继承帝位的时候,汉成帝就已经沉湎于酒色,登基之后更肆无忌惮。汉成帝有一个男宠张放,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经常一起微服私访,汉成帝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
此事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各种言论传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
之后则顾忌宠妃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汉成帝刘骜,有数次灾异现世,刘向、谷永等大臣皆归咎于许皇后,说是由于她“专宠”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甚至最后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
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背地里巫蛊恶毒诅咒后宫有身孕的妃子。
此事被汉成帝刘骜的另一宠妃赵飞燕揭发,许谒等人巫蛊被处死,许皇后连坐被废黜,后来被赐死。
皇后的位置空缺两年,汉成帝刘骜有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太后王政君以其身世低微、非侯门女为由阻拦。
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汉成帝刘骜封赵飞燕的父亲为成阳侯,赵飞燕成了侯门之女,才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赵合德一人居住。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汉成帝刘骜为了取悦新皇后,令工匠在皇宫太液池建造了一艘华丽的御船,叫“合宫舟”。一天,汉成帝刘骜带着赵飞燕一同泛舟赏景。
赵飞燕穿着南越所贡云英紫裙、碧琼轻绡,一面轻歌《归凤送远》之曲,一面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冯无方吹笙以配飞燕歌舞。
舟至中流,狂风骤起,险些将身轻如燕的赵飞燕吹倒,冯无方奉成帝之命救护,扔掉乐器,拽住皇后的两只脚不肯松手,赵飞燕则继续歌舞。
此后,宫中便流传“飞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话。
正当赵飞燕沉浸在母仪天下的荣华与威势之中时,却失了宠。
得宠的是赵合德,从小与赵飞燕一起长大,对姐姐十分尊敬,在汉成帝刘骜面前为她百般回护,因而赵飞燕的地位并未因皇帝移宠而动摇。
赵氏姐妹,尤其是赵合德,专宠十年有余,但两人皆无子。
宫中有个叫曹伟能的女官,怀上了成帝的孩子,临产时,赵合德命中黄门田客拿着皇帝的诏书,毒死了曹姬,取走了婴儿,最终不知下落。
后来嫔妃许美人怀孕,汉成帝刘骜暗中派御医去探视,又送给许美人三粒名贵的养身丸药,做保胎之用。
许美人生了儿子以后,赵合德知道了,大哭大闹了一场,最后胁迫汉成帝刘骜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儿子。
赵氏姐妹的残忍令人发指,而汉成帝的昏蒙也无以复加。
当时有讥刺赵飞燕童谣道:“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赵氏姐妹迫害后宫,导致汉成帝最终绝后,皇位只能由侄子继承。
王政君进宫一年后,太子刘奭最宠爱的司马良娣突然暴病身亡。
由于司马良娣临死前说自己是死于后宫姐妹的流言蜚语,因而在司马氏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奭都把自己锁在寝殿内,谁都不见。
王皇后以为刘奭心悦王政君,赶紧命宫人将其梳洗打扮后,送入东宫。
在王政君被送入东宫以前,包括去世的司马良娣在内,东宫已经有十余名太子姬妾了,她们中居然没有一人为刘氏皇族生下一儿半女。而王政君不同,第一次被临幸,即为汉宣帝留下了一名皇长孙。
王政君诞下一子。汉宣帝颇为高兴,亲自取名刘骜(骜,千里马之意),赐字“太孙”。
母凭子贵,王政君在东宫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刘骜与刘康,两相比较,立判高低。汉元帝常常想借故废掉刘骜,改立刘康为太子。然而,刘骜到底是曾获汉宣帝认可的继承江山的人选,汉元帝也不好轻易忤逆先皇的意思,只能继续让其在太子之位上呆着,对太子的生母王政君则更加地冷淡了。
汉元帝在位时间不长。在“昭君出塞”后不久,汉元帝病入膏肓,于竟宁元年崩于长安未央宫。
此时,在皇后位置上提心吊胆过了15年的王政君,已经39岁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由皇后升级成太后的她,终于可以摆脱束缚,活出自我了。
也就是从此刻开始,靠着王政君的“裙带香风”,王氏家族的“五将十侯”即将登场。
王政君认为,自己之前不得先皇重视,是因为自己家族的底子不够厚,势力不够强,借着操纵朝政的便利,王太后开始大肆分封自己娘家,
成都侯王商生病,为了方便疗养,他伸手向汉成帝要来宫殿避暑,想享受皇帝待遇,丝毫没把汉成帝放在眼里。
皇帝自然心里不痛快,拒绝了。结果,王商直接绕过汉成帝,派人凿穿长安城,引渭水到自家庄园。这不仅坏了长安城的风水,也僭越了该有的规矩。
汉成帝的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一定程度上是被母族强大的外戚政治逼出来的。
权力这玩意让王政君又爱又恨,紧盯着家里那几个兄弟,防止他们有篡位之心,如果刘氏王朝改姓王了,她能不能当太后那还得两说,她的这些兄弟们,虽然飞扬跋扈,权势熏天,但多少还是给老姐妹几分薄面,老一辈的人能这么想,年轻的可就不一定了。
由于父亲王曼是当朝太后王政君的兄弟,虽然早逝,没能赶上王家发迹的好日子,王莽在王氏一门中并没有多显贵的地位。
相反,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过得甚是凄苦,后来遇见无垢这位百家先生,想娶无垢,结果被无垢强行收了王莽为徒弟。
王莽对有心提拔自己的叔伯长辈们谦逊有礼,伯父王凤病重,王莽日夜侍奉,亲尝汤药,衣不解带,愣是把自己的堂兄弟们比了下去,以至于王凤临终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孝心可嘉的侄子,极力向汉成帝保荐。
——未完待续——
王凤死后,得到保举的王莽进入朝廷中枢,历任黄门郎、射声校尉,继承了他爹留下来的新都侯爵位。
由于他早年一直以谦恭有度、清廉简朴的面目视人,常常接济穷人,帮扶百姓,在民间素有贤名,与他那群“敢把自己当皇帝”的叔伯们很不同,因此,即便他姓王,汉成帝对他也很放心。
汉成帝因没有子嗣,定陶恭王也已过世,定陶恭王之母傅昭仪贿赂王根,希望让定陶恭王之子刘欣继承帝位。后来王根果然保举刘欣继位,刘欣遂被立为太子。
刘骜虽然重视农业,采集图书,结好邻邦但是因为酒色侵骨,于绥和二年二月刘骜夜宿未央宫,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
三月,酒色侵骨的汉成帝在赵合德的怀抱中中风暴死于长安未央宫,孝元王太后“治问皇帝起居发病状”,赵合德畏罪自杀。
汉成帝刘骜在位25年,终年45岁,由于汉成帝儿子都在他之前死亡,因此继位的是侄子刘欣为汉哀帝。
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面对“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的局面,汉哀帝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强化皇权,他即位后便拔高自己祖母和母亲家族傅氏、丁氏的势力,封祖母傅昭仪为恭皇太后,母亲丁姬为恭皇后,食邑与王政君相等。
因为陈汤妄自把自己的揣度告诉其他人说将要重新迁徙,虽然受到惊动不小,但话流传得不是很广,百姓没有发生变乱,造就不可以说是惑乱众人。
汉成帝刘骜,将陈汤与解万年一同被发配到敦煌,过了很久,汉哀帝刘欣下令把陈汤迁徙到安定,陈汤回来了,最后死在长安,陈汤死后几年,王莽为安汉公,执掌朝政。内心既感激陈汤的旧恩,又想讨好皇太后王政君,就以讨伐郅支的功劳来尊称汉元帝庙号为高宗。
为陈汤追加谧号为破胡壮侯,封陈汤的儿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汉哀帝刘欣,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王刘康之子,母丁姬,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改元建平。
汉哀帝刘欣登基后,王政君从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身份更加尊贵了。
汉哀帝并不信任王氏家族,见到满朝姓王的官员,他也有样学样,先后尊奉自己的生母丁姬为丁太后,祖母傅昭仪为太皇太后,让他们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皇后赵飞燕并列。
随后再找机会把王氏外戚集团成员一个个踢出权力中心,王根、王莽等先后被罢职回家。
取而代之的是,汉哀帝的母系丁氏家族。汉哀帝舅舅丁明担任大司马、骠骑将军,辅佐朝政。丁太后的叔叔丁望为左将军,戍卫京师。丁氏一门为大将军、九卿、侍中者,亦有十余人。
这时候新野之地,一个学者儒生打扮的人正拿着扫把站在庭院之间清扫着落叶,那学者儒生的脸色有苦闷,但是好像不是因为难扫落叶的原因,而是因为别的什么。
他已经准备好了行囊和钱财要去另一个儒门下求学了准备来和先生告辞的,不过他已经是先生最后一个学生了,先生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对他也是视如己出。
若是继续钻研墨学,自己又如何步入朝堂,又如何得尝心中所愿,又如何报予身养己身的双亲?
“砰砰砰。”
一阵敲门声突然从外面传来,学者儒生疑惑地抬头看去,难道是先生的友人,心中窘迫地走到门边将门打开。
站在门外的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先生的友人,而是一个一身白衣,头上顶着斗笠男人(感觉有点像女人),身后跟着一个背着一个书箱的华服男人。
“此处可是墨家门下?”斗笠男人躬身一礼问道。
学者儒生先是一愣随后有些不明所以地点头说道:“是,敢问阁下是?”
“在下不过一游学之人,听闻墨家先生在此,前来求学,望君引荐。”
“求,求学?,君,这是墨家门第阿!”
“吾知也,莫不是墨先生不愿见客乎?”
“啊,非也,请进,我这就去告于先生。”他是有一些庆幸,他本来还担心自己离开,墨学可能难再收学生。
在学完墨学后,王莽忍不问道,学习墨学有何用,无垢笑了笑第一次从书箱里面拿出一本书,交给王莽,这本书上所写的也不过就是一些简单的现代的法学体系,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她当年同秦相李斯一起为官的时候被他传到的一些东西改革后的法家之书。
王莽看后惊为天人,在看无垢修改和完善墨家之学后,终于明白了自己眼前的美丽女人志气不小,王莽彻底的对无垢服了。
不过这时候的朝堂丁家比王家更强大,王政君手上的权力被一点点剥夺,大概这世界上没有人比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政君更着急的了。可这也没辙,现在的皇帝不是她的亲孙子,她想掌权,门都没有。
傅太皇太后和汉哀帝之母丁太后比不过但王政君身子骨硬朗,因为汉哀帝刚继位两个月,认为乐府的音乐都是不正经的乐歌,便下令约束乐府,裁了共四百一十四位乐工,占总乐工数的一多半,又以左将军师丹代替王莽担任大司马辅佐朝政。
师丹一上任就向汉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
经过群臣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以二百人为限,列侯、公主一百人,吏民三十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律没收入官。
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
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汉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食艾草,摊饼子,炸槐花,行酒令,掷骰子,罢乐府,其中以掷骰子最为突出,相传汉哀帝与宾客饮酒时,必须以骰子助兴,禁郡国献名兽等等。然而,这些全都成为了一纸空文。
建平二年,董贤,字圣卿,父亲董恭,担任御史时,起用董贤担任太子舍人,用心服侍太子刘欣,董贤在殿下传奏时,他因为人漂亮而沾沾自喜,汉哀帝望见后,对他的容貌很喜欢,由此开始受到宠幸。
董贤得宠日甚,担任驸马都尉、侍中,汉哀帝出则陪同乘车,入则随侍左右,一月之内所得赏赐总共达一万万钱,其富贵震动朝廷。
董贤性情柔和喜欢逢迎汉哀帝,他会用谄媚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汉哀帝每次给他休息日,他都不肯出去,常常在宫中服侍汉哀帝。
汉哀帝认为董贤难以回家,于是下诏让董贤的妻子能够直接进到宫殿中,住在殿中董贤的住处,像长吏的妻子能够住在官舍一样。
又召来董贤的妹妹让她做了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把她的住舍改名为椒风,来与皇后的椒房相配。
董贤从早到晚侍立汉哀帝左右,汉哀帝赏赐董贤也各以千万来计算。
丞相王嘉心里怀疑东平王一事冤枉,非常讨厌息夫躬等人,并多次力谏汉哀帝,认为董贤扰乱了国家制度,王嘉最后因谈论此事下狱而死。
汉哀帝的舅舅丁明代任大司马,也很称职,但很忌妒董贤受宠。
丞相王嘉因罪被杀,丁明非常同情他。汉哀帝更加器重董贤,想给予他最高职位,但丁明不满意,于是以诏令的形式数落了丁明的罪状,将其免官让其回家。
当时董贤年龄为二十二岁,虽为三公,但常在殿中执事,掌管尚书,百官靠董贤向汉哀帝奏事,董贤从此拥有的权力与皇帝相等。
因为经常睡在一起,有一场晚上汉哀帝刘欣,起身出恭,因为衣服的大袖,被董贤压住,汉哀帝刘欣,不忍打扰他,拔剑割断大衣袖,这也是“断袖之癖”的由来。
此后,汉哀帝刘欣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王莽则被贬逐新野,王氏势力跌落谷底,汉哀帝念王政君年事已高,才将王莽与平阿侯王仁召还京师,侍奉王政君。
不久在位仅七年的汉哀帝刘欣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掏空而死(正史上说天天晚上吃春-药才死的早,刘家人全部是人才),年仅二十五岁。
汉哀帝绝嗣,意味着汉元帝留下的三脉中,两支已断后。仅汉元帝冯昭仪所生的中山王一系,还有个9岁的小娃娃刘衎[kàn]。皇位毫无疑问地落到了刘衎头上,汉室再次陷入“皇帝荒”。
汉哀帝无子而亡。王政君闻哀帝死讯后,迅速移驾未央宫,部署王氏子弟控制中枢。哀帝临终前将传国玉玺交给他的男宠大司马董贤,王政君听取王闳建议,派王闳威胁董贤交出传国玉玺,再交给王政君,同时召王莽入宫,从董贤手中夺取兵权。
王莽自从董贤入宫以来,阴阳不调,灾害并至,平民遭罪,当日董贤与他的妻子都自杀,王莽怀疑他假装称死,开董贤之棺,董贤被开棺后,露现其尸进行检验,然后才埋在墓中,董贤自-杀后,王政君所深恶痛绝的赵飞燕和哀帝傅皇后被逼死,已故傅昭仪和丁姬的陵墓也被扒开,王政君依然被尊为太皇太后,并以中山王刘衎为帝,是为汉平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