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现在并不知道洛维尔的杰钢队在结束了跟几架飚狼的战斗之后,能够省下来的MS数量就只有不到半数。

不过就算是他知道这一点,恐怕也没有什么办法进行改变,因为他跟那些小型化的Z变形机编队,已经进入到交战状态之中。

在某种程度来说,张诚对于这种并没有在系统资料之中出现过的MS,是相当陌生的。

所以在进入到战斗之前,操作着ZII-M加速迎击这些小型化的Z变形机的路途上,他跟系统进行过短暂的交流:

“系统,这些玩意看着怎么好像跟Z-PLUS系列的形象更加接近?但是很明显,这个时候应该不可能有这种小型化的RGZ型号的MS。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听到了张诚的这个问题,系统沉默了一小会,仿佛是调取资料记录,然后才进行答复:

(宿主,从某个程度而言,这种小型化的Z系列MS,并非接近Z-PLUS系列,而是宿主这一架ZII-M的原型,也就是ZII系列。

而从这种情况来看,S.N.R.I虽然研发出D-50C“洛特”系列,但是他们不可能冒着得罪阿纳海姆电子公司的情况下,将哪怕是相当成熟的ReGZ系列给进行小型化量产,更不用说应该是资料不多的ZII型号进行这种程度的修改。

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这种小型化的Z系列MS,从加速度以及其武器对比而言,很有可能是一款跟ZII-M一样,进行几乎是全新设计的方案才进行到生产阶段。

这也就意味着,ZII-M跟这种小型化的Z变形机,开发的时间应该是相当接近,甚至是同一时间的。

若非是本系统的资料库同样缺乏这种小型化的Z系列的数据,不然应该能够进行更加详细的对比。)

张诚沉默了一下,在快要进入到作战射程之前,说出了一句话:“这也就是说……其实系统你也不明白这一种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系统陷入到沉默状态之中,过了几秒才对张诚的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是的,毕竟本系统不可能在这个世界出现变动的情况下,进行没有足够情报的推测。)

“……”张诚也没有再次理会系统,而是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频率之后,操作着ZII-M准备进行战斗。

……

Z-SML,是这一款并没有正式编号的小型化Z变形机的一种AE社内部定名。

正如系统所推测出来的部分情况那样,跟同样是应该不存在在“现实”之中的ZII-M一样,这一款Z-SML的开发,同样是基于ZII-M的基本架构来进行小型化调整,然后才进行定额量产的成果。

事实上,即使是直接在规划阶段之中,这一款Z-SML被批准了量产12架的数量。

但是在经过了第一批,也就是前四架Z-SML的正式测试之后,AE社的相应团队总结出Z-SML的四个较大的缺陷:

第一个是Z-SML虽然成功将ZII-M的骨架进行小型化,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变成之后,却发现了Z-SML的骨架强度等比,远远差于ZII-M,而且原本预设的武器装备,在进行变形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导致变形结构出现损坏。

想要改变这一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变更骨架结构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最终AE社的相应设计师团队,却将相应装备的小型化作为解决方案。

所以最终,第一个问题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shan,但是却衍生出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是Z-SML的武器火力要远差于ZII-M,无论是BR-98亦或者是光束麦格林,都很大程度上无法有效用在Z-SML身上。

为了改变这种问题,AE社向杰钢的相应配备武器进行小型化之后,直接套用在Z-SML身上。

而且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光束麦格林的配备方案被直接移除,长程光束步枪则是选择了将利杰尔的B装备进行缩短化之后,正式生产装备。

而也就是为何Z-SML在WR状态之中,看着像Z-PLUS有着很大关系。

第三个问题其实可以算是Z-SML系列的最大败笔。

这个问题就是Z-SML的核融合炉基本上无法对应匹配出力较好的型号。最终AE社的研究人员,直接选择了超频洛特的小型化核融合炉,将原本的980KW的出力,提升到1300KW左右。

这种做法固然是提升了Z-SML的机动性,但是骨架强度不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跟这种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且更为致命的缺陷,也就是第四个问题,就是强行超频核融合炉的功率的情况下,Z-SML的引擎过热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避免因为引擎过热而导致的“熔堆效应”出现,AE社在进行了图纸修改之后,进行对12架Z-SML的限速器加装。

一般来说,在解除特意设计的保险操作结构之前,Z-SML无法完全发挥出1300KW的引擎功率,最多只能够出力到1050KW左右。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算是命令研发出这一款在他成为AE社总裁之后的第一款新型MS的亚当斯·毕斯特,评价Z-SML是一款失败的产物,并非是一种自贬说法,而是一种事实的描述。

这也是为何Z-SML在完成了预定的生产计划之后,被直接封存所有资料,有着根本的关系。

……

在进入到BR-98的有效射程之后,张诚直接操作ZII-M变形成MS形态,双手握持着BR-98,将射击模式调整成炮击模式之后,经过几秒的蓄能,一道光束直接扫射向这些小型化Z变形机的队形。

Z-SML的驾驶员,自然是能够发现这种攻击,但是在功率底下的情况下,能否成功躲避这种远程炮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张诚的操作之中,BR-98的米加粒子炮击,被拉向一定的角度。

然后在高热的米加粒子照射下,有两架Z-SML的驾驶员,在判断错误的情况下,被拉动的光束直接追击命中。

一架Z-SML的WR形态前方被直接融化,算是失去了一定的战斗能力。

另外一架Z-SML则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向斜上方飞行的WR直接被光束扫中驾驶室位置。

在相应部位基本上出现严重热熔的情况下,驾驶员迅速被高温以及热辐射杀死,整架Z-SML迅速失去了动力,漂浮在宇宙之中……

本来对于这一次超远程炮击并没有什么指望的张诚,面对这种算是相当惊喜的战果,他自己也是愣了一下。

回过神的他其实也很清楚的明白到一个情况,那就是这些小型化的Z系列MS很不对劲。

“是驾驶员的问题还是这些MS本身问题很多?”张诚喃喃自语,想了想之后并没有继续深究下去,毕竟现在是战斗之中,过多的分心这一种情况对于他没有什么好处。

BR-98被强制散热,一时半会之间也用不上,所以张诚很干脆的将BR-98返回挂架上,取出光束麦格林准备在中近距离进行战斗。

然后在射击了三发弹药之后,张诚并没有命中对方,反而是被几道光束集火,拉动机身躲避以及勉强用挡板盾牌挡住部分光束的同时,他也认识到在对方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情况下,ZII-M的性能再好,想要反杀对方,还真的有很大的难度。

最起码,对方不会让他稳稳当当的进行瞄准,然后进行射击。

在宇宙之中,由于相应系数的影响不如重力环境下那么大,在一定距离内,无论是光束武器还是实弹武器的精度都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可是这不是说在不经过瞄准的情况下,随便射击就能够稳妥命中目标。

“这种情况真的憋屈……”张诚操作着ZII-M很是狼狈的躲避不时集火过来的粒子光束,而双方的距离在拉近的情况下,他反而觉得自己更加没有出手的机会。

“得拉开距离才行。”张诚一咬牙,在又一次躲避开一轮集火之后,将ZII-M变身成WR形态,然后向刚才飞过来的路线折返。

在转过机身之后,迅速进行响尾蛇机动,同时加大了引擎出力的张诚,看到的是他面前的宙域远处,出现了里·卡兹队的识别信号。

很快就拉开了跟敌人距离的张诚,打开了通信频道:“这些小型化的Z系列MS并不是很好对付,对方的驾驶员水平还是很不错的,要尽量维持阵型,跟对方接战。”

“是,中尉!”里·卡兹的驾驶员们迅速回应着张诚。

他们在驾驶着里·卡兹,先后看到了向他们飞过来的ZII-M,并没有怎么受损之后,也是愣了一下。

很明显张诚刚才的战斗最起码是有惊无险,不然在这种数量的敌人的攻击下,他们可做不到张诚这种驾驶水平。

“看来张诚中尉的驾驶技术,确实是比起我们要强得多。难怪能够得到新型机的配置了。”布尔特对杜瓦说出了这句话。

杜瓦点了点头,对布尔特说出了一句话:“别太大意了啊,也许是张诚中尉的实力能够保证他并没有太大的损失,成功折返,不意味着我们同样能够这么做。总之,大家都要活下去才行。”

杜瓦说完,直接对着小队的另外两家里·卡兹做出手势,维持小队的阵型,跟布尔特的小队组成了射击战线,开始跟敌人对射起来。

而张诚则是直接加入到减员的那个加斯帕小队,在侧后方使用长程光束步枪开始进行支援射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