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开自幼聪慧好学,师承于曾巩。治平四年(一零六七),中进士,起家黄岩县主簿。为官四十年,经历英、神、哲、徽四朝,担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外治理十四个州府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随着曾布被蔡京列为“元祐奸党”,受到牵连,出贬和州、濮州和汀州等地。大观元年(一一零七),去世,时年六十一,获赠曲阜县开国侯、少师,赐谥“文昭”。
先来首创生歌
那时,既没有“无”,也没有“有”;既没有空(气),也没有它外面的天。什么被包含着?在什么地方?在谁的庇护之下?是否有深而无底的水?
那时,既没有死,也没有不死。没有夜与昼的标记。彼一靠自己的力量无风地呼吸。在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东西。
最初,黑暗被黑暗所掩盖。这一切都是无法辨别的水。生者为空虚所遮盖。彼一通过炽热之力而产生。
最初,爱欲出现于其上,它是心(意)的最初种子。智者以智慧在心中探索,“有”的联系在“无”中被发现。
他们(智者)的绳(尺)伸展过去,有在下(者),(还是)有在上(者)?(那里)有持种子者,(也有)力量。自力在下,冲动在上。
谁确实知道?谁在此表明过?这(世界)由何处产生?这创造从哪里(来)?众神是随着这(世界)创造后(才出现的)。那么,谁知道(世界)由何处产生?
好事近(毫州秩满归江南别诸僚旧)
岁晚凤山阴,看尽楚天冰雪。不待牡丹时候,又使人轻别。
如今归去老江南,扁舟载风月。不似画梁双燕,有重来时节。
好事近,这词短是短了点,但十分好用,就放在许多场合上都适用。当然,曾大人这里不免俗,楚天千里轻别,江南画梁双燕,道不尽的沧桑,流不尽的……泪。
嗯,没什么了,再讲些曾大人的事迹。肇为政清明,广施仁政,惜民力,明赏罚,敢于直谏。工诗善文。咏物诗词亲切感人;文多阐发儒学经义,温润有法,婉约典雅,其文一出,时人争抄。亦工书法。
南丰曾氏为耕读世家。自巩之祖父致尧于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举进士起,七十七年间曾家出了进士十九位。进士中,致尧辈七人,其子易占辈六人,其孙巩辈六人。此外,巩之妹婿王安国、王补之、王彦深等一批人亦皆进士。
披阅《建昌府志》、《南丰县志》及诸曾著作如巩之《元丰类稿》,我们不能不被该家族的儒学底蕴、文化积淀与苦学精神所震惊。曾巩进士同年苏轼、苏辙赠诗称:“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非虚言也。
有篇讲子开诗的论文,拿来一观:宋人主张“以才学为诗”,十分注重诗歌的创作技巧,追求诗歌“工、新、奇”的美。另外,宋诗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增多,较多地反映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情状。这些是宋诗发展的主流。曾肇诗风受主流影响较大。
严羽所说的“以才学为诗”被公认为是宋诗的特点,意指从先人的文化成果中汲取材料、典故,“资书以为诗”。这种创作思想在盛宋时已十分盛行,并被诗人们付诸实践。最为典型的就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人的诗作,同时代的人看都需要注解,可见这种文学主张的影响之大。
在主流诗风的熏陶下,曾肇诗歌“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十分突出。在这一点上,他的代表作便是其咏史诗《二贤堂》:
天骥精神凤羽仪,青云天路此委蛇。由来道谊千钧重,不独文章一世师。史牒已传三黜赋,骚人谁继八哀诗。有时无命非今日,从古长沙贾傅悲。万壑千岩花草香,醉翁此地昔徜徉。不闻燕雀知鸿鹄,但见鸱枭笑凤凰。平日声名追屈贾,暮年勳业佐虞唐。神清洞府今何处,故事空流楚天傍。
所谓“三黜赋”、“八哀诗”、“贾傅悲”等皆为典故,全诗共有8处之多,极见功力。又有前面提到的《族兄山庄》中“桑落百壶宁惜醉”、“求田更欲依丘垅”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
还有《寄吕南公》一诗中“倾盖相知胜白首”化用“倾盖之交”的典故,还有《海陵春雨日》中化用唐代罗隐“出驯桑雉入朝簪”的诗句而得“桑雉未驯惭报政”,更有《南郭隐居》中“未胜牛衣驾鹿车”化用了“牛衣”、“鹿车”的典故等等。
在当时普遍的创作倾向影响下,曾肇的诗作虽没有达到“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至高境界,却创造性地运用了书本知识来丰富并雅化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深刻的思想感情。
此外,宋代诗人追求诗歌创作的高度技巧化。这种对于创作技巧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也体现在创作实践上。《六一诗话》、《后山诗话》、《白石诗说》等著作的问世即是这种审美追求的体现,这种创作倾向在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诗歌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体现。
曾肇的诗歌语言十分精巧,立意新颖,注意内在的逻辑性。如前面给出的《凌霄花》一诗,在四句精细形象的形态描写后,用“不有岩霜威”这样强调外界恶劣环境的句子表现凌霄花的坚韧,立意新颖,逻辑严谨,可谓极尽工巧。结合第二部分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顺应主流诗风的精巧的创作手法。
不管是咏怀、寄赠还是其他题材的诗歌,曾肇都融入了日常生活的人、事和景,并把送往迎来、闲居野处、品茶饮酒、题画题墨等生活琐事都迁移到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情状。
这种文人化的诗歌内容或许使诗歌创作局限在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疏离了大众情感和生活,却正是宋诗避俗求雅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思想,宋代诗坛的主流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曾肇的诗歌风格。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