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不见心,今天的来者太尉夫人(姓氏生卒事迹均不详),宋仁宗时宗室夫人。善词。宋仁宗,赵祯啊。庆历三年,赵祯任用参知政事范仲淹(赵祯的老大哥)等开展“庆历新政”,企图遏止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及“三冗”现象,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后面的事可还多着呢,不用多想,那几年发生的事要同比例发生在如今时代,能积出来什么不好说,但唱什么,不过万年欢(一万年以前怎么说)罢了。好说,命数如知,先买股票。

以后,就没什么对不对了。有本书,《异能研究所》,大概讲:卢克是个天赋异禀的男孩,不仅智商超群,情商也相当不凡。十二岁时,他就轻松地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和爱默生学院的入学许可(发生在现实中也不能说没有)。

一个普通的午夜,不速之客突然闯入卢克家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郊的僻静公寓,杀掉卢克的父母,并劫走了他。全程不过两分钟(剧情需要,不然可以安排下三分或什么五字真言:一二三开团)。

卢克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神秘机构。和他关在一起的,还有埃弗里、卡丽莎、尼克、海伦等十几个小孩。这些孩子来自全国各地,都有一些特异能力:心灵致动或心灵感应。起初,管理人员会肆无忌惮地拿他们做人体实验。

不出三周(这个周期就很玄),等孩子们的异能被榨取得所剩无几时,他们就会被抛弃到像是蟑螂旅馆的后半区。孩子们一面不堪折磨,一面也不甘心任人摆布。眼看着身边的伙伴一个个消失,最要好的几个小生命紧紧相依,鼓起勇气偷偷帮卢克成功出逃(继《肖胜克的救赎》后,再一次的越狱题材)。

谁知卢克一脚踏出狼窝,一脚又近了虎口。他发现,研究所的眼线竟然遍布全国。而自己早已成了枪杀父母的通缉重犯(给罪名以无知)。他一面小心躲藏,一面不得不努力坚强起来,在来势汹汹的复杂现实中左冲右突……

极相思令

柳烟霁色方春。花露逼金茎。秋千院落,海棠渐老,才过清明。

嫩玉腕托香脂脸,相傅粉、更与谁情。秋波绽处,相思泪迸,天阻深诚。

极相思令,便是极相思的另名,且讲一个故事(网上的宋代才女系列·十七):《全宋词》、《钦定词谱》以及《本事词》的书中,都收录了一首女子所写《极相思令》的词。这首词,是来自宋代彭乘写的史料笔记书籍《墨客挥犀》里的一则故事。

北宋仁宗在位时期,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仁宗皇帝的仁慈之心和节俭的品德,无须赘言。只想说,当年的读书人生活在那个时代,是何等的有幸。当时皇室家族中有一女子,嫁给了一个太尉作夫人。

谁知,这个太尉居然和家中的婢女暗自勾搭相好,使得这位来自皇室的女子长时间备受了丈夫的冷落(嗯,坏就坏在非兼爱)。莫说是身为金枝玉叶的她,就是一般的女人,也会醋意横生,受不得了这一口恶气的。

不久,她哭哭啼啼的就跑到皇帝面前告了御状。仁宗听后,大发雷霆。立即下圣旨把那个婢女流放到千里之外人烟稀少的蛮荒地带。至于那个太尉,叫他立马停职反省,并停发他的工资(薪水很高的)。

俗话不是说了么,清官都难断家务事。按常规说,夫妻之间因情感问题闹一点矛盾,也不算什么大事。皇帝为何要龙颜大怒呢?其实细心想想也很简单,因为故事前面已经有所交代,这个女子的身份是很不寻常的。她,许是皇帝的侄女或是外甥女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话又说回来,堂堂皇室之女,竟然状告当朝正二品的武官。先不管她有理无理,面对文武百官,这皇帝的老脸该往哪搁?因此,仁宗为了维护男人的尊严,对这个本来就受了委屈的太尉夫人也做了相应的处罚,将她贬居在瑶华宫里(宋公主都有受欺负的)。

瑶华宫既是一座冷宫,也算是一个赎罪之所。象哲宗时期的孟皇后被废,还有仁宗自己的老婆郭皇后,都曾被贬居在此做女道士。宋朝的一些法律,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

据律令《宋刑统》规定:“妻告夫罪,虽得实,徒两年”。就是说,即使丈夫有什么违法的行为,妻子也不能状告丈夫。否则的话,也要获罪判刑。李清照当初不就是一怒之下状告后夫张汝舟,还吃了牢狱之苦的吗?

在那个男尊女婢的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之卑微,由此也可见 一斑。不过,她这次谪贬到瑶华宫,那应该还算是皇帝念有血缘之情,从轻发落了她的。秋去春来,太尉夫人居住在瑶华宫已是一年了。

这应该是,清明雨后的第一个晴日。她拖着懒散的身子,再次走到了冷冷清清的院落。眼前柳絮舞、落花飞的景象,引起了她的无限感伤和怅惘。都分开一年了,你还好吗?她不由得思念起了丈夫,甚至是有些后悔。

要是当初她不那么冲动地去皇上面前状告丈夫,也不会弄得如今夫妻分开,彼此孤枕难眠。此时的她,触景生情,凝思了片刻后,就在几案上铺开纸,挥笔写下了这么一首《极相思令》的词。

后来也不知何因,这首词传到了仁宗那里。皇帝也算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看了她的词后,觉得词境不仅写得凄凉无比,而且词意也特别的情致深婉。皇帝叹了叹气,一来念她可怜,二来也佩服她的才情。再说了,事情都隔一年,他的气也早就消了。于是乎,下旨将她放了出来,让他们夫妻得以团聚。

再来说说这首词的艺术特色极其魅力。很明显,作者是借暮春的景色,字句上既写有伤春怜花之意,更有写出自己一份真实的相思情怀。

海棠渐老,是人与花之间的一种互慰相怜。所谓诗词,贵在意外。如唐朝诗人鲍君徽的《惜花》的诗中所说:“枝上花,花下人,可 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这种景与情相结合的抒情方式,就起到了曲婉深意的效果。

其实她的言下之意,是想说海棠花之所以开败,那是由于季节的变换和风雨的摧残导致的。这种情景,她很快就联想到了自己。青春固然美好,但是也最容易失去。她深居此地一年,那种失去自由的苦闷,还有相思的憔悴,这种现状和眼前的海棠花,又有什么不同呢?

“嫩玉腕托香脂脸,相傅粉、更与谁情”?这一句,则是细腻而真实的写照。那是她皓腕托腮,独自坐在石凳上凝思着。寥寥数字,道的却是女子点点心事。柳永所写“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和这个便是异曲同工之妙。

结句所言,更是令感人肺腑:“秋波绽处,相思泪迸,天阻深诚”。通过语气的递进,巧妙的形容,仿佛是一圈圈氤氳的墨晕泅开之后,又瞬间勾勒出一个妩媚多情,寂寞相思的女子形象,轻跃于纸上。

怪不得,仁宗皇帝受此词作感染,立马便动了恻隐之心。也不得不说,写诗词的女子们心思的细腻及其敏感程度,是令人称奇的。

唐诗宋词,一直都是织锦在中华灿烂文化天空中,两条最精美绚丽的经纬线。可是唐诗的风情和宋词的韵味,若是少了女子的一砚墨香,就如同生长在百花园中的那些花花草草,一下便没有了争奇斗妍的美感。

一阵春风吹过,感觉千百年前的细柳正如烟似雾般笼罩,仿佛还在眼前飘拂。清冷的院落,寂寞的秋千也在悠悠地晃动着。一株绿肥红瘦海棠花,仍在一点一点地滴着雨露。而那个女子,她玉腕托腮,又在想着什么呢?多情的季节,冗长的午后,回忆和梦境都是一样的美妙。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