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如何,先一曲六州,仅此一曲。

六州(一曲)

太平功。拥佑帝尧聪。歌九德,偃五戎。寰海被祥风。车书万里文轨同。自南北西东。耕田凿井,戏垂髫华发,跻仁寿域变时雍。大明方天中。弃养东朝苦匆匆。玉座如存,永隔慈容。

恨难穷。崇庆空。飚轮仙驭无踪。超宇宙,驾云龙。祎翟掩轩宫。柏城王气长郁葱。温洛照寒崧。光灵在上,徽音流千古,昭如日月丽层穹。太任家邦隆。彤史青编永垂鸿。清朝笙镛。奏假钦崇。

范祖禹,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一天讲不完的,但有些可以略过,所以今天先上词,后面就全是一篇论文里的内容了。范祖禹,字淳甫(一作淳夫、纯父),一字梦得,谥号正献,出生于宋仁宗庆历元年(一零四一),卒于宋哲宗元符元年(一零九八),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零六三)进士,初仕资州龙水县,神宗熙宁三年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负责唐代部分的撰写工作,书成司马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此后祖禹先后担任著作郎、侍讲、给事中、礼部侍郎等职。

哲宗绍圣年间,新党执政尽变元祐故事,贬谪元祐诸臣,祖禹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后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又徙宾州、化州。祖禹于元符元年卒于化州(今广东茂名市化州县),卒年五十八。

范祖禹久在经筵、史馆,正言进谏,献纳尤多,苏轼尝称其为讲官第一,谓其:“清德绝识,高文博学,非独今世所无,古人亦罕有能兼者,岂世间混混生死流转之人哉。”

明程敏政亦谓其:“禀之粹,养之完,故见于词气,自然中节,而无偏固浅陋之失。”(《范太史集序》)范祖禹著述颇丰,有《范太史集》五十五卷,南宋初年汪应辰刊刻流传,后又刻于潼川,署作《范正献公文集》。

南宋魏了翁(很久以前了)论其诗文道:“令龙水,见诸咏歌,固已芳润简策;洛师以后,短篇大句,益就淳深。逮泰陵践祚,崇庆垂帘,公始见用于时。首以《唐鉴》上之两宫,随事正救,又二百四十余疏,大要务学以保王躬,格心以植治本,遴贤以永天命,正始以绝乱萌。其气明理夷,日星垂而江汉流也;语切情真,疾痛号而家人谋也。”(《范正献公文集序》,《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五三)

《范太史集》今存版本有二:一为五十五卷本,有四库全书本、清张立人抄本;一为十八卷本,有明程敏政刊本。此外,学者吴国武考证后指出范祖禹“除了《帝学》、《唐鉴》、《说命无逸讲义》、《论语说》外,还有《诗解》、《孟子说》等,惜久佚。《诗解》,《宋志》载一卷,笔者有辑录稿本。

另,《春秋集义》载其《春秋》遗说。”尤其《唐鉴》,以其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为“唐鉴公”。《全宋诗》辑录其诗共一百七十二首,另有四句残句。范祖禹的文主要以奏章为主,“皆深湛经术,练达事务,深有裨于献纳”,收录在《全宋文》第九十七至第九十九册,卷二一一五至卷二一一六。

范祖禹生活的时期内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党争:第一次是庆历新政(学起来)所引起的以范仲淹和吕夷简(范祖禹岳父吕公著之父)为首的新旧党争;第二次是熙丰变法所引起的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

第一次党争的时候范祖禹年纪尚幼,没有介入到党争当中,而第二次元祐党争,范祖禹的亲朋友好友都卷入到党争之中,包括范祖禹的叔祖范镇,范祖禹的老师程颐、程颢,范祖禹的同乡好友苏轼,范祖禹的岳父吕公著,他们都是旧党,其中重要的旧党人物司马光,范祖禹与他亦师亦友,关系十分亲密。

范祖禹甚至还亲自参与到这场激烈尖锐的党争之中来。激烈的党争与宋代的台谏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台谏制度是一种监察制度,作为“人主之耳目”,享有“风闻言事”,无需查实的奏事特权。

新旧两党都曾利用台谏制度和台谏势力对对方进行攻击,因而台谏制度和台谏势力又是党争的有力催化剂,如元祐四年四月“苏轼以台谏屡攻,力请补外,遂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范祖禹与“车盖亭诗案”。元祐元年初(一零八六),祖禹时年四十六,宣仁皇太后垂帘听政,重新起用司马光、苏轼等旧党人物,而对新党人物章惇、蔡确进行罢黜或者贬谪。“车盖亭诗案”导火索是宰相蔡确和吴处厚原有隙。

元祐元年初,宰相蔡确出知陈州,寻除知亳州,次年又谪知安州。在安州安陆,蔡确作《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句。吴处厚偶然得到这组绝句后,遂起报复之心,于元祐四年四月笺而上奏“蔡确昨谪安州,不自循省,包蓄怨心,尝游车盖亭,赋诗十章,内二篇讥讪尤甚。”

奏疏至,“左谏吴安诗首闻其事,即弹论之;梁焘、范祖禹、王岩叟、刘安世等,交章乞正确罪。”元祐四年五月十七日,祖禹又上《乞再贬蔡确札子》,认为“确之罪恶,天下不容”,要对蔡确“处以典刑,更重行窜谪。”

“车盖亭诗案”只是旧党打击新党而深文周纳所罗织的文字凭借而已,蔡确最后却落得贬死新州的结局,足见新旧党争的惨烈。党争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政见之争,到元祐、熙宁和元丰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毫无原则的派系倾轧和政治迫害了。

哲宗绍圣年间,新党对旧党进行报复性的打击,范祖禹也难逃厄运,他被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昭州别驾,安置永州、贺州二地,元符元年又移化州安置,最终卒于贬所,足见当时党争的激烈和残酷。

出生于史学世家的范祖禹品德高尚、博学高识,苏轼称其“清德绝识,高文博学,非独今世所无,古人亦罕有能兼者”。“清德”指的是祖禹清雅高尚的道德,“绝识”指祖禹见识高远能洞见事机。

“高文博学”指祖禹的文章内容渊博、文辞优美。明程敏政亦谓其“禀之粹,养之完”,“故见于词气,自然中节,而无偏固浅陋之失。”(《题范太史文集钞》)程敏政的意思是祖禹天性纯正典雅,修养完善,文如其人,他的“气”呈现在文章之中,所以他的文章自然晓畅、纯正典雅,讲究感情的节制,而没有偏颇浅陋之失。

正如苏轼和程敏政所言,祖禹文如其人,诗如其气,他的诗受其文影响,又因其善于继承和学习,表现出多样的艺术特色:首先,其诗歌继承了庄屈以来浪漫主义传统,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

其次,他的诗歌不同于一般“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而是形象鲜明、精于造境。第三,祖禹是宋代文人的典型,集官僚、学者、文人于一身,文化素养高,故其诗有使事用典、富有才气的特点。第四,祖禹诗歌有豪迈超逸和平淡自然两种风格。

好了,且到这里。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