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我们的部长——一位挺可爱、脸耐看的眼镜娘——似乎认识指导老师,应该是直属的师生关系吧,具体的谁也没问,大概愿意参加文学社的,都有几分闲云野鹤、不争名逐利的心态,再加上……
“高三大家都忙着高考的课业,到时所谓的社团也就名存实亡了。”又不是学生会主席之类的职务,每年评个什么区、市三好学生有优先权,挤破脑袋何必呢?
“所以,我们文学社是要做些什么事情呢?”薛凯问部长,也是问指导老师。
上班摸鱼……是我们那年还没接触到的词语,不过如果有那万分之一的概率,肖宇航与会(官方吐槽:那你们的文学社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他在指导老师不在的情况下,可能会哼上一句:“来呀,快活啊……”
对不起我家汪找到我时候就喜欢语无次伦,我这就把他牵走。(肖:???)
“每届文学社,都有出谋划策、改进校报的任务。”赵老师发话了,“新一版校报刊印,文学社的福利就是每人一篇文章,可以是之前写好的,也可以是新作,统一交给我。”
“我大致审一遍,没什么问题的话,你们这届改进后的校报刊登的文章,就有你们的身影了……”
emm,并不整齐有力的掌声,可能是我们这些部员,包括部长,听了赵老师的这番话,心里都会冒出个小人——网上黑人问号的那个Q版……嗯,有没有画面感了?
福利就是入社二话不说先交一篇作文当会费?好家伙,内部选稿加公开处刑,我们当中有死宅属性的同志会不会原地升天,社会性死亡?
桥豆麻跌……
马萨卡……只有我一个有宅文化吧?退社也是我先退?
大意了,大亿了……
好在除了这篇作文要求之外,赵老师也不会硬核地规定时间,一定要写一篇作文给他审......一周45分钟的社团活动,还是很轻松愉悦的。
大部分时间开茶话会……嘛虽然比较简朴,主要我们学校校风质朴务实的缘故,唠嗑肯定没问题,茶的话……其实如果性格开朗(胆子较大),“征用”一小把赵老师桌上的茶叶,茶的问题也能解决。但要说下午最后一节课,各位的肚子都有、空虚,总不好在下午第三节课间,跑到食堂的小卖部买一堆零食,然后风速跑上楼,中途还要希望不要碰上熟悉的老师,不然……
“即便不会收缴,但想想他们在我和双手捧着的吃食之间,眼神来回“奔波”,就觉得挺羞耻的。”
闲聊的内容从“最喜欢什么文学作品”、“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成员慢慢接触之后,又有类似“成语接龙”、“诗词飞花令”……消磨时光是够用的。大家肚子里多少都有些存货,性格也都偏佛系,这样是最适合文学社的氛围了。
加上赵老师的单人办公桌上还有文房四宝……虽然其中“墨”不是墨锭出的,纸也不是宣纸,不然赵老师脾气再好,估计也不会让我们这几个半吊子水平的——别说学没学过软笔书法,甚至可能连怎么握笔都不知道的萌新随意写字了。
我小时候对语文谈不上喜欢,所以对于软笔书法也没什么兴趣学。而到了第一次语文考了年级第一之后……
对于古代文学:名人、历史、文字基础……还不至于到“痴狂”的地步,但兴趣是有的。
关于毛笔字,毛笔的握法,点、提、勾……一些笔法的理论知识,我还是粗略知道一点的,俗话说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对比一下,我不就不是“萌新”了吗?
文学社就是这么平淡的日常,对外算得上的“小高光时刻”,也就新一期的校报发给各班,我们这些部员能享受一波班里人带有崇拜的目光,而在课间,别班与我认识的同学在走廊、上下楼梯间遇见,来一句“镜水文艺青年上线”,还是很受用的……
当然,最高幻想的“来自李萤的褒奖”,不会出现在现实里。“不去期望就不会失望”——这无论从语气还是意义来讲都挺丧的,但某些时候,的确是有道理的。
其实从选修课到社团,年级组就是趁着高二承上启下、但又不像高三那样课业繁重的时间段,让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有一种类似的参与感。虽然时间短、内容简单,与真正的大学对应的项目相比,那简直小儿科,但学校的意图基本是达到了。
“哪怕只是无意识地让我们有选修课、社团人际交流……这类活动的概念。”升入大学之后,至少能保持基本的冷静、理性。
不能不合群,大部分学生都是外地读书的,少了家人,朋友就是最直接、最亲近的依靠了。同班、同系的同学自不必说,社团就是进一步拓展人际关系的平台了;而一见新鲜事物就迷了眼,一上头什么邀请都敢接,学业连及格都不保,自己忙得像个陀螺……
高二开这些,主要目的应该就是这个吧——拥有理性判断的实际能力,社团活动给自己的提升都放在第二位的。
文学社是因为我自己的兴趣驱使,而我……说来也怪,虽然时间隔得并不久,但我偏偏记不得自己是怎么加入另一个社团的。
志愿者部……
也许是因为,我一开始没有主动报名的缘故吧。我对志愿者本身当然是抱有尊敬的态度的,但要是成为其中一员,我还是兴致缺缺的。
呃,我自己的“懒”的确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臆想一下,不太能感觉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快落,甚至是成就感。以至于我前一段时间,还一度怀疑自己,睡觉在被窝里沉心静气地想了好久:自己一定不能把冷静和冷漠、冷酷混淆了,不然社会上一些报出来的寒心事,搞不好无意识地就要从我这里萌生一件……
咳咳,还是聊回志愿者部的事情,当时十班加入的同学是吴老大……就是天哥,班长同志(官方吐槽:这种名号的人是志愿者,你确定不是在抹黑班长?),还有一位性格开朗,常挂笑脸的、微胖身材的女生,叫刘亦宾,他们两个是主动报名参加志愿者的。
但……可能一来是抱着与我相似的态度:嫌麻烦,以为入社就是干体力活的。
亲,高中还不至于,到了大学的志愿者部,那就有得忙了。
其次是社团本身,志愿者志愿者,词语意义就能明白:人自然是多多益善了。我为什么说“加入的原因挺复杂”,不好解释呢?
首先,吴天和刘亦宾在一次班会课上发言,预估志愿者部人手不够,计划的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二次招人,但反响依然不积极,场面一度尴尬。单纯评价“吃力不讨好”也不至于,只能说大家觉得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但有这种想法,本身就跑偏了。
不图回报才是志愿者嘛,他们只是在过程中获得快乐,有动力坚持下去罢了。
我还是没当场报名,但课后我找到班长聊了聊,简单问了问他们社团内已知的活动内容。天哥单独邀请我……我还是没有立刻给他回复,只是委婉一句。
“再让我考虑一下吧,会给你回复的。”
于是过两天,在文学社的活动室里……
“章启轩,你要加入志愿者部吗?”
这是……闵若雁?
哪怕我不怎么了解、认识外班的同学,至少是年级里知名度高的,我想不知道都难——我总不能捂着耳朵不听旁人闲聊吧?
我对你们的言辞就不怎么修饰了哈,一上来就是一句直男发言……闵姑娘单论长相,因为学校不许化妆嘛,她给我的第一外貌印象顶多算“清秀”。但至少在年级圈内,没有听过闵若雁“丑”、“难看”的评价。
气质加性格,使得她周围的气场很舒服,让人生不起讨厌的情绪——这是一个挺高的评价了。而在我看来,我在年级圈内的知名度,肯定比不上闵若雁吧?也就是典型的“我认识她她不认识我”,这才正常……
但现在的状况,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是找赵老师有事,正好前两天听吴天说起,你在考虑加入我们……”
“我也知道这个场合,我说起这件事有点……但志愿者部平时也不会忙,也没什么会议可开,只是有任务的时候需要人员参加,也不是脏活累活,更多的是增长阅历,保持善心、热心。”闵若雁那双眼睛与我对视,内里坦诚的光亮,让我竟心有避让的意味。
事后回想,说闵若雁没有一点心计——当着赵老师、文学社其他部员的面说出这番话——我是不信的。说难听点,她用的手段就是软刀子逼人:当着这么多人直接拒绝一个年级知名学生,拒绝的内容还是正向的,而且我还很难给出一个合适的拒绝理由。这就让旁人对我的风评下意识把分打低一档,但……
按理说,碰上逼迫,我是挺反感的,可从她那边发起,我居然没有生起抵触的情绪——除了闵若雁的个人魅力,我想不出解释我自己的心理变化的理由。
“好吧,我加入,志愿者的第一次活动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