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演佳人一不许二不负三不见,只要不说明白,这些都是巧合,讲明白了,谁不知道作者菌粉李白居易(这得分主观逻辑)。其实,作者菌有被惊艳过的还得是朱敦儒,儒生致士,君子可欺之以方啊。

据说葛清是白居易的脑残粉。没错,是“脑残”粉。为什么呢?他在自己身上全部纹满了白居易的诗歌,一共有三十首,并且还是配图版。书上这样记载: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 

脖子以下,全身纹满白居易的诗歌,说白点,葛清全身除了脸和脖子,全部都是白居易的诗,在街上走动,就如同行走的诗板。当时的人也是搞笑,送了他“白舍人行诗图”的称号。可即便是这样,葛清也没见到男神白居易,至少没有记载。

张籍是非常喜欢杜甫的诗,恨不能脱胎换骨(物理,大概)追随杜甫。不过张公子最关心的是,这个诗怎么吃?真相是:杜诗加蜜水,一杯又一杯。他每次吃诗,都先拿来一卷杜甫的诗作,点火烧成灰,放到碗里,倒点膏蜜,拌一拌,大口大口全吃了。吃完之后还要抹嘴大叫:我的肝肠从此可以改换了。

可以安排今天的来者大人了,韩缜(一零一九到一零九七年),字玉汝,真定灵寿(今属河北灵寿县)人。北宋时期大臣,参知政事韩亿第六子、司空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大概元丰初,韩丞出使契丹,分隔地界。韩有姬与别,姬作《蝶恋花》,神宗知之,遣使送行。刘贡父赠以诗:“卷耳幸容留婉恋,皇华何啻有光辉。”莫测中旨何自而出,后知姬人别曲傅入内庭也。韩作芳草词别,就是本首词。此凤箫吟咏芳草以留别,与兰陵王咏柳以叙别同意。

凤箫吟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译文

陌上芳草萋萋,草香微微,沁人心脾,远方归来的游子,似乎闻到了那熟悉的气息;想到还要别离,这连绵无际的碧草,又将离愁紧紧锁起。相逢正缱绻,又要思念远离,闺中人暗暗垂泪,幽咽抽泣,如碧草之神洒下晶莹的露珠,含泪目送远去的车轮,长长的征途上,青草相伴随行,令游子触目伤心;山水重重,踯躅的身影恰如天边的一片孤云。登楼远眺终日,但愿看到游子影,望穿双眼只见绿草如茵。

愁别离,默然伤神长叹息!忆昔日同游池塘畔,看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竟使碧草生妒意。那时候,携着她白皙的纤手,在花繁柳絮飞的季节,漫步于如茵绿草间,真是花草馨香两情相依依。年年春风吹,芳草年年生新绿;相逢无期,空叹年华渐老,愧对芳意。待等春回大地,绿满田野时,还须放怀宴游,醉眼芳草地,且莫辜负了这美好的青春,又何必触景伤情空悲凄!

赏析

此词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

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来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

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离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亭”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但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出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贺铸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前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

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巧妙地将草拟人化,那清晨芳草之上的晶莹露珠像是她惜别之泪,这样,遍野的绿草成为离愁的化身,而与伊人别恨密切相联。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