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人会找麻烦的,曾有句: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这郎当表示衣服宽大,与身材不称的样子,至于相笑舞袖,这可是连环入套,见麻烦的是诗句的题目,傀儡,这个就高于很多人了(不过若有傀儡师的职业,也是不错的)。

听说曼谷的全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神仙的城伟大的城玉佛的宿处坚不可摧的城被赠予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幸福的城”这感觉,一首诗的时间看到了九个场景,虽然在第三个场景中就已经失去了感觉,不过,量大管饱,只是有点撑才意会了这种解释(还有不解释的,比如:前不着村)。

后面的是黑店,做肉包子的绿林好汉有一打,成对批发……中下层人才如何步入仕途,有读书和立军功两种办法,读书的实用价值与数量存在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解。而立军功,典韦、臧霸便是因曹操的唯才是举让他们有了通过立军功来进入仕途的机会。机会啊,举棋不定。

曹操到底姓曹,还是姓夏侯?历来争议不断,似乎是千古之谜。支持曹操姓曹的著作:据《三国志》,曹操是“沛国谯人”,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曹参之后。

沛国谯县在今天的安徽亳州。王沈的《魏书》上记载,曹操是曹参之后,其祖先“出于黄帝”。

支持曹操姓夏侯的著作:《曹瞒传》中说,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叔。《三国演义》中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是同族兄弟。《三国演义》的说法承袭了《曹瞒传》。

问题是哪本书写得对呢?《魏书》是曹魏时期魏国人撰写的书,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书上所讲的曹操祖先出自黄帝的说法难以被采信。《曹瞒传》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写的,东吴和曹魏是敌国。《曹瞒传》是一部专门攻击曹操的书,所以曹操姓夏侯一事也难以被采信。夏侯操,这不好听,所以姓曹啊。

少年游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译文

江南早春时节,层云惨淡,水面烟雾蒙蒙,村前漫天飞雪。千寻高的梅岭上梅花怒放,折下一枝,寄给千里之外的不归人。

当年,寿阳公主额上的梅花妆,精致高雅,衬托出她天生丽质、冰清玉洁。可是风雨无情,致使落英缤纷。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耳边传来幽怨的笛声,令人痛断肝肠。

少年游,是少年时才有的乐趣。如今的杨亿大大,终不似……杨亿(九七四至一零二零),宋代文学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淳化三年(九九二年)赐进士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翰林学士。曾与刘筠、钱惟演等诗歌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又善骈文。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二十卷,词存《少年游》一首。

《少年游·江南节物》是宋代文学家杨亿的一首咏梅词。此词上片写梅占春光,梅迎雪放,从梅的特点生发出无限情思;下片着力写梅花的艳丽以及由此引起的感伤。

此为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 。词中借景言情 ,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上片起首三句,点明地点在江南,时令为严冬,刻划出风雪肃杀中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后面三句,开始直接写梅花。“迢递寄归人”,暗用南朝宋人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下片具体描绘梅的“芳艳”,并在风雨摧残的物象中寄托词人的惆怅和伤感,达到托物抒怀、借景言情的目的。“寿阳妆罢”,用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梅落额上的典故。“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

“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寄托了词人的升沉之感,芳菲缠绵之中,具沉郁顿挫之致。词人这里用一个“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又用了“等闲”两字来表达其遭到摧残的“平白无故”。

“更忍向、笛中闻”,是以情语作结,辞尽意远,真味无穷,化用了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的诗意。李白借笛中有《梅花落》的曲调,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段,写出当时冷落的心境,在苍凉的景色中透露内心的悲凉。

而此词作者则是在风雨纷纷的现实中,感到名花零落的悲哀,在悠扬的笛声中,不忍听到《梅花落》的曲调,表明自己为梅花受风雨摧残而伤感,情致极为凄婉。总之,全词借物言情,营造出若即若离、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味。

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杨大人的少年时确实厉害,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岧峣 (tiáo yáo,山高峻貌)。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