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这门学问中,“颜色的使用”无疑是能大书特书的领域。无论是专业的画师,抑或不懂绘画的普通人,都能从一幅画中的色彩使用及搭配中获得视觉体验。我没有从专业角度欣赏画作的能力,但也同古往今来的无数外行人们一样,有着对颜色的直观认知。

长期以来,对颜色直观认知中的共识也赋予了各种颜色内在的意义。比如说,我们看到白色,便能联想到冬季、雪、素淡等印象。而“白色”这个笼统的概念所包含的颜色范围,又被更加热衷于细究此道的人们细分出不少命名,比如月白、雪色、胡粉、白练等等。三原色是红黄蓝,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但真要“细”说起颜色的名字,那甚至能写上几百上千个。这些显得非常“专业”的名称,大抵也是古时的文墨人根据自然界颜色近似的物象所取。时至今日,人们掌握的词汇量逐渐减退,这些不常用的名词也只在少数领域通行。比如经常使用颜料的生产、绘画、标本、模型等等。

我是一个古文学爱好者,加上家中对语言文字的学问积累,使我也掌握这些生僻的称谓并知晓它们与具体颜色的对应关系(这得益于现在出版有专门的颜色辞书)。这样一来,我在自行评阅一份画作时,便会在心里做些“这是什么颜色”“那又是什么颜色”的小分析。近来最让我心念的画作,无疑便是由画师“晃悠悠”今泉百合作画的,一款武将收集游戏的人物立绘了。

前些时候,我亲身参与了今泉百合这一批人物立绘的创作,其中不乏嬉笑怒骂的故事。在这些小波澜过后,今泉百合最终将画稿(包括打印出来的纸质画稿和电子文件)移交给了近藤电子。这个交接过程他们双方之间早已进行过多次,我认为万无一失。在这之后,我便产生了“等游戏实装这一批人物”的期待并且一天强似一天。当然,其中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将凭借在这次事件中的出力,在这批人物实装后第一时间同时拥有线上人物和线下实体卡,不再会像过去那样投入无数资源抽卡依然一无所获。

然而,直到我预期的游戏定期维护到来(在承接这个任务时,近藤电子的千金——近藤里绪便向我大致说过了这一批人物预定实装的时间段),这一批今泉百合的画作依然无法在游戏里看到。有些感到期待落空的我便向近藤前辈打了个电话,询问为何这一次没有实装这一批人物。

“嘉茂同学,现在高三的课业对你压力大吗?”近藤前辈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话题,而是反过来把这个问题抛向了我。她是霞高大我一届的学姐,也是在我之前上一任的学生会长,学习成绩和处事能力自然是同龄人的一流水平。我不敢贸然回答,而是在心下先盘算了起来:

近藤里绪作为同在霞高就读过的高材生,课业压力彼我公知,犯不着这时候专门来问我这个问题。这个反问既然必定跟有后招,那会是什么呢?我的回答无非是介于“紧张”和“余裕”之间的某个状态,但她显然要借题发挥。而她将话题引向“必然”的一招,就只能是这样了吧。于是,我决定反着近藤前辈的预期出招。

“现在的课业的确比前两年重了许多呢。考试的频率增加,同学的压力也增大了不少,我感觉我的成绩好像已经坐不稳现在的位置了呢。”

“嘉茂同学又在谦虚了。据我所知,嘉茂同学升入高三之后,每次考试甩开第二名的分数差距从几分扩大到十几分。而且这样一个稳居年级第一的嘉茂同学,平日里却从不补习,只会沉迷我家的游戏,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以及到处攻略可爱的女孩子们。”近藤前辈果然掌握着我的实际状况(当然最后一条纯属子虚乌有)。

“既然我们已经确定嘉茂同学在霞浦高中毫无竞争压力,那我倒是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开口了。”近藤前辈显然也知道对付我的诀窍(她有两年多的实战经验,驾轻就熟),跟着道:“嘉茂同学,根据我掌握的你的账号的情况,在我们开展活动使用率最广的20张最高稀有度卡片中,你只有四张实现了完全强化,三张因为欠缺稀有素材无法强化到最高级,剩下13张你尚未入手。对吧?”

我只能默然点头。抽卡运气背到极点仿佛是施加于我的诅咒一般,让我对自己的菲薄从来不缺理由和事例。我是这款游戏的老玩家,投入资源后,实际收益远远落后于理论上的产出,原因便是我的极度点背。这款游戏的稀有度基本和强度正相关,这20张最稀有、最泛用的卡片无疑是最强的战力,游戏圈内论坛对此有专门的“黑话”——G20。

“嘉茂同学,你愿不愿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近藤前辈的语气一换,强调出她真正的意图。“报酬是强化满的一套G20。”

我时常对“为什么总有些人禁不住诱惑”感到疑惑,比如因为贪财而弄权谋私,因为发瘾而屡试禁脔。但今天的这一份大礼,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真正对人胃口的诱惑是何其恐怖。在这一套我望眼欲穿的礼物面前,我本来颇为自许的客观判断和冷静陡然间躲到了天涯海角,让我的脑海中充斥着欲得之而后快的迫切。

在我的态度清晰地传达给近藤里绪之后,本是求人一方的近藤里绪瞬间掌握了对话主动权。她让我稍安勿躁,随着一阵脚步声后,她似乎把就在不远处的一个人给拉来了电话旁边。

“嘉茂同学,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方才,你已经答应了我们的请求,帮助我们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刚才的对话,我也很抱歉一直在让别人旁听。现在我来正式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一位,是我的母亲,近藤电子的执行董事之一,她多次听我说起过嘉茂同学你的能力,但从未实际见识过。

“在我们方才的对话中,言语层面上,嘉茂同学只了解到‘这一批本该实装进游戏的人物因为某些变故没有实装进去’。但我和我的母亲都知道这个变故具体是什么。所以,请嘉茂同学不妨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猜出‘我们面临的变故到底是什么’?”

近藤里绪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我。虽然看起来根本无从猜起,但仔细一想其实也不难猜出问题的所在。首先我们确认一下现状:此时,是预定今泉百合的这一批立绘修改完毕,最终实装进游戏的这一天。但这个“预定”只是我掌握的情报。在今泉百合交稿后,官方在社交账号上的宣传一直便不是这一批人物;这次维护开机后,实装的果然也是此前宣传的另外一些东西。等于说这些人物在外人眼中根本不知情。

若是正常的游戏开发计划变更,那在我打电话去询问时,近藤里绪便可以很自然地告诉我,而非故弄玄虚,所以这必然是一个突然的变故。变故有天灾人祸,若是天灾,近藤里绪也可以正常向我解释。若是人祸的话,也分过失和刻意。画稿同时有纸质和电子两种模式的数据,并且通过打印机和扫描仪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转换,就算因为过失而导致画稿损坏,也不至于耽误得这批人物完全无法按时上线,更何况过失的责任人也会加班加点进行补救。所以,近藤电子定然是遭遇了人为且故意的破坏,导致画稿无法按时上线。

并且我们可以这样来想:今泉百合在交稿后,手里也依然持有一份交稿时的画稿。就算是近藤电子把整个画稿全弄丢了,只要工期允许,也可以找今泉百合弄一份交稿时的版本实装到游戏里。而我在今泉百合交稿后和她聊天,谈论与近藤电子的数次合作时,也掌握了下面两条情报:一是此前近藤电子并没有重新找今泉百合要过画稿,二是一幅画处理完毕后,导入到服务器端,再在游戏里看见也不过是几个小时的事情。

所以,人为的破坏一旦产生,近藤电子理当能在短时间里快速修复这个破坏;而近藤电子在今泉百合交稿到实装的这一段时间里,表现得仿佛又像是早已知道这个错误长期存在。这个冲突要寻找怎样的解释才能合理地说明呢?唯有这样一种解释——人为的破坏在今泉百合交稿后不久的时间内就已发生,但这个破坏者显然是非常熟悉近藤电子内情的,在破坏画稿的同时,还一并破坏了近藤电子修复破坏的能力。

比如,我们在上面提到“近藤电子可能采取的那些挽救措施”中,假设他们重新联系今泉百合并取得画稿,那也需要重新实装到服务器中,而一旦在“实装”的文件传输上设一道卡,这便给传输能否成功打了一个问号;又或者,近藤电子接收今泉百合的电子画稿需要不联网、保密的电脑和存储介质来进行,这个人为破坏者在会社所有的不联网设备上都投放某种病毒,使其无法工作,这也能达到破坏的目的。

近藤里绪和她的母亲都说“知晓个中原委”,再加上能够对近藤电子进行如此彻底的破坏,还让近藤电子束手无策的人定然是对近藤电子非常熟悉的人。更何况,若是这个“内鬼”只是近藤电子熟悉工作的一线雇员,他们完全可以在事情发生后便请警视介入。既然他们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一直拖到了现在,那自然说明近藤里绪他们面对的是某个有内情、关联度高的人物。

在我将上述的猜测如实告诉电话前的近藤里绪后,我能清晰地听到另一边的陌生的叹气声。又过了一会儿,近藤里绪对我道:

“嘉茂同学,你说的一点不错,甚至连具体的细节都说得足够准确了。”

原来,近藤电子在成立之初是一家家族企业,不断壮大后才逐步向社会招募人手。此前那些老资历自然也逐步进入了行政管理层,握有若干关键的权限。这其中,近藤里绪的舅舅,也就是她母亲的弟弟,便在近藤电子这边负责游戏插画的管理。他此前也是一位画师,在这家会社以前制作的其他产品上便有他的作品。现在他步入管理层,基本上也不再亲自动笔,但他握有这插画制作部门最高的管理权限,我游玩的这款游戏的插画自也在这个部门的运作范围之内。

当时与今泉百合交割画稿也是这位近藤里绪的舅舅。当时,他提着专用的交割画稿的计算机与今泉百合完成交接,程序是这么几步,今泉百合先将她的非保密移动存储设备接入专门的计算机,经过专门的传输软件导入近藤电子专用的存储设备,再导入不联网的电脑进行制作。但在这一次,近藤里绪的舅舅在领回画稿后,直接将导入设备以最高权限弄得无法工作,然后便不辞而别,现在整个近藤电子上下都已联系不上他。

就算今泉百合手上仍有画稿,但用于处理画稿的非联网电脑没有通用设备的外接口,在缺乏导入设备的情况下,是无法将画稿导入到近藤电子的电脑上的。近藤电子向厂家再次订购了导入设备,也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到位,所以这段时间,他们束手无策,只好拿出此前已经存放在内部网络中的一些未来的开发计划提前上马。

所以,这样一枚关键的钥匙忽然反水,这才让近藤电子陷入了相当被动但又不愿让外人周知的局面。近藤里绪也非常坚韧,一口报出G20的出价,也要拉拢我这个可靠的外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能预感到,这个突**况,将会让我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