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婕霍琳的车组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后就抛锚了。

原因不是发动机出故障,而是因为整个重型坦克营有超过30辆坦克行进时履带断了,目前正在接受修理。

“诶,米拉,你说说,这鬼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

叶婕霍琳日益不满这种生活,她的部队几乎每次在发动攻势时都会被拆分,最后几个集团军指挥官直到重型坦克营拆分出来的连被重创后才给返还回去。

米拉-弗里茨·埃尔哈特原本是德军的军官,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被苏军俘虏,接受了一段战俘营的服刑后成为了“惩戒分子”。而前者是没有人权的俘虏,后者是获得武装的战俘。

在米拉心中仍有一股取之不去的心结。“弗里茨”本来不是她的名字,在她被俘虏后,苏军士兵给她强加的中间名。

叶婕霍琳也十分反感这样侮辱人的做法,在整个203重型坦克营经过那个战俘营后,叶婕霍琳站出身来要求收容米拉。

“说不准,可能直到德军攻破莫斯科那天才结束吧。”

米拉也十分痛恨在苏军部队的生活,但是她始终很感激叶婕霍琳对她的照顾。

“米拉等战争结束后,要找个好男人嫁了吧?”

“我想回祖国……”

“也是呢,毕竟,你头上有那种东西。”

米拉的战俘营有一项十分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德军战俘都被要求在额头上刻上“卍”的标记。

米拉也没有幸免,她只能留着较长的刘海遮住。

2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米拉都不允许当坦克兵甚至不能靠近坦克。即使是在203坦克营,仍然由很多士兵歧视着米拉。每一次进攻,米拉只能当一名随行步兵。

1月26日,叶婕霍琳的部队收到命令,要求在原地防御德军的反击。

203营新配备了一些IS-3重型坦克。虽然总体上看这辆坦克外形低矮,线条流程,火力与IS-2相当,但是坦克乘员的舒适度却被忽略了。

车体低矮这意味着掩盖车体不需要花太大功夫,但是叶婕霍琳考虑到舒适度问题,还是选择了高达的IS-2作为坐车。

给IS-3挖坑只需要掩盖住首下和履带部分,IS-2却必须要求全部掩盖车体。

现在对面的德军改了习惯,每次进攻都会用火箭炮进行火力覆盖,虽然最先打头的是德军的重型坦克,但是随行步兵也由半履带车改为了坦克搭载。更让苏军坦克手们反感的是德军每次进攻都会拉上他们的88炮——尤其是pak43。

————————————

——————

“解除保险!发现敌坦克!”

“第一轮炮击!瞄准履带!”

叶婕霍琳发现,大部分坦克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履带断裂,车体则会像一侧漂移,造成的结果就是使侧面装甲暴露在自己面前。这种方法往往对黑豹坦克有用地多,对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则没有太大效果。

很快,烟雾中德军几辆黑豹坦克冲了出来,跟随其后的还有虎王坦克。

“叫反坦克炮手先打黑豹!”

德军的黑豹D型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在有烟雾的时候驾驶员一般会把车体正面的小舱门打开,导致车体内部暴露。应对这种情况,苏军埋伏好的反坦克枪手和45炮就会瞄准那个小舱门集火。

打头的几辆黑豹坦克很快就因为死了驾驶员而漫无目的地乱冲,少数几辆停下来了,然而却被U型阵地两侧的反坦克炮击毁。

剩下为数不多的几辆黑豹被迫扔下残骸撤退,虎王坦克拖着88炮紧随其后。


“该叫扁铁盒子出击了,叫3排开火。”(扁铁盒子,苏军应对IS-3舒适度问题起的外号)

3

虎王坦克放下88炮后准备攻击。

“扁铁盒子”的主炮要击穿虎王坦克的正面装甲也不算难,在这次战斗中,IS-3有很多缺点也暴露出来了。

——————

————

某IS-3车内

车长:穿甲弹!开火!

炮手:装弹中!

车长:怎么还没好?!

装填手:太挤了,炮手麻烦让开点

炮手:驾驶员你给我爬出去

驾驶员:车长让开点就行

车长:够了!装弹要多久!

装填手:太挤了。。没办法

车长:行了,炮弹我递给你,驾驶员接着

驾驶员拿起炮弹:慢点,别摔着了

装填手:装填完毕!用时2分钟!

炮手 车长 驾驶员:……

车长:开火!

咚!

车长:没有击中!

炮手吐血

又过了两分钟

车长:没有击中!

驾驶员:德军坦克瞄准我们了!

咚!

车长:怎么感觉突然不挤了

驾驶员:我听车里雅宾斯基的人说,正面装甲焊接有点问题

车长:这**叫有点问题?!没被击穿就散架了?!倒车!

驾驶员:履带打滑了!

车长:加大马力!开出去!

一分钟后

驾驶员:变速箱没反应……

车长:……

驾驶员:刚刚发动机支架貌似因为负载太大又裂了……

车长:我要给车里雅宾斯克刷差评!

以上,是苏军IS-3坦克暴露的问题。

一:车体低矮,乘员舒适度被忽略,直接影响了战斗效率

二:正面装甲焊接不合格,正面装甲防护达不到完全效果

三:由车长对话可知,有一部分弹药在车体正面

四:由炮手吐血可知,主炮保留着苏联炮的老传统

五:变速箱易坏

六:发动机支架焊接有问题

评:如果坦克世界要削弱IS-3就照顾一下以上几条真实情况吧

4

“3排在搞什么鬼?!”

叶婕霍琳通过车长指挥塔看着三排的坦克手们纷纷离开他们的坦克。

“算了,该我们了!”

“德军坦克突破右翼了!”

“穿甲弹!瞄准侧面!”

一辆虎王的炮塔被击穿,乘员被迫弃车。

“敌袭!轰炸机!”

看来是德军呼叫了空中支援,随后,几架喷气战斗机低空掠过,投下的炸弹令周围尘土飞扬。

“坦克后退!发信号!”

米拉从储物架里拿出信号枪,发射撤退信号。

“撤退至地雷阵后方!然后弃车!”

叶婕霍琳希望用这样的方法引诱德军上当。

不久后德军坦克群从右翼出现,在放下了一群装甲掷弹兵后朝另一个阵地炮击。

几辆德军坦克发现了叶婕霍琳遗弃的IS-2重型坦克,对着IS-2开了几炮。

随后发现那辆IS-2是被车组遗弃的坦克后,朝着那辆坦克开过去,结果不幸压上了地雷,其他几辆坦克迅速后撤。

5

叶婕霍琳带着撤出的车组回到主防线后方,从自己的营里选了一辆IS-85再次投入战斗。

IS-85之比较于IS,虽然火力将就了一点,但是论机动性比IS-2M优越地多,而且射速比装有D25的IS-2更快。

前方几个子阵地被攻占后,停顿了约有半个小时。

叶婕霍琳认为德军正准备发动总攻,所以会停顿一段时间准备炮击。

接着,德军的150mm火箭炮就招呼道了苏军主防线上。

同时发起炮击的还有苏军的野战炮和喀秋莎火箭炮,每一方都等着进攻的开始。

等炮击结束后,什么都没有。

德军没有发起攻击,整条防线突然安静了起来。

“德国人都哪去了……”

叶婕霍琳在潜望镜里呆呆地看着对面。

在苏军防线对面的是德军党卫军第九“霍亨施陶芬”装甲师,第五“维京”装甲师与第三“骷髅”装甲师,然而现在他们却不知踪影。

顺便一提,指挥这些党卫军装甲部队的指挥官是武装党卫军上将 菲蕾娜·路德维希。

在苏军的主防线还在发愣的时候,德军又一轮空袭开始了——

“德国人!他们突破了防线!”

叶婕霍琳这时候才缓过神来。

德军在苏军发愣的时候就绕过了主防线,从侧后方开始突击。

6

如果己方装甲部队被迫调转车体对抗德军偷袭部队的话,自己原本于阵地前方的后部装甲也得不到安全保障,再加上阵地前方也可能会有额外的德军突袭。

叶婕霍琳将车体保持原样,嘟囔着德军不要击中后部一边把炮塔转到有德军的方向上。

防线其余的几辆T-34-85迅速反应过来,离开原本的炮位绕到德军装甲的侧面反冲锋。

接着,德军的装甲纵队被拦腰截断。

同时发生的,还有主防线正面同时发起攻击的德军另一波装甲部队,苏军的主防线已经顾不过来了。

被拦腰截断的装甲纵队在解决了几辆T-34-85后,重新组织了一场冲锋。

叶婕霍琳认为主防线已经撑不下去了,只能撤退了之。

主防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整个苏军中路战线受挫,剩下的苏军能做的只有退回莫斯科防守。

叶婕霍琳最后在回忆录中记叙了原因。

我们都太轻敌了,认为德军无力在冬季发起较大的攻势……

只有这么简短的一条,但是这是最主要的。

德军与苏军在中路的对峙以苏军的失败而告终,现在的德军正在为冲击莫斯科做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