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谷优子,一名游记作家,虽然出道未久,但也有了足够多的旅行经历。她的游记取法唐土人,将“人情”置于“风土”之上,让人不免读来多有感叹。

近来,我在奈惠的介绍下和她有了若许接触。出于对阅读的喜好,我也拜读了她的不少游记篇目,对我来说的确有拓展见闻的裨益。她的游记除了在媒体上刊登的“润色和修饰”版本,未经雕饰的版本也会发在自己的个人网络日志页面。

我在浏览这些未被媒体曲解和篡改的天然文笔时,也有了若干其他的发现,毕竟这是个个人网络日志页面,除了大篇幅的游记,也有纯粹是记录心情的简短一两句话。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为了调剂阅读的紧张感,也配有若干画面。

这些记录里,我先挑了近期点击量最高的一篇。这一篇文字只有四个字:谢谢妈妈!然后配了两张照片。照片内容都是一摞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放在一张我有些熟悉的床上。这张床正是我不久前随着剑谷优子去她租住的公寓里看到的,摆在她房间里的那张床。

我大抵能从这两张图片里猜出里面的故事:我在此前已经了解到,剑谷优子虽然在笔耕上面还算勤勉敬业,但在个人生活的打理上面着实慵懒已极。之前,我在她和室友同租的公寓里也看到过,她公寓里虽然配了洗衣机,但按键上已经积灰,盖板上的塑料包装都没撕下来,可见这两个懒人平日里也很少自己洗衣晾衣。而照片上的这些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从上到下没有丝毫歪斜或是大小不一,这自然是她将衣服带回了老家,让自己善洗衣服的家里人来清洗,然后再将清洗干净的衣服带了回来。

这些衣服现在整齐地叠在床上,领口抚得熨帖,袖口也理得规整。无数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衣服打理成如此统一的一摞,显然是洗衣叠衣练得多了才能有的水平。再加上“谢谢妈妈”的评语,自然是儿女表露出对父母帮自己洗衣服的感谢之情了。

然而,我却注意到两张照片微微有些不一样:左边的照片,衣服的领口是尽量敞开的,但凡是有纽扣的领口,都没有扣上扣子;而另一边的照片,领口则是尽量收紧,所有的领口纽扣全都扣了起来。

“奈惠,这是近期才拍的两张照片吧?”我向我的友人问道。

“是啊。我在她社交软件的页面上也看到了。”

“哪一张比较新呢?”

“右边这张,大概是前两天拍的。”奈惠翻了翻自己的手机。“左边这张是七八天前。”

由于照片里的一叠衣服各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其排列组合一旦定下,再根据角度分辨出原图是非常容易的。我再和奈惠聊了聊,发现剑谷优子当时在社交媒体上也是发布同样的内容,即对帮助自己洗衣服的母亲的感谢。

“都是比我们还大一岁的人了,还要家里人帮着洗衣服吗。”这样的疑问在我心下逐渐产生。但剑谷优子既然是这么个懒得打理自己生活的人,也未始不是家里人长期惯着她的结果。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也是个懒鬼,被子一个冬天过去了都未必拿出去晒一次,但自己的衣服好歹是自己打理的。与剑谷优子一加比较,我这个懒鬼竟尔也产生了一种“我是多么勤快”的优越感(虽然和父母相比还是四体不勤)。这也产生了访问剑谷优子的社交网络账号页面,进一步扩大优越感的动力。

翻过几页剑谷优子的社交账号,我大抵对她的发文也有了若干把握:她用这个账号大概每周发布四五条消息,并且都配了图片。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文章被相关网站刊登的页面截图,并且着重划出了作者一栏“剑谷优子”的名字;还有一部分是精选自己游山玩水时的照片;剩下的一小部分便是像这一叠洗好的衣服,是她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其中便有大概每周一条半条的频率,是贴上家里人为自己洗好叠好的衣服。我观察了一下,发现领口扣起来的现象只出现在这最近的一张照片上,再往前几周的她依然有类似的记录,也就是贴上叠好的一叠衣服的图片,然后配上感谢家人的语句。这些图片中同样也可以观察到,这些叠好的衣物,其领口都是打开的。

我根据奈惠的情报,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向奈惠提出了一个建议:“能不能不着痕迹地提醒或是暗示一下剑谷优子呢?”

“提醒她什么?”

“我总觉得这两张照片里,有些信息被她忽略了。如果我是剑谷优子的话,我会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太懒了,今后多少得勤快一点。”

“有这么严重吗,渊子?”奈惠奇道。“这两张照片也没什么两样啊。”

“我来这么分析一下吧。”我将两张照片同时打开,向奈惠讲解我在其中的发现。

首先,照片的拍摄时间一张是两天前,一张是再往前一周。两叠衣物当中有那么三四件是显然相同的,说明在这一周里又重复穿过。这么多衣物,作为一个时常要出远门的女生,作为一周的消耗频率而言也算正常。

两叠衣服的整理程度差不多,习惯也都相同,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同一个人进行的整理。但其中有这么一个区别:领口的纽扣是否扣上。若是这个区别仅存在于某一件衣服,那无非是个个例;但每一件都不相同,那定然是有意为之。

我们不妨在脑海中模拟洗衣晾衣的过程:丢进洗衣机的衣服一方面要从身上除下,一方面需要充分的摩擦接触面,所以必然是打开一切的拉链和纽扣的状态。在洗好衣服准备晾晒时,勤快的人会在衣服穿上衣架后,扣上纽扣或拉链以保证晾干的形状,从而延长衣服的寿命;而嫌麻烦的人也就直接把衣服草率搭上衣架,就这么晾起来。剑谷的家人将衣服叠得如此整齐,显然是认真对待洗衣的一派。把晾干的衣物取下衣架,定然会有一个解开领口纽扣的动作。在这之后,无论是以纽扣全系还是全解的状态把衣服叠好,都需要专门整理一遍。翻看过剑谷优子每一次发的图片,我们可以确定,绝大多数时候,送来的衣服都是袖口拆开的。说明长期以来,为剑谷优子提供洗衣的是特定的,形成习惯的一个人。

剑谷优子作为女儿,每次收到衣服之后发一个“谢谢妈妈”,可见惯常为女儿承担洗衣工作的这个人是剑谷的母亲。在养成了一定的习惯后不会轻易改变,领口的纽扣也绝不会每一件都忘记扣上或是刻意扣上。

再加上,女儿的职业是一位旅行作家,她的父母也是知道的。一方面,知子莫如亲,女儿的懒惰,他们作为父母肯定心知肚明。母亲这样把纽扣都拆开,便方便了女儿,让她在穿衣时省下了解纽扣的一道工序。另一方面,作为常出远门,常要敲键盘的人来说,袖口和领口反倒是不扣上更加方便。因为领口不扣上有助于根据不同地方的天气调整衣着,袖口不扣上则可以方便在长期的键盘工作中调节袖口的舒适度。我对此也有非常深切的体会:在乍暖还寒的时候的周末,我穿着单件睡衣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时候,久了便会觉得热得难受;卷起衣袖裤管,让凉风吹一阵我的小臂小腿,久了也会冷得难受,我被迫在整段坐在电脑前的时间里不断调整衣袖裤管卷起和放下的状态,以保证体感不至于太难受。

母亲每一次都会为女儿把洗好的衣服拆开所有的纽扣再叠好,就算偶尔有一次忘了,那也是在叠好的衣服上呈现出“领口的扣子解开,其他的扣子扣上”的状态。像最近的这次这样,连领口的扣子也完全扣起的状态,必然是刻意人为,并且其中定然有产生变化的原因。

单纯的把所有衣服的扣子扣起来,女儿在穿衣时必然要多一道解开扣子的程序。这会让女儿察觉到什么吗?若是家里人想表达什么紧急且重要的消息,直接电话里说就是了,没必要做得这么拐弯抹角。而且这送衣服取衣服的活计一周一回,也不至于许久不见就断了音讯。换句话说,这样特意让女儿解纽扣,无非是一个对她的暗示罢了。也就是如我之前所言,父母的期望是让女儿意识到“自己也该勤快一点了”。

在解释完了这些之后,奈惠点了点头,认可了我的意见。但这个问题她并没有如我想的那般“找一个委婉的方式”去提醒,而是直接就拨打了剑谷优子的电话,以她惯常的那个自来熟语气,把我“希望她打理自己生活更加勤快一些”的意思转达给了她。

然而,奈惠在挂断电话后,也是以一个颇有些好笑的语气对我道:“渊子,虽然你说的东西她也察觉到了,但她似乎察觉得过了头。”

“剑谷怎么了?”

“她跟我说,她收到这些衣服后,在拿出来穿的时候总算感觉到不对劲,进而发现这些衣服扣子都扣起来了,和平日里的状态不一样。她发现了这个痕迹之后,也和渊子你想的差不多。不过她当时还想了这么一段:明明家里寄来衣服的时候什么情况都没有,为什么妈妈不像以前那样把衣服纽扣拆下来再叠好寄给我,还特意把衣服的领口也扣上呢?所以这一定是我那个爱管我闲事的笨蛋老爸,在妈妈叠衣服的时候煽风点火……不对,妈妈叠衣服的时候,老爸向来都是被赶去做饭,可没空管妈妈叠成什么样子。这衣服是老爸叠的!”

一想到“老爸开始叠衣服”,剑谷优子不禁又想到了很多东西。她深刻明白,自己身上那一条懒筋就是遗传自自己的父亲,父亲在家里基本上也是极少做家务,大部分家中打理的任务都是母亲包办。她不止一次埋怨过自己的丈夫:若不是看在他烧得一手好菜的份上,她早就要把这条懒虫扫地出门了。每到这个时候,这位父亲总能领会妻子的暗示,下厨烧一顿好饭好菜,把妻子女儿哄得喜笑颜开。

所以,剑谷优子基于以上这些自己掌握的家庭秘密,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今天,懒到了极点的老爸亲自下场叠衣服,要么是被妈妈训着去做这件事,要么是妈妈出了什么事情,老爸不得不自己担起所有的家务。而剑谷优子又深深知道,自己的妈妈也是个吃货,只要老爸下厨,天大的错误都能被原谅。所以,她最终的结论便是:

母亲病重,父亲不得不暂时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而父亲并没有为自己考虑得这么细,于是仅仅是出于保存的考虑,将所有的衣服扣上了扣子再叠好便寄了过来。心念家里人的剑谷优子没有再多去想,生怕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便心急火燎地赶回了老家。

当然,剑谷的家里人都平平安安,并没有什么大事。所以说剑谷自然是察觉得过了头。看到父母无恙的她不禁好气又好笑,于是质问父母为什么在寄过来的衣服上产生了系扣子的巨大差别。结果回答的也只有妈妈的这么一句话:

“本来是想帮你把扣子都解开再叠上的,你爸说要让你自己动动手,我就听了他的呗。”

剑谷优子被这句话噎得说不出话来,硬是在父母家又蹭了一顿好吃的才回到自己的公寓。宇野奈惠向我转述了这一段不免有些窝囊和好笑的经历,我不免也有些脸上微微发热。想想自己那些不少汗渍的睡衣和径自起味的被褥,我也不知从哪里生出一股行动力,烧起了一锅热水,将这些本来不打算洗的东西,一股脑丢进了脸盆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