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众人不在发牢骚后,老头子才笑呵呵说道,

“你们这些老小子,就是按捺不住心气,不然我也不至于,不乐意跟你们讲故事。”

几个小老头听后,都互相对视了一眼,露出来你懂得表情,意味深长的说道,“老李,你这故事要是不给我们讲,烂在你肚子里,你自己不也难受吗?哈哈哈……”

“行了、行了,我不跟你扯这些有的没的了。”老头子怔了怔,转而拍了拍手,吸引所有人注意道,“都安静啊!要是谁再打断我,我就算带进棺材里面都不会再告诉你们,故事结局。”

……

见所有的小老头都安静了下来,老头子才满意的,继续开口道,

消息传的很快,在得知不是自己的时候,这个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内心毫无波澜,看的也很开。

年迈的父母也很看的开,知道孩子科举没中后,没有失望,并安慰孩子,这次不行还有下次,下次不行还有下下次,总有一次可行。

孩子也在内心鼓励自我,要是因为这么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那跟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孩子的生活也很规律,早上出去干活,中午温习一会功课,下午在去干活,晚上在继续读书,孩子的年岁也一天天建大,经过手的书早已摆满了整个卧房,心智也发生了大变化。

不求权,不求利,教书育人为心道。

之后这个先生(就是那个孩子)自己创办了学堂,刚开始的时候,只有少部分人前来拜读,这个先生尽自己所能的教导,着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学生。

再后来科举考试再次传来,这天这个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根巨木堵住了城门,在第二天他就与几位学生,交流了一下,并特别讲解了这个问题。

再后来科举考试,考试内容里面就有,城门被大树堵住的类似题目,因为老师之前就特别讲解过,学生们最后全部都中了,有的去当了地方官员,有的去朝内当了朝臣,还有的被分配去了各地,所有人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这不就引起了上面人的注意吗?当朝的皇帝很感兴趣,又有一颗惜才之心,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教出这样一群学生,不过能教出这样一群学生的老师,他的博学程度,可想而知!

这天皇帝微服私访,来到那个老师的家中,(也就是那个孩子),皇帝笑道,“先生,现在你的学生都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差事,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老先生,想了想道,“人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灵,才能燃起别人的心灯。学者也以离去,可曾忘育书人。”

皇帝听后大震,认定老先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人,之后又特地为老先生,创办学府,广收学徒。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先生教学风格独特,学子们也都是有志之人,经老先生之手,出了不少能人。

就这样老先生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过故事的结局,也还算可以接受的。

故事结束……

得到了想要的结局,几个小老头,顿时热烈的鼓起掌来,大叫道,“好,精彩!不愧是老李啊!”

听完了感觉还不错,我又看了看时间,已经11点多了,不耽搁骑上28自行车就向龙岗街驶去。

……

(龙岗三少、龙岗三少、龙岗三少重要的剧情说三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