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奈惠的另一个共同朋友,同样拥有敏锐思维的明石同学在听到轮岛一带有一家旅馆推出“意念转移”的噱头后,也对此表示了不信。但她对我们给出的解释却提出了疑问。她的问题是,轮岛的城市地位不过是一个位于中心城市圈之外的人口聚集地,这个城市里不起眼的一家小旅馆,上哪里去找齐这么多专业的人手呢?

拆解绳结、监视接入设备、监听通讯内容、篡改监控画面,这些都是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的。一两次“预备完全”的人力成本还好说,但在这家旅馆一次又一次地接待前来挑战的客人,并且每一次也都不知道客人将会运用什么手段的情况下,无数次地做好万全的人力物力应对,这到底是不现实的。

明石同学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房间里的客人搬到另一个房间,总归是发生了物理的移动。要保证当事人毫无察觉,那就只能由旅馆方面的人来搬运。搬运的过程中跨越了楼层,也就势必要经过其他普通旅客所下榻的房间。若是在他们搬运的过程中碰巧遇上了午夜起来的旅客(方便、宵夜、失眠等等,这样的事情很常见),岂不是当场穿帮?为了确保他们下手的时候不被外人撞见,旅馆方面搬运特殊体验的游客时肯定还要保证隐秘,这就又是额外的要求了。

但我现在同样无法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样一来,旅馆方面这个天衣无缝的意念效果越发在我们眼中显得遥不可及。随着宣传效应的扩散和实际体验人数越发增多,一些人也在网络上发起了讨论话题,试图揭开这个意念效果的冰山一角。其中有一位自称是花了真金白银的实际体验者说,他进入旅馆后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先躺下睡觉,然后由同伴在自己手腕、腰际、脚踝等处上涂上一层容易脱落的涂料”。这些部位是抓握必须把持的部位,把持后皮肤会发生挤压,就会破坏其上的涂料层,也就确定了店方到底是怎样移动自己的。第二天,这位体验者从熟悉又陌生的房间起来之后,便发现自己脚踝处的颜料皮有所脱落,因此断定自己在被移动的过程中被拖着脚踝行动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若是人被移去了别的房间,那他带来的行李会怎么样呢?若是留在了原来的房间,这肯定会让体验者对旅馆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旅馆很有可能见机行窃。但自称是实际体验者的人们都表示,自己带进去的行李依然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也没有丝毫的变动。

“这就见鬼了。若是旅馆的人趁着里面人睡着,单把外面的门牌换一下,这样倒是一切都解得通;但这些体验者在第二天醒来又仔细核对过门牌,确定了旅馆并不只是偷换门牌而是确确实实改变了旅客住进的房间。这到底该怎么解释?”现在不仅是我,连明石同学也被这个把戏绕了进去。我们都是相信科学的人,绝不会往怪力乱神的方向去想。

“渊子,你觉得轮岛的旅馆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啊?”奈惠倚靠在我身边道。“难道真的是从窗户外面飞进什么东西来,把房间里的人和物统统抓起来放到另一个房间去?”

“天下才没有这么玄乎的事情。就说那个用易脱落颜料帮助解谜的挑战者吧,一来他自己的身份尚不确定。二来按他的说法,他脚踝上蹭掉的颜料也未必就是别人的手摸上他脚踝所造成的。他中途没睡安稳,身体翻滚也完全有可能蹭掉颜料。说白了,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所有的情报来源都是一面之词,不能百分之百的相信。”

可以相信的只有剑谷优子在游记中所记载的,那个旅馆所放出的宣传。他们在宣传中大肆渲染了“意念移物”的实际效果并且不怕被人挑战揭秘,那我们就只能基于这些实际效果来进行推测。

要做到这个效果,之前也有分析,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和技术条件,这些都是位于轮岛的一家小旅馆不太可能具备的。

等等,小旅馆?

“奈惠,剑谷优子的游记里有没有提到这家‘小旅馆’的规模?”

“倒是没有直接说。”剑谷优子关于这家轮岛旅馆的采写,我们出于整理情报的需要已经集中收集到了一块。奈惠翻了翻,得出了上述的结论。不过她又旋即补充:“但我们也可以直接问问她啊。而且,叫都叫小旅馆了,总不至于大到哪里去吧?”

奈惠与剑谷优子是现实中的朋友,所以可以直接联络上。剑谷优子在得知了轮岛有一家旅馆提供这种服务时,她自是欣然前往。然而她到底是个初入社会的新人,经济能力并不允许她自己尝试这样高价的附加服务,因此她只是在那家旅馆普通地歇宿一宿。当然,她去的时机正好是有人在体验“意念转移”的项目,她也得以实地采访了一位实际体验者。她欣然和奈惠说起了这件事情,并且自己也对这个项目当中的不可解之处满怀兴味。她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这的确只是一家小规模的旅馆。我在里外看过整栋楼的构造,也不过是两层小楼,采取和式内装,总共有二三十个房间的空位罢了。这里的住宿费也很便宜,完全没有旅游城市住宿坐地起价的势头。”

剑谷优子对住宿条件还是很赞同的,然后她也提到了自己采访并亲眼所见的实际体验者。这位实际体验者是个很会活跃气氛的人,他在旅馆的大厅晚饭时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并且在大厅里就说了晚上即将进行的挑战。他说,一个人盯着不如大家伙一起盯着,旅馆要把他从一间客房搬到另一间客房,总归要经过楼道和电梯。他拜托在场的所有人,晚上一旦醒来,便往楼道方向看看,希望能逮住旅馆方面的现行。

众人都是看热闹的,自然有好事的人同样希望跻身第一批成功揭秘的挑战者之列。于是,整个夜晚真就有人时不时地压下门把手,拉开门往楼道里瞟上几眼。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监视密度下,仍然被旅馆成功实现了转移:第二天,人们亲眼见到这位体验者走出的是一楼的房间,而非自己之前所住的二楼。这些额外的协助者们何时起兴走出房间完全是不确定的,而旅馆又没有在活跃气氛的时候对其他人的参与明加阻止。换句话说,这又是多了一层不可控因素。然而旅馆在如此多的条件下依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移动了体验者,着实是匪夷所思。

然而,我却不像奈惠和明石同学那样再度展开思考,而是点了点头。我的情报整理思维并不会完整地把整个故事机械地吸纳进我的推理条件,而是将故事里的若干细节作为我猜想的佐证。在思考了一阵,验证它的可行性之后,我对明石同学与奈惠道:“我们都被障眼法骗了。”

所谓“障眼法”,就是我们的一个惯性思维:我们总是觉得,要把人和随行行李从旅馆的一个房间挪到另一个房间,只能通过“确保旅客睡下—旅馆方面的人进屋搬东西搬人—运到另一间房原样安顿下来”这样的过程实现。但我们一旦跳出这个惯性,便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比如说,我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假设:旅馆方面移动的不是旅人和行李,而是整间屋子。

我们不妨梳理一下流程:旅馆提供的服务几周才会准备一次,并且事先会做宣传,甚至有人提前预约,并且这项服务正式达成“提供服务的合约”是在旅人实际到店并缴费之后。等于说旅馆方面完全掌握旅人的信息。在旅人付出了额外花费后,旅馆的下一步是让客人自由选房。说是自由,可旅馆也完全能够掌控“给出哪些空余房间给旅人来选”。旅馆虽然声称的是“允许你在剩余的空房中任选一间”,可也不会有谁先去这二三十间房里逐一确认里面是否有人吧?

作个也许不太恰当的类比:魔术师让你从看起来像是一副扑克厚度的一摞扑克牌中背面向上抽一张,你自然会默认为“这一张可能来自一副扑克牌的54种可能之一”。但实际上,这一副牌也许是54张一模一样的红桃A。这就是魔术中基本的“强迫选牌”套路。

同样地,旅馆既然知晓眼前这一位旅人是即将体验付费服务的贵客,自然只会为他献上安排好机关的几间空房(这样的服务几周才会有一次,这便是旅馆调整服务周期,确保在服务提供日所有的机关房间都留空的玄妙)。这几间机关房之间的墙体凿穿,留下可供整间客房平行移动的通道。当然这需要特地改建房屋,设置巧妙的承重结构来达成。然后,旅馆用某些特殊手段确保屋内旅人睡得安稳(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我们在白田庄的经历也已证实,旅馆达到这一点非常容易),然后就启动内部的机关进行房屋整体的位移。

这样一来,操作便在外边完全看不出来。因为这家旅馆使用的是门卡钥匙,外人是打不开不属于自己门卡的门的。只消屋内人睡得安稳,不起身打开窗帘,便绝对发现不了破绽。唯一可能从外部发现破绽,从而揭露秘密的,只能是这个挑战者开着灯睡觉,又不拉起窗帘,从而导致在楼外出现一面窗户里的灯光平移后消失,又在另一个窗口中出现的情景。然而,开灯睡觉的睡癖本就稀少,不拉窗帘睡觉的依然稀少。二者叠加那更是千百万人难逢一例。

起先我注意到这是个规模只有两层小楼的旅馆。一般来说,旅馆分为和洋两式:和式每层房间多,但层数低,不设电梯;洋式则多设楼层和电梯,但每层房间只有少数几个。和洋风格也会选用各自适合的内装。我听奈惠转述剑谷优子的见闻说,这是和式内装的二层小旅馆,我便满心以为是纯和风的旅馆;但我又想到,那位热络的挑战者在鼓动众人参与时,提到了别人开门是推开门把手的方式。

推开门把手,那这个门便是西式的电子门禁的单扇门。因为和式内装只会使用落锁式的平移推拉门。在一个和式内装的平层旅馆使用西式的电子门禁,这总归是有理由的,而理由便是西式单扇门可以把外墙做得极厚而不突兀,从而隐藏厚墙体里可能藏有使整间客房运动的装置。

“那么供水供电呢?”明石同学问。

至于疑心移动房间位置后水电管线无法接继,导致水电难以供应的问题倒也不难解决。在构造这么一间特别的客房时总是可以特事特办的。比如在不提供服务的十几天里,便准备好足够的电池和蓄水供给这一晚的用电。无论一个人再怎么浪费,储备够一晚上的用量还是很简单的。

在我的解释之下,的确给出了这么一个能解释所有现状的可能答案。但这是不是这家旅馆真实采用的方案?我们并不得而知。明石同学虽然一时间想不出什么好的答案来反驳,但她的眉色间显然透露出对我这个答案的不信任。我也能猜想得到她不服气的理由——因为这个答案太简单了,仅仅是一个思维误区,明石同学才不信这往来体验的几百人中,就没有一个察觉到这个误区。

若是戈德堡机械那般精巧的结构,明石同学倒是能相信我破解出的结果和长年没有人发现的事实。但这般只是简单的一个“整体平移”的技巧,虽然藏得隐蔽,但也有被人发现的风险——因为,虽然物理上很难走漏,但掌握秘密的人们的心防却很容易攻陷。我又要如何为“长期以来没有人戳穿它”提供一个解释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