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谷优子的室友,到底没能遵守君子协定,从而在几个人的眼中的评价有所扣分。但同时,剑谷优子表现出的,符合这个时代这个国度的“隐忍、容让”,也让我和宇野奈惠略感遗憾。或许是由于年岁和个性的缘故,我们在人与人的交际上,还是更希望见到快意恩仇、惩恶扬善的发展的。

不过,奈惠终究是将人际交往的情商天赋点得极高,即便我们都有这种期待,她也丝毫没在剑谷优子的面前表露出来。甚至,她还对剑谷的隐忍报以超出我程度的理解。她介绍说,剑谷是她父亲同事的女儿,她俩凭这层关系熟络起来。根据奈惠对对方的了解,剑谷在这几年外出旅游的过程中,见识了许多“不那么尽如人意”的事情,因此性格才比我们俩更为圆滑和入世。

我也非常清楚我此时的性格依然有相当理想主义的成分。但我倒也不以此而自责,到底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在不断的磨洗和锤炼后才最终定型的。就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的性格中依然有理想主义,但我却在举动上收敛了许多,不再像友江国中时那样剑拔弩张、睚眦必报。但即便如此,我也依然比同龄人显得更加“真性情”。望着手上第二个擦拭的雏人偶——也就是御内里大人时,我不禁回想起我在国中时最大的一次“睚眦必报”的行动,这个故事被我记录在《纪事异》的第二卷,我至今也不时回忆起故事的若干细节。现在想来,这或许也是我性格中的弱势?

话归正题。奈惠为了说服我接受剑谷优子的圆滑性格,为我介绍了不少她从剑谷那里听到的旅游见闻。从中,我也记录了若干值得思考的事件。其中便有这么一件,仿佛和我在友江国中时的事件相若。但在这件事中当事人的说法,又和我的做法大相径庭。

事件是这样的:剑谷优子在冲绳的一座主要岛屿旅游时,赶上了当地的传统节庆。这个节庆的风俗是组织一支表演队伍,在舞台上演出各种历史故事。冲绳有诸多古时琉球国流传下来,迥异于和国传统见闻的掌故,故而这些表演往往能吸引诸多大八洲的游客。剑谷优子的职业使命,使她的身份并不单纯是一名旅人,而是加上了相当的“记者”成分。剑谷在旅游的同时,还要撰写游记投往各个旅游杂志和网站,这就使剑谷在观看舞台演出之外,还要探寻更多幕后的故事。于是,剑谷趁着舞台演出的空当提出了走访幕后团队的请求,并获得了热情当地人的欢迎。

在探访幕后的过程中,剑谷选取了准备重点采写的几个点,其中之一便是演员的选拔。选拔过程是这样的:一出戏一旦选拔出了合适的人选,那这个人就会一直担纲这个角色,除非该人有事无法参与,或者超龄退出。而一旦有角色出缺,那么当地人自治会就会在筹备阶段发动治下的每家每户,鼓励适龄的青年男女积极报名。由于角色训练固定后,便要以一个月一到两场的频率频繁出演,所以必须由闲工夫充足又是本地人来承当。这是一个出风头却也要抛头露面的差事,并非每一个适龄男女都愿意报名。因此,每当一个或几个角色出缺时,应募的大抵都是那些爱热闹、爱表现的人。应募的冷热情形根据戏份有所不同,一般主角出缺,都会有五六人同时竞争;而配角空缺时,往往还得由组织者出面劝说竞选失败的人来融通,可见这些竞争者的本来目的其实还是想当主角出风头的。

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台本和主角。自治组织在剧本编排和选取的时候也在尽量照顾各个剧本间的平衡,也就是在甲剧本演主角的人会在乙剧本演配角,再到丙剧本演龙套,而乙剧本的主角则是丙剧本的配角、甲剧本的龙套,以此类推,总归是基本平衡了各个演员位置的曝光率。但剧本为了博人眼球,总归是需要大量的英雄或美人作为主角的,而这些角色就势必要长期占用舞台的中央。在平衡之外,长期露脸的角色有四五个,这次有一个女角色因原本担任者嫁去外地而需要递补,符合条件并报名的竞争者有两个。

这两个人论自身演艺能力和参加演出的时间精力等客观条件都没有太大差异,但她们的家庭背景和“对当地自治组织的贡献能力”的评估却有截然的高下之分。两位竞争者,一位是普通渔家刚毕业的女儿,在集镇上帮家里看渔摊,迟早是个“嫁比邻”的姑娘;而另一个则是岛上大户的女儿,家境算是岛上的富户。这个大户女儿靠着家里的背景,说了几句类似“贡献”的话题,又拿出了足以让自治组织近期运转无忧的实利,主角的归属也不言自明。然而,这次同时出缺的还有一个女配角,原本无人应征。自治组织没办法,只能好言好语地劝说这位落选的渔家女去出演配角。

小岛上的生活是个熟人社会。自治组织是在不公平的压迫下做出的决定,这样的风声渔家女自然不会没听到。但令人奇怪的是,渔家女并没有作难,而是在自治组织登门劝说和一番简直称不上是讨价还价的商讨之后,渔家女便同意出演配角。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两位原本是竞争者的同龄女青年便同时进入了一个舞台班子,分头学表演,然后一起训练、串场。占得上风的那位大户人家女子也不像我经历的向坂那样得了胜便趾高气扬,而是尽可能地保持平常心和应有的交流,这也是步入社会后的做派吧。一个月两回的表演自然不可能让她们有太多时间学习。在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当然这其中的一两次表演依然由即将退役的老人上场,她们则做现场观摩)之后,两位老人便正式引退,而由她们负责顶上。

从实际的“进入角色”快慢来看,这两位新人也的确是大抵类似的入戏速度,也说明了她们的能力并没有高下差异。于是,这个故事便在剑谷优子采访时,由热情的当地人作为“我们热情、和睦并友好”的例子举了出来,而被剑谷记录在案。

然而,剑谷采写的并不仅是这一个闪光点。她同时还记录了当地人所说的“热情和友好”的其他片影,比如那位大户人家的女儿成为新主演后,大户人家便经常在演出之后送来慰问品犒劳;当地出身,在全国主流媒体工作的记者经常请自治组织把演出的照片发给他,而他则积极在媒体上争取版面;这位渔家女也经常带来家里的鱼饼作为排练之余补充能量的小点心,迎合当地人口味的咸鲜味非常受欢迎。

“等等,鱼饼?”我注意到了这个关键词。霞浦是个三面环水的城市,渔业同样很发达,我也知道鱼饼这种食物。而剑谷优子所调查的那个环境是一个海岛,同样是仰赖渔业的天惠。我确信鱼饼这种食物在同一个国度里基本都是指同一个物事,顶多是做法上一些细微的差别。鱼饼由鱼肉混合面粉、鸡蛋等等制作,制作时若是没有把鱼刺剔除干净,那就很影响品尝时的体验。因为我们无法确定鱼饼制作人到底是否用心,所以吃鱼饼的时候,都是采取小口慢品、小心翼翼的方式,以免大口咀嚼时被鱼刺干扰。

“把鱼饼当作点心,这不是卖鱼人家的活计。”我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如果这个渔家女是专做鱼饼店铺的女儿,这倒是很自然。卖鱼人家更多的是和自家的上线,也就是出海渔户们打交道,下线顶多是结识几个老主顾,可不会次次专门从他们那里带鱼饼来做慰问品啊。”

我有个“凡事往最坏处想”的习惯。既然这位渔家女儿反常地乐意接受了配角,又反常地将“鱼饼”作为排练的慰问品,我便很怀疑她如我所遇到的小林那样,在暗中策划着对落选的报复。那她若是要执行报复的话,会有哪些报复的手段呢?

若是在鱼饼上面做手脚,比如先用做工好的鱼饼放松所有人警惕,然后在分鱼饼的时候故意塞给主角一个有鱼刺的鱼饼,让她吃下去之后受一番苦,那这就是摆明了的对立,恐怕并不是这位渔家女敢去动的太岁。若是像我当时被采取的手段那样藏匿、毁坏戏服,那这方圆不过如此的岛上,追查和怀疑也会很快流到她头上。若是以“成年人”的手段,也就是无从怀疑到具体的人的报复手段,这位渔家女会怎么做呢?

不寻常地答应,不寻常的鱼饼……我似乎明白了。

“奈惠,咱们霞浦的鱼饼,各个店铺的味道都差不多吧?”

“是啊,咱们这里的鱼饼都是淡水鱼,淡水鱼没什么味道,做出来的鱼饼味道都是靠配料调出来的。”

“那么,其实海水鱼也就是带个咸味吧?”

“是啊,毕竟是把鱼肉剁碎了再摔打成肉糜,基本都是靠调味料上的味道。鱼肉更多的是提供口感上的质地。”

“这么说的话,那就有的说头了。”

“什么说头?”

“我们这样想,这个鱼饼的‘咸鲜味’让那个剧组非常满意,这又是一群生长在冲绳海岛的本地人,吃惯了海味鱼饼,那这‘咸鲜味’定然是一种新鲜的味道。做鱼饼无非那么几个步骤,鱼肉本身又不能提供什么滋味,出味道的关键只能是调味料的搭配。换句话说,这个渔家女的鱼饼的风味既然能让一群吃惯了海味鱼饼的本地人都赞不绝口,那这个调味料搭配的学问肯定是有相当造诣的。那么,接下来的发展我们也不难猜想了。”

在剧组形成对鱼饼统一、一致的好评后,这个渔家女再借助剧组的人脉将鱼饼的好评推开,在全岛形成“某某某家的鱼饼特别好吃”的传闻。接下来,渔家女所在的人家便可顺理成章地将自家的鱼饼品牌化,再借助剧组(背后是当地自治组织)的人脉,将鱼饼作为岛上的特产向游人售卖。这样一来,渔家女报复的目的就也达到了。

“这怎么就是报复了啊?”奈惠却依然没有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你这么想,这种亚热带的旅游小岛,种植业和工业都搞不起来,刨掉旅游和相关的服务业,剩下的就只有渔业。所以,那个大户人家是怎样发家起来的呢?还不是靠做鱼饼卖给游人当特产吗?既然有了更高水平的鱼饼,自然是抢了大户人家的财路。而这个渔家又在前期做足了准备工作,自家的产品质量又更高,抢下大户人家原本的市场也是相当有成算的吧。再不济,鱼饼凭借它的味道可以走出岛内,向更广大的市场迈进。这样一年年把利润积累下来,渔家的体量也会不断膨胀,最终会取原本的大户人家而代之,成为岛上发言力更强的巨擘吧。到那时,他们再向自治组织提出清算或者报复一类的东西,用同样的方法老调重弹,自治组织也只能乖乖就范吧。”

大户人家每次都是“演出结束后带慰问品进行犒劳”这一点,我也同样将之作为怀疑。照理来说,才没有每次都拿自家往外卖的商品去免费赠送的人家吧。

然而,这些仅仅是我的脑内思考,也缺乏实践的支撑。在我向奈惠解释过这些关节之后,她却对我这样说道:“虽然我也赞同渊子的想法,但游记上记载的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我将剑谷优子的游记翻到末尾,在那里有这样的记载:“在后来的演出中,全体剧组成员积极向游人推荐岛上新推出的美味鱼饼,甚至还将照片投递到了国内知名的媒体,进一步吸引了各地的来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