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
强名曰:「道」。
夫道者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
惟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住。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执着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惟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即着万物。
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毒欲,流浪生死。
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无丧倾。
急急如律令。
静心咒又称宁心咒、清心咒。众生皆烦恼,烦恼皆苦。烦恼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形者,生于无形,无能生有,有归于无。境由心生。若持诵静心咒则不会被情绪左右,有利于碰到问题时能立刻冷静下来。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
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
南无、那罗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
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
萨婆萨婆,摩罗摩罗,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闍耶帝。摩诃、罚闍耶帝。
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遮罗遮罗,摩麼罚摩罗,穆帝隶。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罗参、佛罗舍利,。罚沙罚参。佛罗舍耶。
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醯利。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
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罗谨墀。
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婆诃。那罗谨墀,娑婆诃。摩罗那罗,娑婆诃。
悉罗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罗、阿悉陀夜,,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罗谨墀、皤伽罗耶,,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罗夜,,娑婆诃。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
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罗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菩提偈
唐 · 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网上复制的,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