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出司空图《修史亭》

“奈惠?”在听完我对那位副校长接下来行程的若干分析之后,和我坐在一起的宇野奈惠忽然双眼放光,抓起自己的书包便冲出了学生会室。我不由得高声招呼她以询问缘由。然而,奈惠仅是远远地应了我一句。

“我去看看!”

随着她高声的回应在楼梯间化作一片逐渐低回的混沌回音,我也只能把她的突然离开当作“对我的预测非常好奇,打算亲自追出去验证”。

我也紧跟着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快步下楼、穿过中庭,来到校门口。但我的脚程显然不及飞奔出去的奈惠。等到我站在校门口,四下张望时,奈惠的踪影早已不见。我虽然知晓“幸食”这家高级饭店的方位,但它距离霞浦高中校门口也有几百米的距离,加之又不在我回家的路线上,所以我便没有再去管奈惠是否真到了“幸食”饭店附近。加上奈惠若是真去那边私自确认,她的手机提示音又开得很大,我生怕打电话或发邮件会让她的手机突然蹦出声音使她暴露,于是自顾自地回了家。想来,奈惠也会在侦查结束后,在晚上联络我的。

果然,到了晚上,奈惠的邮件便发了过来。

“我在饭店那里,看到了了不得的人!”

“你是看到了谁啊,这么大惊小怪的?”

“鹿谷老师!”

“鹿谷老师啊……她去‘幸食’饭店,虽说可能和你想的一样,她参与了晚上对副校长的宴请;但也有可能只是恰好在那里进行另一场饭局。毕竟鹿谷老师我们之前确认过,她是个非常好吃、近来又破禁开荤的吃货。她出现在饭店,完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渊子你还怀疑这个干什么?”奈惠在邮件里抱怨。“我亲眼看到鹿谷老师把车停在饭店附近,然后自己下车进的饭店啊。她要是和副校长没任何关系,犯得着一个人晚上来这里吃饭吗?”

奈惠的话猛地点醒了我。我想起了鹿谷在受命接近正木时表现出的状态:她衣着整洁,力加修饰,唯独行动方式是步行。霞高到正木家的距离,比到“幸食”饭店的距离要远得多。那次,我和明石同学暗中跟随鹿谷,彼时的她便是一身从学校带出来的职场装束,就这么步行到正木家,步履上还带着若干兴奋和期待;而现在,她哪怕是前往学校附近的饭店,也要特意开着汽车过去。当时车上并没有其他人下车,说明这车就是她一人驶来。想到这里,我产生了以下的疑问:这辆车是不是她自己的车?她是不是来赴副校长的宴?她为什么一个人开车到饭店?

这些问题,我打算用一个简单又足以让人留下印象的提问从奈惠那里求证。于是,我编辑了一封回信发送给奈惠,问她道:能向我描述一下鹿谷老师的座驾的车型、颜色、保养等等的情况吗?

我非常了解我这位朋友。宇野奈惠和我一样,对机动车还没到产生兴趣的年纪,此时让她描述,她定然无从下手、说出条理。但作为一个“出去验证情况”并回报我的人,并且同样深知我的询问习惯,她也知道一个初步的取证思维,那就是“拍照留证”。面对我的提问,奈惠很自然地就会拿出储存好的照片从上面检索我所问到的车况信息。然而,一个更省事的念头也会随即产生:为什么不直接把照片发送过去呢?奈惠会这么想,我也能猜到她必然会这么想。于是,我的手机上就收到了一张照片。我看了看这张像素不算太高,更是仓促间拍下的照片。它到底是无法反映车辆的细部特征,比如刮痕、车辆内装等等,我只能借此确认鹿谷驶来的是一辆黑色小轿车,不算特别新,保养大体良好,造型上显得比较高档的信息。但这辆车有这么一个明显的特征被我捕捉到——那便是这辆车已经关灯熄火,但车轮却没有摆正。

这样的疏忽是在停车时倒车进停车位所造成的,一般只会出现在心思粗忽的情况。但在鹿谷身上出现,倒也不能说明此时的鹿谷心不在焉——因为我从这里捕捉到的信息是:鹿谷跳槽投靠的就是这位副校长所在的派系,副校长抛出的橄榄枝便是这辆汽车的所有人——一位年轻有为并且家境殷实的男子(当然,他是不是霞浦高中的教职工并不确定)。在利用感情维系住鹿谷,并派她完成了相应的任务之后,她便也成了这场筵席的座上客。在这之后,她还要开着这辆车,把这位脑满肠肥的副校长送回家里去。

“为什么渊子会这么想?”奈惠果然对我给出的猜测再一次表示了疑问。

我们首先这样想。鹿谷在停车时留下了“车轮没有摆正”的瑕疵,这个瑕疵说明了这么几件事:一是鹿谷的心情并不是心不在焉,因为此时鹿谷的目的是明确的,并且周围环境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工作地周围。二是鹿谷自己拿下了驾照,否则一个人驾车上路这种严重违法的事情到底是做不出来的。三是鹿谷缺乏驾车的实践经验,技巧不熟练,留下了瑕疵。综上所述,我确定鹿谷并不经常开车,并且她这次开来的这辆车也是新近才有驾驶的机会。

作为旁证,我再说这么一点:这辆车看起来很气派,在停在霞浦高中的汽车群体中,都能划在比较高档的梯队里。鹿谷这般喜欢呼朋引伴的人,她在周末经常招呼自己那群闺蜜去逛商场,并且范围已经延伸到了临近的城市土浦。若是自家有这辆车,她焉能不在周末开着它,把自己的那群闺蜜带到土浦去?

接下来我们便能很自然地问出:既然鹿谷自己没有汽车,这辆汽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想到鹿谷“一个人”驾车“去赴晚宴”这两点,答案便呼之欲出。因为,没有人会把自己保养得较好的汽车随便借给一个陌生人单独驾驶,也没有人会轻易借车给一位缺乏驾驶经验的新手,更没有人会轻易在晚上把汽车借给别人开。更何况,这个时间点是大部分人的晚餐时间,借车的人定然有时间敏感。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这辆车来自鹿谷的密友或亲人,并且也不太架得住鹿谷求恳的情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是,既然这个人和鹿谷的情分足够让他放心借车给新手鹿谷,那为什么借车人不直接开车送鹿谷到指定地点呢?若是鹿谷要编一个理由搪塞,这样的理由在这个时间点之下是不存在的。并没有什么“在晚饭时间点,还要借车去饭店附近办的私事”的理由。

于是,成立的理由就只能是“鹿谷的车辆来源于关系亲近的一个人,这个人却已经在饭店里,所以鹿谷开着车去会场与他汇合”。在饭点前来到饭点,并且汇合的方式是驾车人进饭点,那么晚饭也必然是在这个饭店解决了。今晚,“幸食”高档饭店有鹿谷交际圈里的多个熟人在场,鹿谷又是个老吃货,深知霞浦各个饭店的质量高下与人气的情况。倘若她是自行准备在这里解决晚饭,当打探到副校长今晚也要在这里赴晚宴的情报后,她也该自觉地换个地方。故而,直到此时,我才敢肯定宇野奈惠的“下意识判断”是正确的——鹿谷既然能孤身来此,定然是同样赶赴副校长所在的这场晚宴。

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本属于角田一派的鹿谷出现在副校长的晚宴上,瓜田李下的嫌疑是撇不清的。而在这时,将鹿谷和副校长一派人牵线搭桥串联起来的人,就必须同时和鹿谷与副校长一派有较深的关系。而这个角色,也正是最适合充当“解释目前问题的关键”的存在:他的存在,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副校长抛向鹿谷的橄榄枝;他的存在,也可以解释重情义的鹿谷被拐跑、牵系在另一株大树下的缘由;他的存在,可以让鹿谷心甘情愿地向正木演一出无比投入的虚情假意戏剧;他的存在,可以成为鹿谷得到单人在这个不太可能的时间段驾车出来的解释——这个牵线人作为重要的媒介角色,此时自然是事先到“幸食”饭店提前做好准备和对接工作来得自然,此时的鹿谷,不过是充当了“把这个牵线人的汽车开到饭店门口”的搬运工角色罢了。

搬运工鹿谷自不仅是完成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而已。她作为近期霞高漩涡的中心人物之一,自然也要借此机会为自己跳槽以来所做的事情向新东家进行汇报(也等于是交给这个派系的投名状),自己人集中的饭局无疑便是最好的场合。而在这么一个年功制成了默认现象的社会里,即便这场晚宴的议题之一是“听鹿谷汇报工作”,但最后的结果也还是会让送主客回家这般“打扫战场”的任务落在方刚加入组织的鹿谷头上。

我和奈惠说完这一长串的分析之后,到底是在结论上赞同了她的第一反应。这般绕了一个大圈子结果却回到起点的分析,对她而言其实并不是特别需要。因为她对我的好奇更大程度上来源于我的发言往往出乎她的意料,并且事件的发展往往出乎她的预期而合乎我的估测,这才让她对我的推理有非常高的兴致。但当偶尔出现像这样的,我虽然最终通过推理得出了一个结论,但经过思索后的结果竟是赞同她不经思考得到的第一反应,这便会让她兴味索然。我从她发来的邮件中附带的颜文字中,都能想象出她此时的表情。

她给我发来的回复邮件上这样写道:“听完这些东西,不还是回到了最初的结果吗?”

“虽说绕了这么一大串是有些对不起你,但我们终究比之前的结论向前走了几步嘛。”

“可这几步完全不是关键啊!”奈惠抗议道。“鹿谷老师成了另一边的间谍,角田教务主任居然还蒙在鼓里,甚至前些时候,他散播传闻还说是‘鹿谷老师也发现了潜入办公室的正木老师并向他报告’,这不是上了大当吗?”

“角田教务主任才不可能傻到这种地步。”我摇了摇头。“既然我们肯定了鹿谷老师是‘两面人’,角田教务主任更没理由不知道。他散播出去的这个版本的谣言,在我们得知了这样的新情报后想来,就可以得出更新的解释:角田教务主任其实早已掌握鹿谷老师的真实身份,那个谣言其实是引蛇出洞的诱饵。”

三国时代后期,魏帝曹叡派遣一个名叫隐蕃的青年诈降吴国以作内应。隐蕃长于言辞和法律,凭一席高谈阔论得到了吴帝孙权的肯定,并因此得任要职。任上,隐蕃凭借辞令与一众吴国官吏过从甚密,但也有潘濬、羊衜等人看穿了他的两面间谍身份,坚决与他划清界限。其后隐蕃果然败露,虽然他骨气甚硬,到死都没有招供他串联好的眼线;但起初便与隐蕃划清界限的那几个人,终究要比巴结他的那些人更受青睐。联想起这个历史故事,鹿谷的身份就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她可能是被副校长拉拢的墙头草,也有可能是角田授意下的这个时候的“埋伏之毒”隐蕃。角田既然是霞浦高中的“情报头子”,他所掌握的情报网也比我和奈惠丰富得多。我们方才所想的这些,角田或许已经全盘在握。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角田下一步的行动,来推知鹿谷真正的角色。

果然,凭奈惠的傻脑筋和第六感,是没法想到如此深邃的境地的。并且,我也敢肯定,奈惠定会因这不寻常的发现而重新燃起探究的好奇心。不出我所料,奈惠的颜文字果然一扫之前的若干阴郁,转而重新换上了瞪大的眼神和好奇的语气:

“渊子,快告诉我为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