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将这些人招进屋内,拿出昨夜就画好的图纸,仔细分说道:“喏,这就是个双层的铁锅,下层无所谓,但上层有这么几个要点你们记好了:其一,上层的锅不能贴在下层,两边的耳朵稳当的担在锅沿上即可;其二,上层的锅需要锅盖,并且要能严密的盖住这锅,不可漏气;其三,锅盖中心必须有个孔,这孔要能通一根空心的竹竿……”
没错,李素给幽云寨寻摸的出路便是造高粱酒了,这双层的铁锅便是他用来蒸馏的器具。
不得不说,天朝文明的发展史中,酒文化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聊起历史怎么都绕不开个酒字,随口一说便是一大堆:鸿门宴、温酒斩华雄、天子呼来不上船、杯酒释兵权……
但酒和酒不一样,比如红泥小火炉的那个叫绿蚁酒,这东西听说颜色看起来像是苹果味的疯达,但非常浑浊,而味道则是馊了的醋带点酒味——唐朝时期平民喝的就是这玩意,而上流社会比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那位一般是喝三勒浆。
但不管是绿蚁酒还是三勒浆都属于米酒,而且并未经过蒸馏,因此度数也算不得高——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事儿还真不是李太白吹牛。
而提起蒸馏工艺,一说原创是元朝人,他们使用米酒的酿造方式以高粱酿酒,然后多加一道蒸馏工艺,这便是最早的烧酒了,这法子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
而据李素的了解,大燕是有蒸馏法的,但高粱酒却是没有,现而今黄酒是主流来着。
就李素前世的历史来看,虽然明朝时期就有以优质高粱酿造的白酒,但黄酒一直到清末都是主流,便是某位‘温一碗酒,要一碟茴香豆’的读书人那个时候喝的也是黄酒——白酒不需要温。
而后,因为战争日渐频繁导致黄酒原材料逐渐稀缺,自此价廉的高粱才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了酿酒的主流材料,随后白酒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才越来越重。
这也就证明了在现在这年头,物美价廉且味美度高的白酒这块的市场可谓一片空白,所以李素对此颇为意动。
除了这一点外,李素选择高粱酒还有几个好处:其一,蒸馏酒容易存储不易变质,在酿酒业不发达的地方尤其容易推广;其二,高粱便宜,好采购,而且酿造方便;其三,快消品可比其他一些东西好卖的多,而且利润绝对不低,搞好了这就是能吃一辈子的买卖;其四,白酒的口感更适合北方人,越寒冷的地方就越喜欢白酒,因为这玩意能驱寒。
前世的烧刀子也好,蒙倒驴也好,都产自北方,这俩玩意酒量差点的一杯下去就差不多要不省人事了……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点最重要:如今的大燕同李素前世明朝一般不限制民间酿酒,因此高粱酒的酿造并不扎眼,至少这玩意瞧着比白糖低调多了,所以李素才选择了这个。
李素仔细的交代了一番,正待打发这几人下山时却又有人来了:“李先生,大当家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