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出白居易《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方刚经历了一场人生波澜的竹森信子,本来得过且过、混吃过日子的悠闲心境可以说是瞬间被击得粉碎。但话又说回来,人生的跌宕无疑是磨练精神意志的食粮,在这段波澜过后,尽管竹森的生活看上去尚未发生大的变化,但她至少看上去是坚强了些,在那场发泄的买醉之后,已经许久没再参与那些青年啃老族们的活动了。

渡边夫妻的现状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在老警视想了这么一招让她彻头彻尾扭转对亲生父母的看法之后,给了她的父母,也就是渡边夫妻两个选择:一个是不久后便再次找上竹森信子,向她抛出橄榄枝,这时候的她定然不会拒绝;另一种则是再让她自在逍遥一阵子,等竹森家完全把她甩掉、她再也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她就会自降身段来乞求生身父母的收留了。

但这两种选择也都不是完美的。若是第一种选择,竹森虽然一时怀揣发财梦,在法律上确认了恢复亲子关系的完全意愿后,再见到渡边夫妻其实也不算宽裕的家境和当时“只不过是做个客”的事实,自然会生出“被骗”的感觉(以她所处的团体的价值观来说这一点很自然),这样一来就有很大可能重新回到混吃啃老的轨迹上来。若是第二种选择,虽然能大概率肯定她回归后不至于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实际生出太多怨恨,却也伴随着她在接下来的自由生活中继续沉沦、乃至于进一步堕入深渊的危险。

渡边夫妻最终并没有采取这两种选择的任何一种,而是作出了第三种选择:他们选择搬到霞浦,在竹森家住处附近找了一处寓所安身。

因为这十几年来要找寻女儿,渡边夫妻的工作也都换成了不稳定、各处跑的流动工作,而家居也整治得极其简单。无论他们临时搬到了哪里,都可以说是收拾一下便能离开,浑没有置办大件家具安居的意思。得是他们在土浦近处的霞浦找到了自己的女儿,他们才终于安下心来,开始正经地置办一些家具。之前也说过,若是把我上学时的路线稍作改动,也能途经竹森家所在的那片住宅区。同样的,这条改动后的路线也经过渡边夫妻新搬进去的公寓。我在一个放学后若有所思地看着这条路线上停靠的一辆进大家具的卡车,随后的半段路程,我也碰到了我本就想联络的那个人。

本日的老警视也是一如既往地在为路人免费作画。在固定地点摆摊多次过后,现在围观他作画的人群圈子已经比初识他的头几天稀薄了许多。我得以轻易地让老警视看到我的出现。这时候他已经在收拾摊子,而我便这么跟在了推车的他身后。他并没有主动找我的事情,精明的他自然明白现在是我有事情找他。

为什么我要找上他?这缘于我对他的一点好奇。他作为一个退休的老警视,为什么对这件事情如此上心?一张模拟画像也就罢了,此后他对这伙人,特别是渡边汐美的关注程度,远出于一个局外人因好奇而打听的程度——他甚至数次动用自己的职业圈子人脉,以退休之身不停打听关照现役的巡逻警;在打探出渡边汐美的下落之后,他又为渡边夫妇出谋划策,甚至前段时间自己每一天晚上都去土浦打探情况。我甚至敢猜测,他之所以对渡边汐美如此上心,或许就是因为他便是当年直接参与此案的人员之一。而我找上他,也就是为了验证这个猜测。

果不其然,在我出言询问之后,老警视点了点头。并且道出了自己为何如此关注并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件事情的原因。

在十几年前,电脑成像技术尚未发展,模拟画像依然“作出形貌判断”非常值得信赖的依据。老警视自小学画,虽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但勤能补拙,随着年深日久的练习积淀,也练出了一手过硬本领。而他之所以进入警界,也可以说是渡边汐美经历的前翻版:他是绘画科班出身,主攻人像画,但在那个大家都堪堪温饱的时候,刚毕业的一般画师并没有太好的出路。他也是先过了一段啃老的日子,然后才在高人点醒之下重新振作起来,投入了警视界,成为了一名不到一线办案子,靠专业技术吃饭的警视。

那一年渡边汐美走失,渡边夫妻报警,负责处理的人当中就有当年的老警视在内。他们便如我所说,靠着双脚走遍当年百货大楼附近的大街小巷,靠软磨硬泡的嘴皮子从每一个可能的人口中撬出情报。只不过渡边汐美走失当年,六岁的照片就是她的近照,老警视擅画模拟画像的技艺并没有派上用场。受限于当时的条件,渡边汐美这件事情到底没能在黄金时间内彻底办下来,成了一桩积年悬案。老警视当年只是一名特殊的专业骨干,虽然在特殊场合能一展长才,但在这普通“片警”更有发言权的案子上也出不来太多力气。

亲身参与的一起案子成了悬案,对于警视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心心念念总是放不下这一茬。这是职业追求所导致的共性,老警视也是一样。霞浦这座小城规模本小,居民大多也是纯朴良善之人,多年来积攒的悬案本来也没有几件。这悬案本是许多悬案的其中之一,但在这十几年中,警视的技术手段在不断翻新,原本的许多悬案都在新手段的支持下被突破,结果到头来,霞浦的悬案反而只剩下个别几桩情报少、无物证的案子,这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就老警视亲身参与的而言,也是唯一一件。职业心强的老警视自然更是记挂,并且这一桩悬案还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影响。

那是在四五年前,取代模拟画像的电脑模拟成像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开始向霞浦这种小城普及。从数年前开始,警视行业已经停止提供擅画模拟人像的特殊岗位,硕果仅存的老人们也不断退出行伍。灵敏掌握这一动向的老警视自然是一股日薄西山的悲凉之感。彼时的他春秋尚富,还不愿意过早地被迫清退,于是他主动地争取往其他岗位序列晋升的机会。然而,警视序列显然更重视主要力量,加之他萌生此心时已是不惑乃至知天命之年,大多数机会都被岗位需求和年龄限制刷掉了。故而这位从事特殊行业的老警视,其晋升与调动机会非常难得。好不容易,他在两三年前捕捉到了难得的一次机遇,临近的筑波有一个岗位需求,他的条件还算符合。他上下活动,满心期望能从这个夕阳行当里抽身,继续去筑波领几年警官薪俸,但就在鸭子到嘴边的时候,一道硬指标愣是刷掉了希望很大的他——那就是一条“此次晋升的警员身上不得有积案”。

这个条件是不是惯例、是不是为萝卜提拔而特设的坑,这个我们都不得而知。但老警视直到这时才知道,自己被他们先前的同辈们在当年坑了一把,而这个隐藏多年的坑,直到当时才显现出拖后腿的效应。

当年,这桩案子基本已定谳成为悬案的时候,直接参与此案的警视大抵都已得到了风声。按照惯例,出于日后出现新的转机或者新的方法可以重新启动调查的考虑,每一桩暂存的悬案都需要明确一个“联系人”,然后其他人便都不受“身上尚有悬案未办不能调离本市本系统”这条规则的影响,也就是“让悬案影响的人最少”。在当年,参与这桩案子的警视一者知道这桩案子即将成为悬案,二者知道成为悬案负责人就会影响晋升。所以,彼此果断地达成了默契,将这桩案子的负责人设定为这个画模拟画像的老警视,甚至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其一,这老警视就只会画模拟画像,并且只能一辈子画下去,也不需要晋升去其他岗位;其二,老警视的主要工作就是画像,不像自己这些一线警察累死累活,并且他因为年功甚大而待遇挺高,其他人都不太情愿他的待遇;其三是他也只有画模拟画像的技能,一线警视需要的侦查等技能他都没有专门学习过,其他警视也有若干“你晋升了也没法开展工作”这样轻视的意味在内。基于这样一些原因,当时的办案集体一致决定让这老警视作为渡边汐美一案的长期联络人。

确定联络人是渡边汐美走失,警视为之付出了若许努力的大约一两年后,而模拟画像被电子技术实打实地冲击也已经是十余年后。这段时间差让老警视势必无法预料到自己今后将会被这身上的积案所累。而在吃过了这个亏之后,老警视没奈何,只好一边继续自己越来越少的工作任务等待被裁员,一边对这桩积案念念不忘,等待转机的来临。

转机终究没有在他的现役生涯中到来。他不得不以“一个曾经的模拟画像专业警视”身份退休。退休后的生活没有警视那么大的工作压力,陡然放松下来的他没有其他活动排遣自己突然多出来的大把空余时间,只好前往街头随机为路人进行免费速写。然而,他在偶然地遇到我之后,紧接着又遇到了渡边夫妻(他在当时只负责最基础的跑腿调查,渡边夫妻与警视的接洽也轮不到他来承担,因此这三人此前也没有认识)。在渡边夫妻说出自己的恳求之后,老警视登时迸发出了干劲,也就有了我和老警视共同见证着渡边家的三人这一场波澜的始末。从“渡边夫妻最后找到了自己女儿的下落”这个结果来看,老警视算是最终解决了这起悬案,完成了报案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桩案件的解决用的并不是警视常见的“找到行踪—解决拐子—救回少女”的套路,而是完全从非警视手段来解决的。这对以警视作为自己一生职业的老警视来说,未免也是一种遗憾吧。

“也没什么遗憾的,尽管形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但事情总是解决了。”老警视不紧不慢地推着装满画具的推车,又一次迎着夕阳踏上归途。

“若是渡边夫妻早几年让你碰上,情况可就又不一样了。这到底也还是一种遗憾吧。”跟在一旁的我答道。

“若是早几年,我还没退休,哪有时间到街上来画画呢?所以这样就行了。”

“就算是早几年,需要模拟画像的任务也已经没多少了。老先生要是愿意到街上画画,我想时间还是有的。那时候的老先生,只是因为太执着于这个画像的岗位了吧。”

“哦,为什么呢?”老警视并没有否认我的分析,说明他自己对几年前的反思也是这个结论。但他对我为何能得出这个结论感到奇怪。想来也是,按理说在这段故事里,并没有涉及到老警视几年前行为动机的多少叙述,我又是怎样在这时候指出,老警视在几年前模拟画像式微的时候依然拼命想要留在这个岗位上吗?

因为他给我画像的时候画上的“欧姆龙环”。这个防复印措施发明出来也没有多久,也属于和电脑模拟成像同时期、同领域的新鲜物事。老警视能够徒手画出欧姆龙环,也就是“徒手再现五个圆圈精确的距离角度组合”,说明他必然在这方面下过苦功。既然研究了电子设备的防复制措施,那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在当时也同样花苦功研究了电脑模拟成像呢?若是在当时,他自己没能成功转型的话,我在不久前看到的,就不应该是一位“只退休了一阵子”,而是“已退休至少三两年”的老警视了。在我向老警视说出我的判断后,他点了点头,道:

“对了,明天我暂时休摊,还有什么故事的话以后咱们再聊。”

“要去联络警视把这桩案子真正给结了?”

“只是一部分。然后……我想去买几本推理小说看看。”

第三卷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