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一脸“这个校方工作人员所图非小”的神情走在放学的路上。由于之前的事情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是学校的老师们巡到了相谈屋和学生会,我们才不好意思地一边道歉一边收拾东西离开。由良崎纪子和那位勤工的女同学不和我们一路,出校门之后彼此间便道了别;倒是奈惠看着我这绷着脸皱着眉的模样,总是想要打破这份缄默却又难有机会,想来也是难为了她。

只见宇野奈惠这一路上,时而扯扯我的袖口,时而抬起伸出食指的右手,显是要打开某个话茬,却又因为我没有看向她而强行忍住。到了一条没有车辆通行的步行街上,她的胆气总算大了些,直接伸出手戳了戳我的脸颊。

我或许有思考时体温升高的体质。我的脸颊感触到一阵微凉,体悟到那是奈惠的指尖,这才总算让我从“无我之境”中解放出来。奈惠也总算看到了我转向她,表情立马露出了讪笑。

我看向她的神色里或许带有“有什么事情吗”的疑问吧。奈惠在多年和我相处的默契感似乎也感应到了这一点,但她却一直没能发声,难道是“瞬时忘却”又在这当口作怪?我的默契感似乎也感应到这一节,于是也打算换个什么话题来缓解尴尬。可我临场找话题的本事比奈惠差着十万八千里,即便是看着她这张我已看过了无数遍的脸,我也没法找到什么足以启齿的话题,我不得不让视线越过奈惠肩后。

这是一条步行街,沿路都是小门面,我和奈惠正并肩经过的便是这么一家日用杂货售卖的店家。这样的小店面,自不能指望它像中大型超市那样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但它既有所主营,在这专一的领域上却也有足够的深度。就好比我们正经过的这一家,它既是售卖日用杂货,那就是衣的针线纽扣,食的油盐酱醋,住的牙膏牙刷,行的鞋垫鞋油等等。纵深不过数坪的店铺里,约略摆着三四个小型的四层货架,可以感觉到里面还是有不少商品待价而沽的。我猛地又想起,家中的味精正好用得差不多了,不如趁着记起来的时候买一包带回去,也免得今后又陷入“到厨房想起来,出厨房全忘记”的局面。

我向奈惠说明了这个情况。一包味精在我眼中只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奈惠的反应却大出我意料:只见她双眼睁得**,双手猛地一合。在“啪”的一下厉声过后,她大声道:“总算记起来了!渊子,我就是要问你这个事!为什么两包的钱要比一包还要贵!”

“什么意思?”

“两包味精啊!比一包味精还贵!”

好一阵子过去,奈惠总算平抑了激动,开始向我叙述这个详细的问题:就在方才,她路过另一个店家,留意到一个细节,大喜这个牌子的味精,有一百克与两百克两种通行的包装。她看到那家超市沿街的玻璃窗后正好摆着两种规格的大喜味精,便留意了一下价格:一百克的包装卖110元,而两百克的包装卖230元。奈惠对这两个价格越想越不对劲:我买两包一百克装的味精也是两百克,价格220元;为什么直接是两百克的大包装反而还贵了10元呢?

听奈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很纳闷。按理说,大包装总该是比同样规格的散装要便宜一些,至不济也是总价持平。比如各种款式的袋装方便面,我可以很确信地说,某种日清的袋装面卖100元,而同样规格和口味,五包一大袋的量贩装只卖480元。这种优惠正是量大从优,薄利多销的体现,是商家为了拉高销量采取的一贯手法(毕竟也没有几个人会接连五餐吃同样一种泡面)。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很奇怪。两种味精除了规格,其他大抵是一样的。任何一个需要买大喜味精的人,站在这两个价格标签前,就算确实有两百克的需求,也会毫不犹豫地带走两个100克的包装。

“会不会是在那家商店在搞促销,小包规格味精的减价幅度比大包味精大,所以才显得比较低?”我先提出一个猜测。

“我觉得不是。如果这是减价商品的话,店家会将价格标签换成红边框黄底的特价标签。在这家店很熟了,他们也不至于闲的没事,干这种突然改变促销价与正价标签的事情吧。”

“这种事情倒是基本没可能。但一家店的情况只是个孤证,正好这里又是一家日用杂货店,大喜味精又是卖遍全国的大路商品,进去找找看便是了。”如果仅有一家商店是“小包装比大包装还便宜”的异常情况,那也可以解释为“商店在消化一时间小包装过多的囤货”这样一个特例情况。

但在这个杂货店的货架上,大喜牌味精也是这么个异常情况:一百克的110元,两百克的230元。味精并不是通过强制力量统一定价的东西,随便什么厂家取得了资格都能生产,大喜牌味精是味精生产这一道上的佼佼者,既抢占天时,又精研技术,更深入各小店铺,致使这平价又高质量的味精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味精既是自由定价的平价商品,也是各个商店都见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各家商店绝不至于拿味精来囤积居奇。加上霞浦整座城市里遍布无数个售卖大喜牌味精的店铺,一家店里味精的售价也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偏差。我们带着这个疑惑,沿路又走过几家店铺,不仅是小店,也进了大超市,我们都确认了大喜味精这两个规格的包装的售价。不同的售卖点有不同的销售、促销策略,这一路看下来,倒也没能总结出显而易见的价格规律。两包100克包装与一包200克包装的售价相比,不考虑个别店铺的促销因素,大多如我们正常预估的那样,200克的大包比两包100克小包便宜一些;但反过来,两包100克售价低于一包200克售价的,也不是孤证或鲜见个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结合这个实际查看的情况,我和奈惠试着作出了一些猜测,但往往都在彼此的讨论间被否决了。比如:

“会不会是某几家店的小包装味精滞销呢?”第一个显见的可能基于这样的道理:因为店家附近的常客主顾大抵是固定的,长期以来也会形成惯有偏好。这些店家进了100和200克包装的味精,但周围的购买意愿集中在200克,导致100克包装积压严重。这些积压若是通过明确、大额的降幅促销消化,商家认为会造成亏损。所以用只调整一星半点的手法来引导顾客的购买意向。

“我觉得这显然是不至于。”我随即又否定了这个猜测。“出于过度降价会亏损成本的考虑而用这种方法引导购买意向,这是小本经营的店家才会打的算盘。大商场的利润通盘计算,味精的耐用度和成本使其影响整体利润的能力微乎其微。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并不止在小店出现,一些大店家也是这样的定价。这就说明这个理由是不对的。”

我紧接着又提了一个这样的猜测:“会不会是这样的考虑:一包200克味精总是比100克的耐用,200克的味精之所以贵,是‘人们减少了因味精告罄到店的频率’的缘故。100克的味精会更频繁地告罄,人们也会更频繁地生出‘到店补充味精’的必要。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来到商店之后也未必就止买一包味精。店家通过这个策略,吸引人们更频繁地来到店铺,增加自己商品销出的机会,这样看是不是呢?”

“我觉得也不是。”奈惠摇了摇头。“虽然渊子说得挺有道理,但我也有去买佐料的经验。味精在佐料里是用得很慢的了。要是店家真打算用这种办法招徕顾客,他为什么用的是味精而不是盐呢?”

奈惠的这一反驳很是有力,我的这个观点也变得站不住脚。接下来,奈惠又给出了一种可能:“会不会是他们觉得200克的卖得太好了,所以不是降低100克包装的售价,而是抬高一些200克包装的售价?”

“这个假设同样可以用刚才的理由来推翻:我们见到的价格异常的现象,是大店小店都有,并且不止一家。大店不谈,小店可不会不喜欢卖得好的东西。若是200克包装的味精卖得好,他们巴不得更频繁地进货,哪会刻意提高售价让它卖得少呢?”

问题在彼此的质疑声中依然没有得出答案。到了我和奈惠回家道路的分歧点,我们到底是让这个没什么营养的话题打住了。我就算一个人走着,心上依然悬着这个味精的疑难点。我甚至掏出手机,参考了大喜牌味精在购物网站上的官方店。官方店可以视为没有实体店租、无限库存的店铺,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干扰。我查询得知,网店的售价,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两包100克包装的价格大于一包200克包装的价格。我依然怕是孤证,便又顺手搜索了其他几家售卖同样款式味精的普通店家,得到的结果也同样没有异常。故此我认为,异常的价格这一现象只存在于实体店中。

又走过一阵,我陡然又意识到:我本是因为家里的味精用得差不多了才提起味精的话题,本打算借着讨论话题顺路到附近的小店里买上一包,但因为奈惠的这个问题太过费解,以至于我一直没将买味精一事付诸实行。意识到这一节,我又意识到现在我所处的位置已离家不远。于是我干脆转头往回两步,来到了一家小商品超市中。我家附近的这类超市,我大抵都认识经营店家的店主,我更是心想,干脆借此机会,向他问明白这件事的原委。

这家店的味精售价是如网店一般的正常比对结果。我随手拿了一包200克的大喜牌味精,看好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后,便拿到门口的柜员机处结账。这时候正好也没有别人,柜员机后的店主甚至是穿着围裙吃起了自家准备的盒饭。在结账后,我顺带着问起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店家的大喜味精,是这样一个价格呢?”我将我和奈惠沿路所见和所思所想告诉了店主,请他参详这个问题。“那些店里一包200克的味精,为什么比两包100克味精加起来的价钱还要贵?”

“这个问题啊……”店主沉吟了一阵,似乎这样的问题在他这里也是第一次见。“我倒也接触过其他店里东西的定价,你说的这个现象我也知道,关键还是得注意这家店的店面到底是店主自己拥有的,还是他租别人的。”

“您是说……这个价格的异常是因为店租的问题?”

“对喽。”店主点了点头。“各家店铺有的是自家经营,有的是承租经营,承租人的房东要价又各不相同,各人面临的经营压力也有大有小。按正常来说,租地开店的都知道每个月要交多少钱,也大概能预估一个月能卖多少东西、有多少进项。折算一下,就能大致算出每件商品要摊多少租金在售价中。一般地,两包100克包装的味精,摊上的租金比一包200克的味精更多,再算上更大的包装成本,总归是要贵出一些的。但也有那么一些同行,他们或者被附近的大卖场断了主顾,或者店铺租金高得过于离谱。总之,他们势必要在每一件,特别是销路比较好的商品中摊上大额的租金。我们一般都有‘两袋比一袋贵’的先入认知,所以这些店家就刻意把大包装的售价提高,拼着‘也不指望顾客来第二次’的心理,放大了大包装商品的价格。我想,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我点了点头。的确,网店的味精没有一例异常,而网店不需要店租。这就是道理所在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