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创世

在希尔兰大陆传统传说里,元一是最早的造物主。元一是一团纯粹的光芒,从虚无中清醒。

元一从苏醒开始就面对一片虚无,在虚无中徘徊无数岁月后,终于厌倦了虚无,于是它自身崩解,核心部分创造了十二正神和众多次神,外围的光晕则构成了世界运行的基础,包括最初诞生各类物种。

十二正神分别执掌海洋(风暴),生命,森林,农业(大地),工匠(机械),命运,狩猎(战争),商业,魔法,太阳,月亮,知识十二种主要权柄,其余部分由次神执掌,共同维持世界运转。

十二正神互相为兄弟姐妹,其中以太阳神最先诞生,为兄长。以月亮神最后诞生,为小妹。从太阳东出到月亮西沉,一天的顺序就构成了十二正神的次序。

当世界运行走上正轨,最初的生灵们从蒙昧中清醒后,混沌纪元迎来了尾声,第一纪元的曙光开始出现。

二,田园纪元

希尔兰大陆上,精灵是由最接近元一核心部分的光晕构成,因此他们不仅长相精致,天赋也是最好。

在最初的蒙昧过后,觉醒的精灵们在大陆中部的星光森林中建立起了第一个聚居地,文明由此诞生。

作为最先觉醒的种族,各个神灵都降下信仰,太阳神让精灵们歌颂万物生长的根源,月亮女神给予精灵们温柔的月光,让他们乐于在月亮下清唱。

工匠之神教导精灵们锻造的技术,丰饶女神带领精灵们开始种植,魔法女神和森林女神共同传授给精灵们魔法的运用,全知圣人则教会精灵们对万物的认识,对天体运动的计算,甚至让精灵们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体上面(该说法由精灵流传出来,但是这群尖耳朵并没有兴趣去探究,在流传到人类社会后,最终由人类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并发现了远东的另一片大陆和另一个强盛帝国——天云)

在众神的眷顾下,精灵们飞速发展,终于在大陆靠北的贝莱德丘陵间建立起了第一座城市,精灵们称之为米叶苏安,精灵语意为众神星光照耀的山谷。在传统的希尔兰大陆的历法上,米叶苏安的建立即是第一纪元的开始。

第一纪元时,地面上还有众多的智慧种族,有的已经建立起了文明,有的则还在蒙昧中徘徊。

精灵们遵循全知圣人的神谕,他们分别向四个方向派出了队伍,前去无边的荒野中开化还在蒙昧中的种族,其中就包括人类。

在白石山脉的山脚下的莫顿平原上,微风河与多苏里河的交汇处,精灵们教导人类建立了自己的城市:白石城,人类最有威望,也是最亲近精灵的波西恩担任了最初的城主,负责管理协调所有人的工作。

在这个时代,丰饶女神给予了眷顾,人们可以自由耕种,肥沃的土地总是有足够的潜力让他们年年丰收。

也有的人愿意信仰工匠之神,前往白石山脉挖掘出矿石锻造后,与远道而来的矮人和精灵们,分享和交换,贸易。

还有的人则投身于知识和魔法神灵的麾下,跟随精灵们前往米叶苏安,钻研魔法的应用,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这群人为首,建立了人类最早的法师协会雏形——隐修会。

总之,人类寿命虽然短暂,但繁衍速度够快,众神大多都在白石城找到了自己的信徒,降下自己的恩泽,最初的信仰传播开了,教会的雏形开始出现。

但人类并不是众神最眷顾的种族,相比于精灵,矮人,娜迦,羽人等种族,人类优势小得可怜。但人类却在田园纪元铺展开来,在大陆各地都建立了城市,而人类庞大的基数带来的众多信徒,总会让众神稍稍有所注意。

在这个时代,众神不仅给予眷顾,甚至有的神灵会直接现身凡世,彰显他们的无边神力,帮助信徒度过危难。

人们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没有疾病,以白石城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这是各种族历史上最光明的时代,田园纪元,创世的余晖还在世间飘荡,万物生长,风调雨顺,只要轻松的劳作就会有足够的丰收。

文明因此在大陆各地都蓬勃生长,矮人安卡拉山脉下的磐石之城——乌比利,羽人白石山脉峭壁上的白云之城——艾依,娜迦群岛中央的深蓝之城——波尔温(需注意的是,在这个时代,神灵近乎直接管辖各种族,而各种族最尊崇的神官,除了能沟通神明,其余的生活待遇与其他人并无两样。)

这种空前的繁荣一直持续了三千六百二十六年,直到黯淡之日,极北荒原崩裂,贯穿半个荒原的大裂谷出现,第一次魔潮爆发,田园纪元终结。

三,黑暗纪元

极北荒原的大裂谷崩解之时,天地黯淡,地动山摇,大陆上的各种族陷入无尽惶恐,纷纷向神灵祷告。

然而,神灵与凡世的联系也变得断断续续,仿佛神国与凡世被一层无形的物质隔开,凡世的生灵们只知道有末日将至,却不知道其源头。

在短短的时间内,极北的魔潮向南席卷,数个人类聚居地被毁灭。一直到一支前往人类聚居地的精灵商队发现北部地区的土地一片荒芜,精灵的最高议会才收到魔潮的消息。

深知情况危急的最高议会立刻向各大种族派遣了使者,告知这一消息。

仅仅半个月后,由矮人,精灵,羽人,娜迦四族为首,众多种族参与的联军就向着北方进发,在米叶苏安以北的纯净森林与魔潮主力相遇。

混战之中,精灵贤者贝瑞格牺牲自己,斩杀魔潮的首领阿斯洛克,魔潮顿时阵容大乱,被联军一举击溃。

联军获胜,但是阿斯洛克飞灰湮灭后,黑暗的信仰已经在参战存活的人们心中埋下。这些人毫无数所觉地回到各自的家园后,黑暗信仰在他们心中悄然增长,直到他们彻底疯掉或者成为黑暗的信徒,将黑暗信仰无声潜入凡世。

第一次魔潮过后,神灵们不再降世,神国封锁。而各种族内的黑暗信仰的教徒也在不断增长,各种族心中的贪婪,血腥,恐惧等等负面情绪像是雨后的野草一样疯狂滋生。

在魔潮过后的一千年内,瘟疫爆发,邪教作恶,被污染的野兽袭击村落等事情不断发生。

在这个一千年内,是混乱的一千年,人类由于弱小,遭受的冲击最严重,原本的社会摇摇欲坠,缺乏的执行力和心中的负面情绪让邪教和瘟疫一度差点灭绝人类。

在人类不断自救的过程中,为了对抗邪恶和灾难,祈求更强大的力量,对狩猎之神亚尔斯冬的信仰愈发增多,在普遍的负面情绪污染下,狩猎之神亚尔斯冬也被称之为战争神灵。

随着亚尔斯冬称呼转变的是人类社会等级制度建立,各个主要城市为中心的国家建立,第一批贵族出现,各国之间战争爆发,这混乱的战国年代一直持续了近七百年,直到至高君王埃尔哈米恩出现,平定了四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埃尔哈米恩雄心壮志,以至于建国之初就不给帝国取名,意为世界之唯一帝国,他定都最早的白石城,背靠白石山脉,依山而建城一座纯白色的城市,改名米美洛,在大陆通用语中,意为“众神圣殿”(值得注意的是,大陆通用语是以精灵语的原型进行改变的,因为许多种族并不能发出纯正的精灵语音节,因此由第一代精灵贤者安加主持并完善了通用语。)

帝国的建立,标志着黑暗纪元结束,君王纪元到来。

四,君王纪元

埃尔哈米恩登基后,帝国完善的中央集权治理下,人类社会修养生息三十年,国力蒸蒸日上。

埃尔哈米恩从艰难中起家,经历了黑暗纪元,深知平民的艰苦,因此他鼓励变革,欢迎任何进步的思想。

他亲自主持了远洋舰队的逐渐,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杜莫完成了第一次的环球航行,并接触到了远东的天云帝国,开拓了漫长的贸易线路。

他颁布了国家法典,第一部关注平民权利的法典,至今仍被各国采用(名义上)同时还颁布了并田税法,以家庭所耕作的土地面积和家庭收入的权重计税,取代了原本的以家庭人数简单计税。

通过和天云帝国的贸易,他从天云帝国那里求购到了印刷术和造纸术,知晓了公共教育的概念,建立了大陆上第一所魔法学院——皇家魔法学院。

他在学院内建立了知识圣殿,从各地收购来的典籍都经过翻译和校对,分类存放其中,供学院学生和贵族翻阅,并有独立的骑士团守卫。(皇家魔法学院后来为了躲避战乱,由院长和两位副院长分别携带三分之一的书籍逃向三个方向,也就分裂成三个学院,霍塞奇魔法学院,伊瑞学院,奥秘之门学院)

帝国在埃尔哈米恩的大力改革下,将各种族远远甩在背后,帝国军队严整而庞大,装备由皇家魔法学院与工匠之神教会合作产出的精良附魔铠甲和刀剑,如林的舰队桅杆牢牢保护着帝国的航线。

在埃尔哈米恩执政期间,人类的实力几乎追平精灵,以至于精灵的最高议会也不得不以平等之礼相待。

而另外几大种族在人类的例子下,也纷纷开始国家形态的转变,矮人王格林·灰岩,羽人君王拉赫因,娜迦风暴女王伊莱丝,沙漠狐王齐·洛宁多。

这就是君王纪元名字的由来。

埃尔哈米恩逝世之后,其子埃伦诺继位,此人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伟大才华和雄心壮志,但足以做个守成之君,埃尔哈米恩制订的制度确保了帝国能够保持旺盛的活力。

在埃伦诺执政期间,帝国稳步发展,新的荒野不断被开垦成良田,南方群岛丰富的物产和香料刺激了航海业的爆发式进步。而远东天云帝国的丝绸贸易更是吸引了无数年轻人跨越漫长的东北部荒原,和狭长无人的陆桥和沙漠。或者乘坐海船,飘荡一年,前往那个遥远的白玉和丝绸之国。

埃伦诺之后的几代君王都才智平平,没有出彩之处,唯有第八任君王埃伦图格在执政期间平息了一次魔潮,而威名大震。

然而,当任何帝国没有外部的压力,最终总会在内部的腐蚀下走向灭亡。

在第十九任君王珀索执政期间,由于他和前几任君王的昏聩无能,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政府机构变得臃肿而效率低下,制度被各种逐利者和蛀虫钻得满是窟窿,底层民众民怨沸腾。

在这之中,北方边境公爵休罗伊借口应对魔潮,求得珀索给予更大的权利,暗中扩大势力五年后,趁着一波小规模魔潮爆发,掀起叛乱。

各地积怨已久的民众怒火瞬间爆发,起义暴动不断,帝国中央直辖的军队根本无力应付,士兵无心战斗,后勤补给又满是吸血的肥虫,

王都军队最终在莫顿平原上被叛军击溃,米美洛顺势被破。

珀索在城破之时总算展现出了他祖先的勇气,领着亲卫在宫殿门前奋战一天后,被休罗伊用弓箭射死,皇室直系血脉也在这场叛乱中悉数断绝。

米美洛陷落和珀索之死,君王纪元结束。

五,新纪元

珀索死后,帝国社会轰然崩溃,几大公爵互不承认,互相讨伐。在混战八十年和海盗大规模入侵后,大陆上原本的帝国城市和社会千疮百孔,大量宝贵的技术丢失,这才迫于现实而不得不停战,并相继建国,即如今的卢芬帝国,怒里安帝国,因赛尔帝国,巴拉尔帝国。

(此版本为霍塞奇学院阿玛斯教授发行的《大陆通史第六版》第145次刊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