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也无所适,倘若古人来到当今,吟无可吟也是极有可能的吧。毕竟科技代替了部分重复的工作,当电灯亮于头上之时作者菌就感觉大事不妙了,何况当时残月出门也不见得能有现在这么近的距离(月亮看似天外,实际就在天内)。诶,拜倒在嫦娥身侧也不是不可以,不动什么意外之想,有车前鉴。嗯,就是阮籍大大,时饮酒垆边,醉卧其侧(酒垆的老板娘),其夫(酒垆男主人)不疑。嗯,民风淳朴呢还是酒的浓度不高,尚不能自持的结果有很多(举例就算了)。作者菌还漏了很多人,但写出来就有点违约了。

金人捧露盘(越州越王台)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金人捧露盘,又名“金人捧玉盘”“铜人捧露盘”“铜人捧露盘引”“上丹霄”“上西平”“上西平曲”“西平曲”“天宁乐”“凌欹”“上平西”“上平曲”“上平南”“芦花雪”。嗯,而且还都有来头,不细举,简单说些:唐李贺大大《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魏明帝青龙五年(二三七)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其诗中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后来乐家据此制成乐曲,声调多苍凉、激越之音。该调是从此曲中截取一段前奏引曲而成,故又称“铜人捧露盘引”。《词谱》卷十八:“一名《铜人捧露盘》。

程垓词名《上平西》,张元干词名《上西平》,又名《西平曲》,刘昂词名《上平南》,金词注‘越调’。”贺铸词名《天宁乐》,又名《凌歊》,王喆(王重阳更有名些)词名《上丹霄》。北宋后期晁端礼元宵词为创调之作。晁词乃长调,与此体相异。

贺铸两词为《铜人捧露盘引》,八十一字体。南宋初年曾觌词题为《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于北宋故都抒写亡国之痛感。韩玉改调名为“上平西”,词题为《甲申岁西度道中作》。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越,越,越,这么明显的强调大概只有汪元量大大填在词中了。算上越州越王台就五越(岳),五五开之数啊。山水云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典故由来可近。不得不说,若是吴王不喜欢西施(喜欢范蠡)的话,越王可能就复不了国了。

"个中景、尽可徘徊。"个中景(现在是三百六十度全景地图啊),尽可诗意徘徊,翱翔于其内。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登高(凌云之志)放目远望,顿使人胸次开阔,似共生崔嵬(块垒),以天地为有界。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黄鹂不只鸣翠柳,紫燕又何报春晚,更劝我衔杯,直饮酣醉,也算是另有一番品味了吧。

中场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人尽做好事,反而不得好报,有的甚至短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然会有善报。”又说:“不积善就不能成名。”怎么能证明这种说法呢?孟子说:“仁者战胜不仁者、就象水能灭火一样。似是如今为仁的人就象用一杯水去熄灭一车干柴燃起的烈火,火不灭就说水不能灭火。这和用一点仁爱之心去消除不仁到极点的社会现象是同样的道理。又如五谷的品种再好,假如没有成熟,那还不如稗的种子。

所以,仁爱也在于是否成熟啊!”尸佼说:“吃饭是为了长得肥胖,假如只吃一顿饭,就问别人说:‘怎么样,我胖了吗?’那么大家都会耻笑他。而治理天下,是最大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成效的,现在人们往往急功近利,就象吃了一顿饭就问别人‘我胖了吗?’一样。”

[这是善德太少,还达不到成名的程度啊。恶也是这样。怎么能说明这道理呢? 《尚书》上说:“商纣王已是恶贯满盈了,所以上天受命武王诛灭他。其余不顺天命的人,只看他罪恶的轻重如何。”由此看来,只是罪恶未满盈而已。假如有罪恶却未灭亡,就认为有罪恶也不值得惧怕,这就是世上灭亡者一个接一个的原因啊。所以说:“罪恶不积累到一定程度,暂时是不会灭亡的。”这是圣人的告诫啊。]

由此看来,善德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有人看到历史上徐偃王讲仁义却亡了国,就认为仁义不值得依恃;看到古代承桑国国君讲文德而国家灭亡,就认为文德不值得依恃[承桑氏的君主遵循文德,罢废武功,后来导致国家灭亡。],这就象用一杯水救火,吃一顿饭就问人“我胖了吗”一样糊涂了。

事情有顺着行事却不合道义的,有本为爱他却反害了他的,有讨厌自己却是于自己有好处的,有利于自己却有损于国家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刘梁说:“过去楚灵活王骄奢淫佚,暴虐无度,芊尹申亥按照灵王的意愿,把他埋葬在乾溪(今安徽毫州),并用二个女子殉葬。这是顺着行事反而违背道义的。

[国君的命令正确,臣子才服从,这叫做顺。而如今国君违背道义,臣下却服从他,并不是什么顺。]鄢陵之战,晋楚两国交兵,楚国统帅子反的仆人谷阳竖给子反敬酒,子反醉,楚军大败,楚王逼令子反自杀,这就是因为爱他,反而害了他。

[汉文帝宠爱慎夫人,在后宫时,慎夫人和皇后同席而坐。待到汉文帝游上林苑,郎署长安排座位,又安排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而坐,袁盎便把慎夫人领到另一座位坐下。文帝大怒,袁盎上前说到:“我听说尊卑之间一定有个次序,上下才能融洽。如今陛下既已册立了皇后,慎夫人不过是侍妾,女主人与侍妾是不能在同一席位上平起平坐的。

如今你宠爱她,多赏赐她财物就行了。你认为让她与皇后同席是为她好,其实恰恰是给她制造后患。你没见过高皇帝的宠妃戚姬的下场吗?高皇帝死后,吕后把戚姬剁去双手双脚,扔在猪圈里,被称作‘人豕’。”文帝这才不生气了。由此说来,爱他反而是害他,是早就有的现象啊。]

臧武仲说:“孟孙讨厌我,那是良药和针石啊。季孙喜欢我,那是美丽的病毒啊。病毒再厉害,良药和针石还能把我救活。”这就是厌恶他却对他反而有益的道理。[荀子说:“批评我而又批评得对的,是我的老师;称赞我,而又称赞得对的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是我的敌人。”

商鞅说:“不实在的话,就象是花朵;真实的话,象是果实;逆耳的话,象是良药;甜言蜜语,象是疾病。]韩非子说:“为老朋友循私舞弊的,称之为不抛弃朋友;把公家财产分给别人的,称之为有爱心;看不起官职俸禄而看重自己生命的,称之为君子;不顾法律规定而庇护亲人的,称之为有品德;抛弃职务包庇朋友的,称之为有侠肝义胆;

避世隐居的称之为诚谨;互相争斗,违抗命令的,称之为刚烈;施些小恩小惠以收买人心的,称之为得人。所谓不抛弃老朋友的官吏,一定有奸私;所谓爱人的,公家的财物却受到了损失;所谓的君子,国家难以使令他;所谓的有品德,法制就会被毁掉;所谓的有侠肝义胆,就会使官位出现空缺;

所谓的诚谨,就是使人别干事;所谓的刚烈,就会使上级的命令没人执行;所谓得人,就会使君主处于孤立的地位。这八种称誉实际上是老百姓的私誉,是对君主利益的极大破坏。”[国君如果不清楚国家利害之所在,盲目听信百姓的私誉,想使国家不陷入混乱,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来,世俗的好恶往往与事理相反,只有明智的人才能看清楚这一点。[韩非子说:“君臣之间的利害刚好是对立的,所以臣子不忠于君主。臣子的利益一旦获得满足,君主的利益随之就会破灭。”这就是君臣利害不同的道理。]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千古兴亡多少事,今时之泪,前人何喜,后人何哀于此。正醉里,歌管早已成灰。

新愁与旧恨,一时间分付与潮共生,随着时间起起伏伏,来来回回。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只恐鹧鸪鸣。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