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仙门郡的行程,比苏映轩预想的还要迅速。

他记忆中的金丹境修士的赶路速度,哪怕是有着此类飞行法宝相助,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日行千里...但是近几日赶路只花费白天的工夫,就已经都超过一千里了。

因此,气候变化也到了体感乃至于肉眼可见的程度。

“哈欠...北边风好大啊。”

苏槿裹着貂皮制成的裘袍,很是无聊地靠坐在林瑶脚边,并不喜欢这北方的气候。

即使是如今这初夏时节,南北气温相差无多,不时刮过的大风还有偶尔的湿冷阴雨、迅速降温仍然让苏槿感觉自己的骨头都被磨酥了。

至于被她倚着的林瑶自然不能随便乱动,也不好抬腿就踢这只小祖宗,只能以言语提醒道:“哎哎,你清醒点...我们要降落了。仰面翻过去可就丢人了啊。”

苏槿稍微精神了一下:“我们要到地方了?”

“不,是需要改用马车行进了。”

......

林瑶驾驭法宝的技术很是纯熟,相对较为迅速的降落仍然没有带来什么摇晃和震动。

因此,苏槿得以直起身子举目远眺,在距离甚远的半空中望见了仙门郡的全貌。

她以为仙门郡城和榕城是类似的,都有着连绵成片、数以千计的住户,星星点点分布的豪门世家,还有遮护整座城市、几十里长的城墙。

仙门郡不是那样的。

从半空看过去,第一眼就能望见那道传闻中的‘仙门’。

并非是如其名字一般的‘门’的外表,而更像是一面竖立着的椭圆形铜镜,目测至少有百丈之高,其古铜色的表面上刻满了未经雕琢的古代仙术铭文,在附近汇聚起堪称壮观、甚至肉眼可见的灵气云。

这表明此方世界的修士们早在数千年前就掌握了同一平面刻录多层铭文符阵的技巧,并应用在仙门这一壮观的工程之中。

至于这面‘铜镜’周围,就是各种各样的‘维持结构’了。

它们多数从地面一直连接到半空,为这面铜镜提供物理支撑的同时令得很多暂且做不到御空而行的陈国修士可以轻易参与进仙门的启动、维护和修缮中去——是的,这些从地面延伸而上、形状各异的支撑结构,都是陈国朝廷以及境内各大门派一代又一代的的修士们,在后世这数百年间为将仙门主体从倒塌状态竖立起来进而修缮、成功启动,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真正从古代遗留下来的仙门主体结构,是围绕着仙门缓缓转动的‘两条’流转着五行灵气的巨型灰黑色圆环...准确来说,是四道损毁程度不一、最多只残余了大半部分,互相拼凑一下勉强能凑出两个整数的圆环状结构。

在那无法追寻的久远岁月里,仙门由于不明原因的倾塌永久摧毁了这些古代‘支撑结构’的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仍然维持在半空之中,其运作原理被解析的程度尚处于未知...应该说是陈国朝廷的机密之一了。

至于真正的仙门郡城,则是围绕着数十座‘近现代’支撑结构所建立起的居住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还逐步具备了守备、农业及商业功能,最后再由类似于陈国其他大城的完整城墙将所有区域整个包揽在内。因为是一次性建起、经常翻新改良的功能性城墙,比起陈国绝大多数城市外墙的状态及性能都要出色很多。

但在修缮、复原仙门初期所建立的居住区域的外墙、壕沟等防御设施都被保留下来,作为对阵外敌时的第二道防线...远远不是最后一道防线。

为了对抗那些自苦寒北地而来、毫无礼节和荣光可言的诸国蛮族,从他们手中抢出仙门区域这座地盘,陈国历史上进行了三次累计十七年的北征,终于将陈国北境的界限从仙门郡南的隘口,一直推进到仙门郡以北二百里,彻底摧毁了原本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蛮族国度,才让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即使如此,北方诸国已成习性民俗的大规模劫掠也从未停息过。这些来自北方的武士战团之中,精通各种禁术的奇人异士从来不在少数。

因而仙门郡方圆二十里之内是由陈国大军管控的禁空区,除了朝廷所属、军命在身的修士以外,任何人都不得掠空而过。

这也是林瑶需要在很远就载着两人降落、换乘双驾马车继续前进的主要原因。

“好慢啊...马车是真的慢啊...”

“行了你别叨叨了,给我留点清静吧。哎,把你放到仙门郡那边郑丹青的手里,这趟就算是完事了...”

“听着居然像是甩下包袱的感觉?!”

“不然你以为呢?我去南边的几座大岛上面和朋友约会,不比拎着你来北面吹冷风要好一百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