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春日过城东旧游)
帘卷疏棂,楼平危堞,几回笋玉凭阑。觅花呼酒,更共理哀弹。暖日柔风好景,行云绕、莺燕翩翩。谁知道,冶游重到,已赋解连环。
乘云,行处去,花深隔院,应恨春闲。但紫骝嘶度,时望重关。长恨江楼柳老,女郎腰、又负眠三。东城路,一回一感,愁见月儿弯。
半斤八两,这么说还是有些门道的,半斤也就是五两,而楚人有候风器的名字就叫五两,其实是八两鸡毛而成……好了,满庭芳,作者菌是不太确定具体有多少种花在盛开,一般来说,春风又绿是注定的,但绿了哪里,城东?可能吧。
"帘卷疏棂,楼平危堞,几回笋玉凭阑。"帘卷人,其实可以从这里很容易联想到楼台凭阑什么的,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定式,再附以辞藻,一曲优雅动听的词就可以上餐桌了。
"觅花呼酒,更共理哀弹。"觅字并不好,毕竟详细说起来带有强迫感,所以酌酒一杯,呼拥花醉,也算是另外之美了。更共理哀弹,一曲怎能少。
"暖日柔风好景,行云绕、莺燕翩翩。"暖日(熏得游人醉矣)柔风(某种意义上的短快)好景如此,行云缭绕,莺莺燕燕翩翩起舞。
"谁知道,冶游重到,已赋解连环。"谁知道我们,陷入了名之为怀念的旗帜之下,少先队员们挺起了胸膛,少年强则国强(如当时)。冶游重到,赋,解连环。
中场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然张一目之罗,终不能得鸟矣。鸟之所以能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能远矣。”以是推之,无用之为用也大矣。故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矣。”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削足而垫之至黄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昔陈平智有余而见疑,周勃质朴忠而见信。夫仁义不足相怀,则智者以有余见疑,而朴者以不足取信矣。汉征处士樊英、杨厚,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他异。李固、朱穆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于用。然而后进希之以成器,世主礼之以得众。(孔子称:“举逸人,天下之人归心焉。”燕昭尊郭隗,以致剧、乐;齐桓礼九九之术,以招英俊之类也。)
原其无用,亦所以为用也。而惑者忽不践之地,赊无用之功,至乃诮讪远术,贱斥国华。不亦过乎?
《左传》上引用了这样一句谚语:“不该怨恨的不要怨恨。可是有的人我却禁不住要恨。”由此可以知道,凡是有怨恨的人,不是恨他所疏远的人,就是恨他所亲近的人。怎么来证明这一道理呢?高子说:“《诗经·小弁》一诗是小人作的。”盂子说:“何以见得?”高子说:“该诗充满怨恨情绪。”
盂子说:“真机械啊!高子竟是这样来研究《诗经》的。假如有一个越国人在这里,弯弓射我,我可以一边说笑一边谈论这件事。这没有别的原因,只为我和他素不相识。可是假如是我的兄弟用箭射我,我就会哭着诉说这件事,这也没别的原因,只为他和我是亲人。《小弁》这首诗里的怨恨情绪,正是热爱亲人的表现。热爱亲人,这是仁啊!”[《小弁》一诗是讽刺周幽王的。太子的老师所作。]
秦、晋之战,晋惠公命韩简子察看秦国军容。韩简子说:“秦军在人数上少于我军,可斗士却比我们多一倍。”晋惠公问:“这是为什么?”韩简子回答说:“我们出外流亡时,得到了秦国的资助;回国时受到秦国的护送;发生饥荒时,又得到秦国的粮食救济。三次受人家的恩惠却不报答,所以秦军才来攻打我们。”[从秦军怀恨而讨伐晋国,就可以知道,最大的恩德必然产生最大的怨恨。]
杜邺在游说王音时说:“我听说过这样的道理,人之常情一般是对恩情深的,其供养反而少;对最亲爱的人,要求也少。关系亲近却显不出与关系疏远的人有何不同,怎么能没有怨气呢?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棠棣》、《角弓》二诗的原因。那就是写兄弟之间互相怨恨的。”由此即可明白,为什么关系亲近的反而要生怨恨。所以说,恩情恰恰是产生怨恨的根源。
这道理不可不弄明白。
"乘云,行处去,花深隔院,应恨春闲。但紫骝嘶度,时望重关。长恨江楼柳老,女郎腰、又负眠三。东城路,一回一感,愁见月儿弯。"
乘云驾雾?大概吧,行处,是花深处的隔院,应恨春闲不胜人闲。但紫骝嘶度,古代骏马很多啊,像什么爪黄飞电那种骏马,作者菌是没见过。回首时望重关,复出何时。
长恨(歌也不似)江楼(近水)柳老(客好),女郎腰,又负眠三(奇衡三)。
"东城路,一回一感,愁见月儿弯。"不及照我还。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