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精锐的近卫军团加入战场,这是一支全面现代化的部队,负责北方的进攻。仅仅46个小时,他们就推进7.2公里,当天俘虏了16,000名奥匈军人。在北方成功了之后,南方的第七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在俄军第11师和第32师的主导下发动突破作战,当天晚上奥匈的战壕也被突破了。到了6月20日,奥匈帝国的普特河防线被全面突破,34,000人被俘。铁路线岌岌可危,一旦铁路线的主动权丢掉了,他们就必须离开乌克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俄军突破了250公里的奥军防线。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们又俘虏了28,000人。近卫军团向着弗拉迪米尔-沃伦斯基进攻,利刃直达基辅。如果拿下基辅的铁路枢纽,那么乌克兰就可以宣布成功光复了。在这段时间里面,击退了奥匈军队的第1,第2,第4集团军,并他们消灭了12个师,俘虏208,000名士兵和军官。

布鲁西洛夫希望西方面军司令阿列克谢埃夫特在6月中旬给予他支援,这样的话奥匈帝国将会被彻底击溃,一旦拿下加利西亚,那么维也纳的门户就敞开了,奥匈帝国便会离开战争。可是阿列克谢嫉妒布鲁西洛夫的战功,声称自己需要时间准备。到了7月2日,这个家伙才发动了进攻。但这时候布鲁西洛夫的军队已经筋疲力竭了,仅仅近卫军团就死伤了5万人。并且,刚愎自用的埃夫特并不用布鲁西洛夫的战术,迎来他们的是惨败,无数士兵战死在德德奥联军战壕前。到了9月西南方面军穿越了加利西亚,抵达了喀尔巴阡山脚下。然而俄军的实力已经和1915年相去甚远,伤亡数字直线上升。布鲁西洛夫也意识到了作战计划的局限性,因为同盟国的主心骨是德国,不击败德国人,那么奥匈帝国是不会离开战争的。可惜的是,这个发现太晚了。

这一战无疑是俄军的最大的荣耀,在这场长达3个月的进攻之中,俄军俘虏了8,825名军官,370,153名士兵。敌军被击毙和受伤的人员数达到了70万以上,收复3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协约国有史以来最大胜利,布鲁西洛夫无愧于协约国中最优秀的将领。战略目的已经全面完成,不仅彻底摧毁了奥匈帝国军队,还迫使德国人把兵力逐渐的往东方派遣。法尔肯海因和康拉德两位野心家已经穷途末路,等待着他们的是耻辱与苦涩。

也就是说布鲁西诺夫突破的升力,炮兵在其中起到的只是众多因素之一,尽管客观来说用于突破的炮弹数量确实不足,但布鲁西诺夫所创造的新战术才算得上是主要因素,在抛去工业水品和落后的后勤能力之外,布鲁西诺夫成功的把一手烂牌打出了漂亮的战果。

布鲁西洛夫开创性的扩大了进攻面积,抛弃了以往集中突破堑壕的战术,在漫长的480公里战线上充分发挥了俄军的数量优势——而实际上这样的作战对于防守方来说也确实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尽管前线还算稳定,但是遭遇攻势的各阵地汇报的情况直接让当时并不乏大的通讯线路变得一团糟,但对于进攻方来说这还算可以接受。

所以实际上不管是通讯还是炮弹的供应,都是这场打垮奥地利人的伟大攻势的原因之一,但是行文总要给主角让路嘛,所以就让柯蒂口中的炮兵变得更重要一些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