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番外主要介绍剧情以外的世界各地面貌,时间线以番外提到的为准。

大明少年皇帝朱垣樘,在龙椅上正襟危坐。他的双手紧张的贴着龙椅的椅臂,视线小心的从朝堂上那群朝他下跪的臣子们的朝服一一掠过。

然后,他的视线停在了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身上,他就是吴王朱德。这时候,少年皇帝的嘴角浮现出不可察觉的笑意。

现在是公元1848年,可明朝居然还活着,更令穿越而来的朱垣樘震惊的是,如今的中国居然还在采用分封制!

至于为什么,这还要从大明开国说起……

话说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着手削番,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战争初期,朱棣按照原来的历史那样节节胜利,但在最关键的渡江战役中,朱允炆,朱棣突然病死,朱高炽接替他老爹的位置,这一前一后,延误了战记,各地勤王兵马纷纷援至,此后两人陷入了长时间的拉锯战。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燕军‘清君侧’的理由越来越站不住脚,战争天平终于开始向朱允炆倾斜。终于在1405年,朱允炆重新启用李景隆率明军反攻,此一役大胜后,跟随燕王谋反的其他诸侯各自撤兵。为了保持战果,朱允炆下令撤兵的诸侯事后一律不予追究,于是燕王墙倒众人推。1407年,朱高炽投降。

不过经过此战后,朝廷军队也元气大伤,没有了继续削番的实力,只能坐看其他诸侯不断做大。

这种局势经过了几任皇帝也没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终于在十七世纪中叶,明天子朱由检不得不承认诸王特权,诸侯们彻底裂土封王。

另一方面,没有统一的大明王朝的支援,朝鲜被丰臣秀吉吞并。不过,秀吉病死后,日本陷入了内乱。德川家康与毛利辉元关原合战,由于有了朝鲜方面的铁器和人力的支援,毛利辉元勉强战胜了德川家康。

此后,丰臣秀吉生前安排的政治均势使得日本重新陷入了内乱,但又为了维持在朝鲜的统治,日本各大名不得不推举丰臣秀赖为征夷大将军,象征性的维持日本的统一。

在西方人到来后,日本又因为维新派大名和守旧派大名,重新陷入了战乱……

满洲方面则显得比较神奇了,由于明朝没能大一统,边疆的晋王、赵王、燕王、辽王等诸王十分热衷于边境事务,不允许外族比自己强大。于是他们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使得关外和蒙古一直保持着分裂状态……

以上就是这个世界东方的主要历史……

可知道这段历史后的朱垣樘简直想死啊!他一穿越过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大明天子,心里正筹谋着如何开疆拓土呢,可老天给自己开了个玩笑,自己穿越的是一个乱了套的世界,原本的历史被更改的面目全非。

不过,他也很快摸清了这个世界的门道。

这个世界的历史之所以发生了改变,很明显是很多个人行为造成的,最终造成了连锁反应。

在他了解到西方的历史后更加确定了。

例如,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女王没有嫁给阿拉贡费迪南,而是在自己哥哥的压迫下嫁给了葡萄牙的阿方索,如此一来,女王继位后,葡萄牙与西班牙便合为一体,而阿拉贡则继续保持独立。

英法百年战争中,英王亨利五世获得了勃艮第的支持,击败了法王查理六世,签订了特鲁瓦条约,英王成为法国摄政王,法国在法律上成为英国的一部分。有别于历史的是,亨利和查理死后,两国再度爆发了战争,但是当时的勃艮第大公菲利普三世得到了英王亨利六世的承诺,继续支持英国,最终使得法国彻底投降,两国组建了英法联合王国。

究竟亨利六世是穿越者,还是菲利普三世是穿越者,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历史由于菲利普的决定,确实被彻底改变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如今的朱垣樘可以确定,这个世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许多穿越者,他们大多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而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而自己,则穿越成为了如今的大明天子朱垣樘,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人物。

有时候,朱垣樘在翻阅古今中外的史籍时会思考,历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改变的呢,有没有可能从史书中找到第一个可疑的穿越者呢。

但这毫无意义,在这个由众多穿越者改造而成的另一个世界里,他扮演的是明天子朱垣樘,仅此而已。

而面对如今的大明政局,当务之急当然就是—削番。

眼前的这个吴王朱德,就是少年皇帝眼中最大的那个那根刺。

“咳……咳咳,嗯……众爱卿,平身吧。”

即便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二十年了,朱垣樘还是不习惯这个时代古人的繁文缛节。

“谢皇上。”

虽然如今的明朝采用的是分封制,但与周朝的分封不同,如今大明朝廷的实力比当年的周天子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朝廷坐拥东南,占有应天、苏州、扬州富庶之地,主要直辖范围大约等于现今的苏南、徽南以及上海,论及经济和军事实力,在诸王之中也算是排的上号的。

正因为如此,明天子至少不会落得周天子那般无人朝贡。诸王每三年一小朝,每五年一大朝,每年带来的奇珍异宝让没见过古人世面的朱垣樘大开眼界,使得他对诸王的好感增添了不少。不过,尽管如此,这个番还是要削的,不削番怎么才能成就大一统的伟业呢?既然已经穿越到了古代,还是个皇帝,不说做一个开天辟地的千古一帝,至少做个中兴之主,也不愧作为一个拥有超时代思想的现代人吧。

朝堂上,臣子们站成两边,一边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一边是诸王。他们按照实力站成一排,站在最前面的就是吴王朱德。

“呵呵,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啊。”吴王朱德满面春风,从容不迫的走了出来。

朱垣樘爽朗的笑了笑,既展现了天子的倨傲,又带着一点宗亲间的见面不讳。

“哦?堂叔,我大明又有何喜事啊?是晋王又击退了蒙古,燕王打败了女真,还是说,您又把大瀛洲夺回来了啊?”

皇帝的话里看似是在询问,但众臣都看得出来,这位少年皇帝明里暗里将自己的堂叔嘲讽了一番。

大瀛洲,其实指的就是澳大利亚。诸王分封后,将天下分为十二同姓诸王,其中以吴王和南越王的实力最为强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掌控了南洋和瀛洲。借助濒临海洋,靠近南洋的地理位置,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以抗衡国内诸侯,他们主动的迁移百姓到南洋诸岛上定居。而那时候中原王朝的余威尚在,西方人也尚未到来,所以南洋诸国没有经过太多抵抗,便归降了吴越二王。

与原来的历史不同,他们是有目的的定居,受到吴越二王的保护,所以事实上,南洋成为了中原王朝的领土。

于是南洋的木材、香料、海鲜等产品便尽归吴越二王所有,通过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贸易,他们积累了数不清的财富,国库里的奇珍异宝不知道是大明朝廷的多少倍。

十七世纪后,吴越二王将视线瞄准到瀛洲,也就是澳大利亚,两国为了这块庞大的土地曾经大打出手,明朝廷无力阻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朝廷的威望降到了最低点。

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让西班牙人得了便宜。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对中原王朝略有了解的西班牙人,派出一万多荷枪实弹的西班牙士兵登陆瀛洲,将军心不齐,各自为战的十万吴越士兵打得落花流水,最终迫使二王撤出瀛洲。

这一战使得中原王朝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强大,吴越二王为了扩充武力,更新装备,进来也在积极展开洋务运动……

而朱垣樘正是借着二王丢失瀛洲这件事,与晋王和燕王的战功对比,暗地里嘲讽了一番吴王。

朱德愣了愣,他没想到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小皇帝居然敢用这种语气跟自己说话,惊讶之余,他愈发轻视这位皇帝了。说到底,不过是年轻气盛,逞一时口舌之快罢了。

“呵呵,陛下。”他清了清嗓子说,“我和越王近来正在研究如何从西夷手中夺回瀛洲,待我军装备焕然一新,区区佛朗机蛮夷,不过数万乌合之众,怎可与泱泱大明为敌?”

你和越王什么时候还能谈到一起去了?作为抢夺殖民地的宿敌,整个东亚人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

朱垣樘心里暗自冷笑。

不过,对于澳大利亚的归属,作为穿越者的朱垣樘心里还是有数的。吴越二王在瀛洲的经营已有百年,他们征发了百万民夫到瀛洲开垦荒地。也就是说,如今的澳大利亚,生活着一百多万的华人,而西班牙人,算上军队也超不过五万人。就算吴越二王收不回瀛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华人人口,势必会发动独立战争。到时候,就算澳洲不是中原王朝直属,也算是一个华人友邦。

所以,他其实不是很关心目前瀛洲的归属,在他眼中,瀛洲早已是华人的囊中之物。

“那朕就静候堂叔佳音了。”朱垣樘虚与委蛇的说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