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家拥有一大片私人土地,在土地上甚至开辟了人工湖。而菱湖家的住宅便是建在这人工湖的小岛上。开凿人工湖,形状和大小都能由人自由控制,因此它的外形便能够让人去猜测这里面“有无特殊的含义”。加之,我在人工湖旁边,非私人土地上的歇脚窝棚老板那里听到了几个故事,又断定湖里打着防止私造小船闯入的木桩,高度离水面不会太远。最后,我看到不少人丢在湖里的石子,水花有大有小,更加断定了木桩的方位和排布。我自己是在风水学上较有心得的人,既然发现了它是按照八卦形状建设和排布的木桩,我越是能驾轻就熟地踩准位置。

我踏着湖面而过的行为除了让出发这边岸上的人们惊诧万分外,自然也惊动了湖心岛上的人。虽说菱湖家早就有“能进湖中便来者不拒”的规矩,却也早有两个像是使用人般服色的人迎在了我的登岛点上。我呈上名帖和寺内先生的荐信,他们其中一人拿着这两封文书回报,另一人则送上了干布鞋,供我换下早已湿透的鞋袜。看来,此前便已有人用这种方法过湖,并且也是菱湖家心下的“标准答案”之一。待我在使用人的引领下走进这栋大宅后,此时的菱湖鹤见先生似乎已经得到了通报,早已在大厅里候着。

“原来是嘉茂家的小姐,看穿我这班门弄斧的小伎俩自然是不在话下了。这些普通风水师做出来的设计,放在嘉茂家阴阳数术的学问下,恐怕不值一哂吧?”

“哪里哪里,我是侥幸生在了嘉茂家,才能捷足先登,拜见尊颜。”

客套过后,菱湖老先生的脸色陡然沉了下来:“我在你的两张拜文中看到,是寺内遥引荐你来调查上一年书道大赛上的怪事?虽说你获得过上上年你那个组别的冠军,并且这拜帖上的字的功力,在你同龄人里算得上绝无仅有,但我还是倚老卖老说一句,你的造诣并没有到达普遍认为的巅峰级别,我们都无法鉴别出来的东西,我认为你并没有这个能力。”

“菱湖先生,寺内先生并不是看到我的书道而推荐我的,她在荐文中另有写明。”

“哦?”他的眉梢微微一动,右手做了个索要东西的手势。使用人立刻进入一间房中,将一封信取了出来——那正是寺内先生的引荐信。显然,菱湖鹤见虽说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也的确多受庸俗之人所扰,面对生人的确是能简则简。就拿这个反应来说,我递上两封文书,他只看了没有外封的我的拜帖,而寺内先生的引荐信他并未拆看。我在拜帖中也已说明我的来意,因而他便也认为,不读引荐信也无所谓。

在看过信后,菱湖先生沉吟了一阵。显然,寺内先生所褒扬我的,那种名为“推理”的思维能力在这位知名大书家眼中也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大事,甚至不如我靠着自己的家学走进他的人工湖这一点的得分高。眼见得他眯着眼睛,一副干老的皮囊像是在酝酿适应场合又符合他长我三倍的身份的话语。终于,他想到了合适的言辞,开口道:

“寺内先生是青年一代中的书道翘楚,这一点不假。若是她引荐我为你指点几手书道,以你这样出色的水平,我当然非常愿意……但是,她在其他方面的发言,是否像她在书道上这样能让我有充足的自信,这也不能一言而决。说起来,我也有一个疑难,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大家彼此参详参详,嘉茂小姐是少年人,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或许便有我这把老骨头难以察觉的发现呢。”

“观察敏锐、思维灵活”云云,正是寺内先生在引荐信上的原话。菱湖老先生的意思,自然是向我出题,若是我答得上来,那么还有交谈空间;倘若答不上来,那就与逐客令无异了。只见他的手又是向后一伸,不过这次的手指动作似乎和上一次有些两样。使用人又像是不言而喻一般,回到他的书房,拿了一个卷轴出来。

“这是几年前的书道大赛上,我们收到的一幅作品。时间隔着挺久,和这次的书道大赛,我想是没有多大关系。当然,这幅作品的内容,也足以让人感到奇怪了。嘉茂小姐请看。”

他一挥手,使用人便将这幅卷轴在我们面对面之间的茶几上摊开。我一看便得知,这是一份“异书”作品。所谓异书,便是脱出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但又的确是为书家所承认的字体,这些字体往往是唐土溯源汉字发轫时期所发现的古迹中的文字,当然也有我们的文字。举个例子,唐土在统一的小篆篆书之前,还有甲骨文、金文、籀文、大篆;我们也有秀真、出云岩窟、阿比留、上津文字等等并非两套假名的五十音的古老表示方法。由于“异书”使用的是古老的字形,这种字形的特点便是没有一个排他的规定,很多人得以藉此回避诸多篆隶楷行草的“章法”。例如,水茎文字的“あ”是一个近似“己”的字形,但收笔是下垂而非上提,几个棱角也要处理得圆润一些。但这也不过是个非常宽泛的要求,比起用标准成熟的五体写“己”,水茎文字的“あ”的标准着实要宽泛得多了。

“我来介绍一下这幅作品的来历和我想请教的问题吧。”菱湖老先生道。“在书道大赛上,我们原本也不禁止参赛者使用甲骨文、秀真文字这种古老的字形,但这种字形着实给我们的评选带来了压力。一篇用常规五体写出的作品,总有许多固定的鉴定高下的标准可供评判,同一个字也总有关键的一笔可供判断笔力的高下。而在‘异书’字体中,由于许多笔画都和现今的五体不一样,导致评判标准也不能趋同,于是有些人便动起了歪脑筋,用‘异书’作为作业,来回避五体中一些难写的字。由于辨识难度高,加上越来越多的‘异书’作品也逐渐暴露了写作者的意图,所以这种作品在我们的评价中一般不会得到高评。

“这是我们在那一届比赛中的成人业余组收到的作品。我们对成人组没有限制作品文字内容,但对具体形式有规定,具体来说有三条:一是完成三幅作品,纯汉字、纯假名、和汉混交各一幅;二是每份作品中必须有三十个以上的不同字形,例如纯假名中至少得有30种以上的假名出现;三是每幅作品篇幅不得多于五百字。再具体到这一副字,嘉茂小姐,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这至少不是汉字。但这是哪一种古代表示假名的异书,仓促间我难以确定。”纵观全篇,篇幅约有一百字左右,但全都不是一眼能认出意义的符号,就连落款也不是正规的汉字或假名。这些符号中出现了汉字绝不可能有的回笔、斜贯等笔势,可以认为这是一篇假名或和汉混交的作业。

“没错,根据我们查考古书和询问古文字界的耆宿,这是一份用‘阿波文字’这种异书写成的文章,也就是算在‘纯假名’的内容里。但是,嘉茂小姐,我可以把我们过去的结论告诉你:在我们对着对照表(见后附阿波文字一览)翻译完整篇文章之后,我们发现,文章中用了完整的,阿波文字的五十个假名。”

菱湖鹤见用手指着作品中的两个地方道:“这一处,是普通的假名‘い’,但在这一处这个符号,却是只在阿波文字中见到的,对应‘や’与‘ゆ’之间的符号。如果仅仅是‘ゐ’和‘ゑ’这种‘过去用而现在不用’的假名出现,我们倒是不奇怪。可我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过去也从未用过’的假名,会出现在现在的作品里?”

“这些文字在对应到现在的假名后,它是一篇有意义的信息吗?”

“有是有,但它既是用古代文字,那自然是用古音的。”

所谓古音,那便是没有浊音、拗音和拨音,纯粹用假名书写一切唐土的舶来词。好在我也知道这些古代的“异书”,既然菱湖老先生点出了这是阿波文字,那么我在脑海中稍微回想回想,也能记起来阿波文字整个的模样。例如,这一百来符号的作品中,头五个字对应的便是“しやうせう”。菱湖老先生既然点出这又是古音,自然也要从古代的角度来搜索这是什么意思。便以这个词为例,它其实便是“少年”这个汉语词的古式音读。尽管它现在能够很自然地读作“しょうねん”,但在缺乏拗音“しょ”和拨音“ん”的古代,却也只能这样来表记了。

我盯着这篇阿波文字的作品,认真冥想了一番,用脑海中的对应关系一一将这些符号还原成现代假名,再逐一思考它们的意义。这头一个词便是用古语拼写的唐土音读,自然这篇文章出于唐土或奈良之后便可以断言。好在,我也读过不少唐土古文,这文章终归是有它的意义的:少年智けば国は智くなり、少年富めば国は富むなり……这是唐土的维新志士梁任公,也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段。

回到菱湖老先生的问题。他不解的是,为什么这篇用古语写成的,有意义的古文,会出现根本不会用到的假名。我观察他指出的,按罗马音应写为“YI”的那个假名出现的地方:它的位置已经接近文末,两个下凹的横线加上一道竖线,怎么看也不可能是“い”的笔误。

然而,它却足以引起我的注意:它的出现位置是在文末,而这又是一份在书道大赛上参赛的作品,作者不可能匿名。也就是说,这个位置只能是落款。一个人的姓名也不可能留下这样诡异的音节……诡异?在我们看来诡异的音节,在什么人看来不诡异呢?无非是唐人或西人。西人的文字多用片假名书写,并且因为音节系统和我们不一样的缘故,拗音、拨音等辅助音节使用得更加频繁,完全不可能用只能表示传统五十音的阿波文字来表示。所以,这篇文章的出处应当是汉人。也因为是汉人,所阅读的自然以唐土文献为主,在任意选择的前提下选择《少年中国说》这样一个“唐人所作、面向唐人”的文章,便也不足为怪了。

“其实,这是一份汉人的作品。”我将我的意见说了出来。“这文末的假名,若是用我们的思维,将它实打实地用‘假名’去理解的话,反而还失去了意义。倘若将这些假名统统当成‘汉名’,反而就简单的多了。”我将这个不明文字的“YI”,和前后几个假名联系起来,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结果:

しやうせうちゆうこくせつ,这一段是“少年中国说”的古音写法;后面便是那个不明符号“YI”,再然后是表示“ふ”和“い”的阿波文字。如果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个汉人,那么这个假名便很容易理解了——这不过是汉字作者将自己的姓名拼音转写成了罗马音而已。YIHUI,完全可以用汉语拼音解成一位唐土人的名或姓名。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自然是由于书道大赛设下的限制——假名作品也必须保证至少三十种不同的字形。《少年中国说》中最知名的那一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由于太多重复的字,导致整个下来,出现的假名并不多。一算下来,只有二十余个。为了补足三十种假名的要求,这位书写者才不得不将自己的名字也做了假名化处理。

“你看出来了啊……”菱湖鹤见听到我的回答,终于是点了点头。他在这次考较中,同时衡量了我的三种传统文化的功底:辨认古文字、辩读古音古文、确定出处。好在我终于没给自己的家学丢脸。

附:阿波文字一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