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望海大学百年校庆晚会上的“疑似枪击案”,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在各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下,事件疯狂发酵。

谣言接踵而至,和往常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么离谱的谣传,都能激起人们热烈十足的讨论,在网站上,有关这一事件的讨论动辄都是9999+的回复。

不过也和其他任何事件一样,一段时间过后,这个热点已经被消费地差不多了,关于事件的讨论便销声匿迹。最终的事实究竟如何,早就没有人去关注,人们在随意发泄一番后,一切又变得风平浪静起来。

数月之后,当楚风在办公室整理“望海大学晚会枪声案”的案卷,霎那间便觉得恍如隔世,这个案件带给他的震撼,足以让他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还有那名叫做刘枫的家伙,他永远忘不了……

案件的名称一开始定的是“望海大学晚会枪击案”,后来才改成的“枪声案”,因为在后来的侦查过程中,任凭找遍礼堂的任何角落,也没有发现半个子弹壳,寻遍所有到会人员,也没有任何人受到了枪击。

以下是数位证人形容枪声的证词。

第一位是一名中年商人,标准的成功人士,西装革履,成熟冷静,手上戴着价值几十万的劳力士金表。他是这样形容的:“晚会突然停电,接着我们就陷入了混乱,在慌乱之中,我只感觉像是听到了类似红酒瓶被拉开的声音,就是用开瓶器猛地一拉……不过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枪声,因为它是在太细微了,但接着就传来人们的无休止咆哮,简直把我的耳朵都要震聋了,而我则全程保持镇定,让身边的人有序地排好队,离开会场。”

第二位是一名惊慌失措的女士,她对办案人员说道:“啊!我听见了!我真的听见了,是清晰的枪声!太可怕了!和电影中出现的一模一样!而且枪声不止一次地响起,响了许多次!是机关枪!这一点我可以确信!我们都害怕极了,天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想我以后都不会参加任何晚会了……”

第三位是一名舞蹈表演者,她当时正在后台卸妆,她的证词是这样的:“停电的时候,我正和工作人员在一块,好像的确实有一声啪的声音,就像是竹子裂开一样。接着传来许多人的尖叫呐喊……工作人员让我们赶快从后台撤离,所以我们是第一批听到那个声音后走出会场的人。”

第四位是一名七旬教授,直到礼堂恢复供电他才惊魂甫定,他一直待在礼堂中,证词里是这样记载的:“我当时坐在礼堂的前排位置,不知这么突然就停电了,接着我听见有人在大喊,枪杀!快跑!但我知道,以我的身体状况,是绝对不能挤入混乱的人群的,所以我索性蹲在椅子下面,等待救援……”

以上四种证词,大致概括了所有参会人员的所见所闻。对于这次混乱,显然那道“枪声”是最大的诱因,加上停电使人们的内心产生巨大恐慌,在这种集体恐慌的情况下,证言证词有很大差异以及不确定性。

比如第一位证人的证词,他就并不觉得有枪声真实存在过,他把这声音形容成红酒的酒塞被拉开的声音,且形容地极为模糊,在楚风看来,他的证词是不足信的!因为他后面说这是一道“细微的声音”,那为何前面强调说用开瓶器“猛地”一拉呢?

还有他显然是在故作镇定,这么说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确可以保持相对的冷静,但他不会去试图控制周围混乱的人群。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如他所说,四周都是人们咆哮的声音,那么人群就不可能会去听单个人的指令,对他人下命令反而会让人们的行动变得更加混乱。

或许他只想在媒体前表现出自己作为商人的镇定理性,给投资人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做出这样的证词也情有可原。

第二位证人是一位正处于歇斯底里状态的女性,这种证人证言楚风看都不会看,一个人只要陷入到歇斯底里这种状态下,任何话都有可能说出口。至于她所说的机关枪,完全是天方夜谭。

楚风比较倾向于第三位证人做出的描述。

原因很简单,她是所有人之中,处境最为安全的一个,她正在后台卸妆,可以随时离开会场,加上身边又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足以保持极大的镇定。

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三位证人说她听到了啪的一声,而且将其形容为竹子裂开的声音,这种形容是极为形象的。

楚风可以确信她听见的声音就是枪声!这个形容其实是一个心理暗示,竹子裂开就像是枪膛正在推射子弹!因为在证人心里,她已经坚信自己听到的就是枪声,但说的太过直白,又怕会惹上一些麻烦事。

【如果有书友喜欢看小说的话,可能会发现,这一章其实是在致敬(绝对是致敬,全特么是致敬)爱伦·坡的《莫格街谋杀案》,在此我也由衷向大家推荐他的一篇短篇小说《丽姬娅》(这个貌似有不同的翻译版本),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最最最好看的短篇小说,没有之一!!!不容错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