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和父母一家三口,与外公外婆加小姨住的老家是在同一社区,之间间隔也不算远。但比起爷爷奶奶那边,以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还是挺困难的——我挺困难独自步行到半边街去看望老人家,哪怕每周周日中午,只要老爸没有额外工作事务,开车去往半边街那儿吃顿饭,陪父母说说话,我也不好是坐车陪同他一起去,毕竟社区里都是老熟人,撞见了惹得楼下的谈资,爷爷奶奶偶然听到了,心里不是滋味啊……

所以在我出院回家,日常在家做些简单的康复训练的时日里,偶尔爷爷奶奶会下午过来看望孙儿,陪我聊聊天,总比手机通话见不到面强上一些。而可能也是外公有了肺癌中晚期,多少有生命危险,加上爷爷奶奶本身也有高血压这类老年病,年纪也一年比一年大,近是担心自己来回步行、上下楼梯看望我,一失足,后果反倒可能严重;远一些,希望晚年能和孙子重回一家,我妈——他们儿媳妇辞了工作在家,日常生活的起居饮食之类的,也有中年妇女照应,老年人能轻松挺多。虽然老妈之前从来都没干过厨房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宜,让她十天半月熟练掌握怕是挺难,但适应期总是要给的。

老妈也不是没考虑到这方面:老社区有老社区的好处,熟人加老同学,必要是可以互相帮助;下午、晚上,人数够的话,老妈也能下楼打打麻将娱乐一下,也是避免在看电视剧、刷斗音的话,会影响到我的空间。但出于母爱,她表示上述都能推后考虑——既然想到章启轩出现在半边街会引起社区熟人的议论,那么同样,在南柴这边已经有走动,已经有好事小人知道了。我本身是觉得有些许别扭,但还没到难受、膈应的程度,老妈为我着想,之前有提议搬离南柴。

我们一大家子说来也凑巧,当然现在看来有些负面的意思哈:我姑姑姑父生的小弟弟不幸去世,小姨目前还维持单身,这一圈第三代就我一人,现在还落下偏瘫状态……老妈预先有这样的想法:两房换套电梯房,面积大些,最好有三室。那样爸妈一间,爷爷奶奶一间,我单独一间小的,正好应下了陶丽照顾老小的条件。刚才说的“两房”是指南柴三楼,外公外婆家那套,以及爷爷奶奶四楼那套,都是老房子嘛,但半边街是离附中初高中老校区都近,南柴则是离我们n市老火车站近,而且也有站前小学,名校资源丰富,出手应该不算难,价格也不会低,就能缓解一点近两年突然涌上来的、不小的经济压力了。

外公的病情还在持续,我们是一家人,当然是希望外公的肺癌能治好,外公外婆的那套老房子卖掉,也不是意味着无家可归——小姨近些年也是一心拼事业,钱挣了不少,车也买了,小房子也买了。公寓楼,还是两层小复式的结构,意思是住父母加小女三人还是什么问题的。如果外公外婆念旧,更愿意住南柴的话,我和我爸妈现在住的四楼房子也可以腾给他们住;如果愿意跟小姨一起住,那对于老爸老妈是更优的情况啊——我和爸妈现在住的房子可以出租收租金嘛,增加账上现金流动余额,避免火烧眉毛的状况在未来再出现,这是我一个成年不久、对社会了解不深的少年,稍微深思一会,不难分析出来的道理。

但爷爷奶奶却在不久前买了新房子……爷爷奶奶不像外公那样,除了衣食住行之外,也有烟酒;买部碟片机,南柴附近就有买、租影碟的,外公买、租来看电影电视剧还挺频繁的……意思是我的爷爷奶奶虽然是传统城里老人的代表形象——比外公更能省钱存钱,不乱花钱,但他们也老了,惰性的占比更多一些了,不会想着像中老年人那样,社区里送送奶、送报纸、甚至是保洁员……爸妈他们也不会同意他们辛苦干这种体力活的,也不会想着学学新技能,敢去股市、基金投资这类金融行业尝试,所以银行账户只是活期存款,有钱也不是指数般地上涨。

言下之意,老两口买新房子,是拿半边街那套老房子做了抵押贷款的,这种情况似乎还不够,还向姑姑姑父那边借了点钱,这……就挺麻烦的了哈?虽然还款压力不是那么大,但爷爷奶奶那边还有日常生活开销,流动资金进一步压缩,而且把老妈的想法一下打成泡影——计划不如变化快,说得是真不假啊。爷爷奶奶那套房产已经做了抵押贷款,那老妈前面的计划就实现不了,少了一套房周转,不单是不能收租金的问题……毕竟现实又不像爽感游戏里那样,买了就能一步到位的那种,手续、交接、装修……那段时间里我和爸妈不受我之前谈到的,那些骚扰的话,三人住哪?

而且……我虽然是对亲友师长的感情态度,面上可能看得没那么热情高涨,但他们得相信:真心实意对我的人,我肯定是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有机会加倍奉还的。我能理解爷爷奶奶的做法:当时我还没有血管瘤破裂发病,但父母双边,先前也说了,直系第三代就章启轩一个,那么遗产多半也是给我的,哪怕爷爷奶奶一贯是比起大儿,心疼小女,隔代亲还是有的,何况现在我还出了这种状况呢……

但牵涉到姑姑姑父,他们知道我爸妈条件挺好,可现在我处于困境、弱势的状态;知道家中第三代就我一个后生,可姑姑姑父……他们那段生养亲生儿子,却不幸挺快,我表弟离世的经历,作为他的父母,姑姑姑父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嘴上不说,面上藏着,但心里肯定是悲痛欲绝的。一直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再生育的念头,也没有领养非亲生的意思。

我对他们是有同情、怜悯之心的,他们在日常的周末、大小节假日里与爸妈小聚,也是对我挺友好、挺喜欢,一些零食、喝的……也愿意给我、给爸妈带点过来。但……怎么说呢?我理解到的是姑姑姑父他们会把我当作亲戚孩子之上、血亲关系之下的关系看待,我在他们眼里……虽然年龄段与他俩自己结婚时长相比,差距还挺大,但他们是想把我视作自家孩子亲近——我是觉得我爸、我自身都能感知到这一点。哪怕深刻目的不是那么单纯,毕竟现在无亲生子女,老了面临小家无后,尤其姑姑,毕竟从身上掉下来的活肉,不久就逝去,悲痛万分继而产生的些许扭曲心理,自己更自私自利一些——想通这一关键,当然能宽容。只要不是损人,触碰道德、法律底线的行为,冷静下来,毕竟互为亲人,理论上坐下来是有商量谈拢的空间的。

但我的母上大人,总体来看这几年是亲生儿子差点没命;自己父亲目前肺癌住院治疗,短期不知命运好坏,只能心里不断祈祷;时间段又碰上更年期,心情容易烦躁。近期资金周转、房产安排又不顺她心意,以老妈现在的心态,八成会觉得:爸妈(我爷爷奶奶)买新房时,居然向小女——现在是冯家人借钱买固定资产,未来不会引发家庭纠纷?我是认为正因我脑出血在爷爷奶奶出资买房之后,父母才有较充足的资金救我和外公,而不是像电视剧里比较经典的一大桥段:家里没钱,家中血亲大病住院急需用钱,于是小家中坚力量或变卖一些资产,或者外面找人东拼西凑,甚至跪地哭腔……

我想想也于心不忍。虽然现在看来,是马后炮,老妈也不会整个昏了头脑——还是明白,是“自己儿子的爷爷奶奶帮自己丈夫省笔钱,更顺地去忙事业”,也就没法当面冲丈夫的爸妈生气,而且是有额外的气,只能夫妻内部消化了,代价则是家庭气氛微妙,深夜偶尔听到隔壁房间或大或小的争吵,重点是听不见具体的前因后果,也就没法自我判定谁对谁错,次日我还得装憨不知,就算有不少老爸老妈,任意只一人单独在家的时间段,也不能向他(她)询问情况,只能闷着不语啊——这回过头来,情绪的波动,章启轩并不“镜水”,不就产生了扰乱写自传的心态?不说一天只字未动,起码是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囤稿的效率吧?更别说签约、定上架级别,按月有点稿费收入——那种想法,反过来会使自己心理受挫,落差变大,又一次陷入低谷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