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鸡年,春节在一月份就开始了,比起其他年份来说,算是挺早的了。既然正月初一来得早,意思就是说阴历的、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就要随着到得略早一点……不过话说在我小时候,具体一点应该是在我刚进小学一两年吧,虽然性格比起其他多数男同学,已经是挺内向、羞涩的,但回过头来看,那其实是闷骚的苗头了——一年的上半年,毕竟是过完年之后开学了,假期中内心玩乐的喜悦程度还没很好地平复下来,所以挺自然地,就惦记着后面能有什么节日。小学寒暑假的时间会比初高中略长,所以以前会错误地认为元宵节也是节假日,然后有更天真幼稚的想法,觉得三八妇女节……能见到的老师大多都是女老师,那她们妇女节休息一天,连带着我们学生也跟着歇一天,多爽啊?当时好像完全没考虑男老师的问题,想到了也这么觉得:“有特殊待遇,蹭女老师的假期福利还不香?硬是要把我们学生拽出来上课干嘛?”后来知道压根就没三八妇女节的假期,包括现在,真正想起这个可笑的想法,内心都会觉得羞赧呢……

说回今年,过了春节后的第一个小长假是清明,主要是手机上看了日历才突然发现……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4号?!日期和节日本身的意义出奇地匹配哈。虽然还没到清明节,而且在我记忆里,家里人到梅岭墓园祭扫献花,也就只带我去过一次,但或许是我喜欢语文、古诗词的关系,我对清明节的印象还是挺深的(官方吐槽:不是去年你与黄思语她们去放假玩乐的缘故吗?),而在3月份,突然听到一耳朵,不是光回家讨论啊,晚上在外公外婆家吃晚饭时,长辈们能把这个话题摊在明面上讲。

还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到邓家那儿拜年吗,大外公是不在家,在医院里的。大外公前些年就有糖尿病,那肯定是要长期吃药、饮食有忌口的了,这趟住院说是全面检查,但年前的最近一趟住院,我听了家人的表述,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之前就是咳嗽、感冒,人不舒服。”只是这样的简单病症……就选择住院做全面体检?!我心里一怔,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或许也跟在这之前,看到今年清明节是4月4号有一定关系。其他人不知道是不是也顺着我的这条思路想的,但似乎有人也意识到关键所在,老妈带着惊讶的语气问道。

“哈?!咳嗽感冒这种轻微症状,都要做全身检查了吗?”

“看样子是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得更厉害了……”老爸深吸一口气说道,“加上他本身也是我们这一大家子人里,年纪最大的一个,糖尿病又需要忌口,许多东西吃不得,营养跟不上,这才是恶性循环。”

“那现在怎么样?体检报告出来了吗?”小姨问外婆,通常外婆算是内外传播的信息口,毕竟大家族群体的群聊,老人家比我们年轻人更有机会、花时间去看。但外婆这么说:“家里……邓家那边也没有说大哥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像你姐夫这样的那样,有基础病,好些年就这么硬顶着了,健康状态容易被拖垮,小毛病都得住院治疗了。”我想想没开口,心里有忐忑——毕竟到了这种轻症都要住院的情况,会不会今年的清明节,就有大公公亡灵安息、升天的一份意义呢?当然,没有脱口说出去,不然以我们算是隐藏的家规,我可能得挨在座家长一人一句骂。

“希望尽早出院吧,如果真的是他们说的那样,没什么严重的附加疾病,不是隐瞒着让其他家庭那么担心,那当然再好不过。”外婆说,她会时不时关注大群里的消息,大公公的身体状况,偶尔她也会向邓家几个亲属问问情况,关心一下。我前面说的“不祥预感”,其实在我身上就是墨菲定律的表现,只是……好像也从我脑出血住院之后,它对我也没那么适用了。或许意思是:毕竟此镜水非彼镜水了,偏瘫了,所以自己一些预想也不那么灵光了。

大外公,像大舅舅他们说的,没有表现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清明节也没有出现大外公所谓过度治疗,体质愈发虚弱无力,最终去世的情况——还是有机会,受种种折磨存活住的。而我这回康复训练的正式收尾,则是在清明节假期之后、五一劳动节之前,不像去年那样,初级训练,自己又在六个月之内,所以一些练习虽然不算太难,但会比这趟更多,这次时间就比上次略少了。

“比起第二次一开始的身体状况,确实没有去年恢复得更快、更有效啊。”在康复中心,下午跟认识的病友、医护人员真正道别——估计今后都不会像轻症患者康复基本完全那样,日常还会到康复中心这里跟医护人员聊天——我和老妈坐电梯下楼,老爸开车已经在楼下等我们,接我们回家。在车上,老妈这么说道,语气里、表情上,还是带着挺明显的失望意味。

“偏瘫康复的一般情况,我们也都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了,没必要因为这个觉得失望……”老爸说道,“不然让牛崽觉得这次没做好,心里内疚、自责情绪增多,后续还影响居家自我康复呢。”短暂停顿一下,然后脸朝向我,我也看向他。

“居家康复,主要是让你在医院取得的康复成果不退步,取得成效的话,虽然你已经过了黄金康复期,但你自己,包括我们家里人,也都要相信医生说的话:‘努力训练未知时间,还是会有相应进步的,只是多少的问题。‘我们也要在心底保留着一份期望,你还年轻,未来医疗水平肯定是不断发展的,而偏瘫又不代表截肢断腿?”老爸对我总是用一种挺轻快的态度来沟通、交流的,“明白意思了吧?不要中断相关锻炼,家里人也会努力挣钱,不断关注康复机会,为你提供可能性,怕的、不应该的就是自我放弃,没有坚持的信念……我们今后一起加油,ok?”

在理性思维下的言谈表述方面,老爸是比老妈优秀挺多的,放宽来讲,他和他的爸爸,我的爷爷,就性格来讲,我们三代男丁算是培养得不错了,关键其一也是得益于我从有儿时记忆开始,到初三那年爸妈他们买了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搬离半边街,中间不算短的时间里,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对我的直接或间接,潜移默化的影响,确实与他们教育老爸有共通之处吧。虽然爷爷奶奶在我记事之前,好像就有高血压了,爷爷在我小时候(不记得具体在哪年)还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而老爸,喝酒抽烟都占,公司体检的结果是血压、血脂……各项指标还没到“高”的程度,但也谈不上“正常”、“低”了,加上他本身也没有戒烟戒酒的意思,估计过几年也会陷入长期服药的状态吧。

至于我……虽然医生跟我,跟我的父母两边的家人都有说过:少年的脑血管瘤是先天的,不然细胞化验显示是恶性的话,血管瘤长得会更大,破的时间会更早。但以他们的思路,既然想到是“先天”,以他们的性格,就会把我偏瘫的责任往自己身上各揽一部分,我这时应该庆幸自己的性格是继承父系更多,否则在我住院前期,内心最痛苦、绝望的时候,把压力当过失,无脑推压给生父生母,那他们的心态就会比现实更不好受,分支会出什么未知的结果……在这个大致灰暗的环境里,我也不敢多想、往远处猜了;至于老妈,虽然她在我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中,打骂说教的次数我肯定算不清了,但心里明白:恨意是绝对谈不上的,厌烦的情绪也在我住院的大多数时间里的陪伴、细节上的照顾……淡化了很多,今后老妈和我相处的日子也会越积越多,有住院期间她给予我很直接、很难无视的温情作基垫,相信我和她的感情也会往正向、阳光的方向不断发展,不会因为这个推断,造成一家人抹不掉的隔膜的。

“回家吃的这……那顿晚饭,我一……以茶代酒,向家人道谢!”

“哟,有意思……不过要什么以茶代酒啊?你喝酒是啤的,在家陪我们喝的时候也顶多一瓶,特殊日子就喝着庆祝一下咯,以茶代酒那是你妈咪她们的选择,你发什么nia?你母上大人也不会让你从今往后都滴酒不沾的吧?”

“是啊,特殊日子,不过分的话,大家开心就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