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国回来,众人本打算马不停蹄地赶赴吴、楚等地,继续巩固中原周边地区,却被校司留住,原因很简单,要着手划定郡县。

事儿是一件接着一件,几个人来不及休息,赶紧去校司参加会议,老师们主要有两种意见:用秦制或用汉制。

从最为直观的角度看,秦制行政区划相对简单,而汉制则更细分一些,一方面秦国统一之后依旧继续开疆拓土,行政区划多有变化,毕竟是草创天下,很多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汉制分得细,也方便管理,却因为有大量诸侯王的封地而显得很乱,一郡之中往往还有郡中之郡,而这么多郡就需要有更多的郡守、郡尉、郡丞等官员,他们一时间尚找不到这么多靠谱的人才,让不靠谱的人来治理,反而辜负了百姓对新法、新政的期待,甚至会导致叛乱。

一番比较之后,大家还是更倾向于先用秦制,然后广纳贤才,逐渐过渡到汉制,毕竟这个时代很多地方还是地广而人稀,又遭遇战乱洗礼,恢复生产才是重点。

看着图书馆中拿来的历史地图集,御风才知道历史书中说的秦三十六郡只是最初的区划,后来不仅多了桂林、南海、象郡,又将江南一些郡进一步细分,形成了四十八郡,然而由于秦朝持续时间太短,许多东西还未成型,天下已然大乱,因此连这四十八郡的名称中都有一些是后人推测出来的。

细看起来,赵国故地有巨鹿郡,恒山郡,上党郡,太原郡,代郡,雁门郡,邯郸郡,现在邯郸郡还在赵国的控制之下,雁门郡所在尚是匈奴袭扰之地,归属未明,太原郡虽然现在还没有归属傅阳,据说晋国旧族试图在这里重新立国,到时候不妨将太原郡一分为二,一半交由晋侯管理,一半归傅阳直辖。其余诸郡,已经在控制之下。

魏国故地,河水之北有河内郡与河东郡,河水之南,有砀郡、东郡,这些地方如今全数成为傅阳领地。

燕国故地,有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这些地方都还未有归顺之意,其中上谷、广阳、渔阳算是燕国领地,而右北平以至于辽西、辽东则还在狄人、夏人杂居的状态,狄人受过傅阳恩惠,倒是不抵触,但中间隔了一个燕国,还是要从长计议。

接下来是齐鲁故地,济北郡,临淄郡,胶东郡,琅琊郡,除却临淄之外,其余三郡皆被掌握。

淮水一带,是傅阳发迹之地,有薛郡,东海郡,泗水郡,其中泗水郡便是傅阳城所在,算是京师畿内之地。历史上只有霸王项羽定都彭城,却没能维持多久,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概念中,唯有关中、河洛才是王气之地,如果不是形势所逼,关中是国都的不二之选。

因此,傅阳被暂定为东都,和西都咸阳遥相呼应,学院必然不可能搬迁至关中,东都地位尤其重要。

韩国故地三川郡,颍川郡皆归属傅阳旗下,此二郡受洪水灾害甚重,基础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人口锐减,急需建设和补充。

楚国故地有陈郡,南阳郡,南郡,衡山郡,九江郡,前两者已在傅阳治下,南郡是郢都所在,暂时还是楚国势力范围,而衡山郡,九江郡则是夷夏杂处之地,还需争取。

江水以南,是吴、越所领与百越蛮夷部族之地,有故鄣郡,会稽郡,闽中郡,长沙郡,庐江郡,黔中郡,以及中原势力还未曾到达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在这个时代,征服如此偏远多山的领土十分困难,属于暂时还顾及不到的地区。但熟悉华夏历史的都知道,江南地区自然条件良好,适合种粮,发展蚕桑,而且是人才辈出,是华夏的粮仓与人才库,时至今日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经营江南是极为必要的大计,未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巴蜀之地,自然是巴郡和蜀郡外加一个汉中郡,他们已经将御风当做太阳神本尊,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推行新法,应该不成问题。

秦国故地,有内史——也就是关中平原核心区域,以及陇西郡,上郡,北地郡,九原郡,内史和陇西还在秦昭王的控制之下,上郡和北地郡属于边疆地区,秦国势力衰退之后,不知现在情况如何。而九原郡如今还在匈奴手中,是华夏与匈奴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

一看地图才知道,满打满算,如今傅阳能够控制的地区,连秦王扫六合时的一半疆域都不到,只能说基本掌握了中原,任重而道远。

仅是中原之地,就需要二十多位堪当郡守的官员,现在还差了不少,寻访人才的计划还要继续,不过华夏大地历来不缺贤人,谁说只有历史上有名有号的人才能治国?从民间举贤同样可行。

秦国制度中,有些郡领地过大,很难管辖,完全可以和旁边的郡匀一匀,平衡一下。比如薛郡包含了薛、滕、鲁国旧地,如果只以薛来命名必然引出争端,因此参考了汉代的名称,由于这一带位于岱岳泰山之南,叫做山阳郡更为合适,其实汉代的山阳郡并不在这个位置,但也只能借用一下了。

郡县的划定细节还需要再商量,而接下来的战略,还需要再商议。

第一步当然要巩固中原,而后应当趁热打铁把秦国的问题解决,秦人虽然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想必也不会束手就擒,或许还要再次进行战斗,只不过战争的规模不会太大,御风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地战胜秦国,让他们心服口服,顺便把他们的人才也吸纳过来。

北边有李牧、廉颇在,至少防御匈奴应该问题不大,现在还不到伺机决战的时候,而且按照汉朝对付匈奴的办法,也不应该一味地求和或求战,想办法分化他们,击破一部分顽抗者,吸纳一部分再同化之是个不错的办法。

而江南地区他们完全可以提前开发,有了物质和经济基础才能谈更大的发展,用个现代的词来说,就是双核驱动,中原、江南同时发力,将华夏的生产力显著提升——这就需要拿下吴、越二国。

剩下的燕国先不着急,让他们苟一苟也没坏处。

就这样,大家基本定下了先取关中,北防匈奴,辟地江南,最后兼并燕国的战略方向,迎接崭新的时代,必然需要做诸多准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