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可是位不可多得的贤君,虽然不能让他再继续保有那么大的领土,但将其封为诸侯,能够起到安抚晋地百姓军民的作用,另外像赵鞅这样的贤才不妨一用。

一行人来到公子重耳暂时落脚的肥邑,二人见面开始论道,御风在车上已经和小雪、梦琳、燕笒三人合计过该怎么说,毕竟作为诸侯,谁也不想被剥夺大部分土地,好在重耳如今并非诸侯,只是个流亡的公子罢了。

大难之时,一切从简,但御风对待重耳的礼数还是周全的,《春秋》是傅阳的必修课,而在《春秋》的记载中,晋文公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将晋国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没忘了收拾那些曾经瞧不起他,待之无礼的诸侯。

以如今的傅阳的实力当然不会害怕重耳可能带来的威胁,但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得多,只不过是一些繁复的礼数,赠送一些慰问的物品,见重耳自己只有牛车可用,御风将自己的车马一并赠予他。

从这一个细节也能看出,重耳此人不一般,自己做牛车,让属下架着仅有的几乘马车寻访,现在看来这不算什么,但在这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时代,君主的面子可不仅仅是面子问题,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能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时代,身份地位与他人的看法经常是有决定性的,臣子、百姓愿不愿意跟随你,往往看的就是个印象,有些人行为怪异或者畏畏缩缩,观之不似人君,即便机缘巧合登上了位置,多半也要被赶下台甚至不得善终,因此即便只是公子,也要保持君主的“范儿”,让人觉得他有德有行,足以担当大任。

做牛车这种事是很丢人的,但重耳愿意让出马车来做更有意义的事,在列国贵族死到临头都不肯放弃奢侈享受的风气下,着实算得上难能可贵。

御风先是赞美了公子重耳的器量非凡,正如王孙满那句“在德不在鼎”,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毕竟都是外在的象征,而真正可以聚人心,成大事的是德行,正如昔日舜帝重华,“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

然而御风并非要和重耳讲儒家的恢复周礼,周礼中的许多已然落后于时代发展,盲目复古同样不可取。

除了像之前一样讲述东周混乱的根源,御风也言说北方匈奴诸胡虎视眈眈,大有趁乱夺取中原之意,诸侯再这么自相攻战下去,只能让他人有可乘之机,因此必须建立集权的制度,上下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源,才能应对未来的危机。

因此,列国诸侯以后只能拥有三两城邑的封地,且需要参与到变法革新中来,共同发展生产,富国强民。

公子重耳负雄心壮志,显然不希望接受这样的安排,但自己现在没有实力,到处流亡,又有什么讲条件的资本呢?

接着,御风抛出了重磅信息,天命。当然他并不是吹嘘自己是什么天命之子,那都是糊弄人的,御风要说的是《玄衍册》中的内容,晋国的《玄衍册》中,满打满算只有四十余位君主的名字,这还不包括以唐叔虞为代表的晋国始祖,以及早已入土的历代先君,当然还有在战乱、内乱中丧生的公子等等。

如今,有资格继承君位的不知道还有没有十人,尚未出生得名的不知有没有五人,以此观之,五十年乃至百年之后,何人可为晋君?与之同理,秦、楚、齐、燕皆然。

《玄衍册》是天命意志的最大体现,它有尽头,不就是说明这些诸侯世家很快就要无人可以继承了吗?

最令重耳震惊的是,作为他国的储君,列御风竟然能说出晋国《玄衍册》的大致内容,他推测得一点不差,就重耳知道的消息,《君册》名单上尚健在的继承人不过九人,尚未出生命名的仅有一位“静公俱”而已。照此估计,的确过不了百年,晋国就将消亡,想不消亡也不行,妄立《玄衍册》中无名之人为君将遭到灭顶之灾,许、卫二国前车之鉴无人不知。

所谓“天命难违”,如果只是外部敌人强大,尚可以韬光养晦,徐图缓进,忍时耐时,总有成功的机会,而自己后继无人能怪谁?只能认命。

御风说了这些,公子重耳也没词儿了,他是见过《玄衍册》内容的人,无法否认,就算否认又有什么用?

他表示愿意遵从傅阳的安排,治理好自己的封地,希望在百年之后还有人能延续宗庙祭祀,不至于断绝。

这样的要求当然可以满足,御风还当即允诺,即使未来晋国没有了继承君位的人,其宗庙规格仍按照诸侯的待遇,公室的子弟亦可以入朝堂为官,唐叔一脉,定然不会断绝。

公子重耳施礼道谢,御风回礼,当他提出想要赵鞅出任郡守时,重耳欣然答应,他的考量应该和秦穆公任好差不多。同时愿意在傅阳为官的还有赵盾,这位也算是个治国能臣。唯有狐偃几经考虑,还是想留在重耳身边,人各有志,也不好勉强,总得给重耳留一些可用之才。

车队继续出发,路上又遇到了接收赵地归来的百里瑶光,御风之前专门跑了一遭赵地,把剩余的息壤小珠给了她,瑶光依计行事,将原本是赵国的河间、巨鹿二地收服,如果她愿意的话,连邯郸郡都可以一并收了,但也要给赵侯一个容身之所不是,因此她只是帮忙退了洪水,没有进一步的土地要求。

燕国由于地处北境,此次没有遭灾,因此暂时还不能和他们起冲突,等天下大势基本底定之时,再收燕国也就简单了。

再向南行,又遇到了晋国名臣里克,这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见赵盾、赵鞅都跟随了傅阳,干脆一起吧,在这个乱世之中,傅阳是能够让他们一展抱负,何乐而不为。

新来的贤士都去东郡待命,御风等人返回傅阳,一回到学院就听到另一个好消息,申公巫臣听闻傅阳在积极开疆拓土,率南阳郡脱离楚国,自愿归属到傅阳旗下,这下可好,连郡守都是现成的。

前后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努力,傅阳的领土已经达到了方圆四千里,天下格局为之一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