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在历史上如一颗流星,年少成名,出身名门,是名臣甘茂的孙子,自幼被誉为神童,十二岁被拜为秦国上卿,而后忽然消失在记载中,成为一个谜团。不过在秦国从政,不论是变法的商鞅,还是武安君白起,上将蒙毅、蒙恬,能全身而退得善终的真心不多,甘罗的消失并不意外。

历史上甘罗最为辉煌高光的时刻是出使赵国,以连横之法劝说赵王先献出河间一带五座城邑,又要赵国攻打燕国上谷郡,取得城邑三十余座,二国分之,秦国得到十一城。甘罗仅是凭借秦国的威势,运用谋略和外交手腕,不动一兵一卒,便从赵国得五城,燕国分十一城,绝对是空手套白狼,也算得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案例。

从仅有的记载看,甘罗是一位年少成名,却又迅速陨落——具体是政坛上的陨落,抑或是生命上的陨落不得而知——的纵横家,类似于苏秦、张仪那种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的辩士,说白了就是耍嘴皮子有本事。

倒也不能这么说,以大家在列国世界这几年的经验看,诸侯公卿谁也不傻,哪儿有这么容易骗?作为使者,你的行为举止,言谈气度,学识见识,对天下局势的分析,利害关系的辨别,可不是随便找个贫嘴能说的家伙来就可以做到的,现代世界那些专事坑蒙拐编搞传销的大忽悠如果来列国世界当使者,有一位算一位,能活过两天算他们有本事,多半是要被割耳,刖足,削鼻,下油锅的。

而他们面前的甘罗年级显然要大一些,细问之,已经年有十九,虽也是年少成名,却在“内卷”到了白热化的秦国无处施展,只能在甘茂、樗里疾的推荐之下,来到魏国做官,治理管城一带,颇有政绩。

虽说成功要趁早,但的确需要成熟一些才能担当重任,十二岁的甘罗成为上卿但迅速消失于史册,十九岁的甘罗从普通的邑宰做起,反而锻炼出了更多的能力。

令人比较欣喜的是,甘罗对秦国的严苛律令以及大肆扩张的政策很是不满,这也是因为亲眼目睹了普通百姓遭遇战乱的悲惨生活受到了触动,一将功成万枯骨啊,一直身处高位的权臣贵族们是看不到这些的。

为什么领导干部一定要去基层锻炼,御风现在更明白其中的意义。

听闻傅阳列御风一夜之间退去洪水,甘罗佩服之至,反复要求和他见面,由于年龄相仿,二人交流起来也很愉快,虽然他的能力和威望还不足以直接被任命为郡守,但做个副手积累经验,他日必有大展宏图的一天。

接下来和御风见面的是西门豹。

西门豹治水,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广为流传,摒除河伯娶亲的陋习,打击过度的巫祝之风,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对百姓讲信用,身体力行,被后世奉为贤大夫的代表人物。

与许多王朝一样,这样的清官贤士不但得不到重用,反而会被排挤贬低,西门豹也没能担任更大的官职,在列国世界,他的仕途境遇亦是如此,辛苦做事的官员,远不如那些溜须拍马,行贿魏侯近臣的吃香,因此这些年来一直做邑宰一类的小官,郁郁不得志。

御风他们更看重西门豹,因为他能在战国时代不迷信巫祝,带领百姓治水,是个真正的实干家,在耍耍嘴皮子就能封侯拜相的时代,有多少人愿意勤勤恳恳地去做建设呢?西门豹就是这样的人。

一番交流下来,御风能够明显感觉到西门豹胸中的愿望,百姓安居而乐业,国家太平无战乱,实干清廉的官员可以得到赏识……

御风当即表态,他心中的天下正是我们傅阳人要建设的样子,如果他不嫌弃的话,希望能来傅阳为官,治理一城一地乃至一郡,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更是要借此告诉天下贤才,为民做实事者必能得到重用。

西门豹喜出望外,当然同意,御风本想让他出任河内郡守之职,小雪及时读出了他的想法,悄悄在旁边提醒他先不要着急任命,先有一个意向,具体的指派日后再定。

御风明白小雪的意思,让西门豹与甘罗二位先去东郡孙膑处熟悉傅阳的律法,也顺便帮孙膑处理一下政务。

最后见面的是春秋名相百里奚,作为曾经上党大战时的对手,百里奚很想了解傅阳这个神秘的国度,在齐国的时候经常听说傅阳的事,又让他产生了某种向往,希望去真正的看一看,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如今机会来了。

按照百里奚的能力,应该给他更高的职位,但一切要凭功绩,无论是谁都要符合规则才行,因此御风说,准备让他在大灾之后掌管一个郡的事务,百里奚欣然应允。

去了一趟饶安,招募来三位贤才,可谓收获颇丰。

回去的路上有一车队与他们相遇,车上下来几人,说是见到是傅阳的旗帜,专门来拜会。

双方都很惊讶,车队中为首的是两位名士,一为狐偃,也就是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子犯,另一人为赵鞅,这可是历史上晋国的大才,二人在晋国覆灭之后,都跟随着公子重耳流亡。历史上是赵鞅的五世祖先赵衰陪同重耳流亡,在这里却变成了赵鞅。

列国世界中,韩、赵、魏与晋国是共存的,因此并非赵氏、魏氏的名人也有了分化,一部分跟随三家独立成为诸侯,还有一部分人继续忠心效命于晋侯,赵鞅就属于后者,他认为这种背主自立的事情违反天道,一定会受到惩罚,故而不愿意跟随。

结果万没想到,背信弃义的三家还没有灭亡,自己效力的晋国却被常年的盟友秦国一举击败,晋侯被杀,公子亦多罹难,只有重耳等几人得以逃离,一众人寄居于齐国。

这次洪水之灾,重耳等人居住之地地势较高,在岱岳(泰山)附近,幸得躲过一难,但他们也深知齐国难以久留,正打算着与傅阳接洽,没想到在这儿就碰上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