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相当于是一个简易的退水还田工具,不需要每次都冥想半天,竟然还能批量生产,神物还真就是效率高。

第二天一早,大梁城的军民百姓都惊掉了下巴,洪水变桑田,这是说变就能变的吗?如今无论谁给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即便是听起离谱的解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亦会深信不疑,而御风他们正是要给百姓这个解释。

小雪一再和御风说,不要过度神话自己,华夏人可以敬鬼神,可以对某些超自然的事物保持敬畏之心,但我们拒绝能做任何神明的奴仆,这是华夏人的民族特性。

“我懂,放心。”御风有时候一讲演就上头,口无遮拦容易造成负面效果。

这一次,他直接告诉百姓,之所以能退去洪水,是自己取得了传说中的息壤,上古之时鯀用它来治水,用不得法,反受其祸,二今日天下再蒙大难,用息壤可救苍生。可见,非息壤不能退水,须用之有道。秦君笃信鬼谷之术,开启战端,妄用异术,天地失序,故有此大难。唯有拨乱反正,天下一统,方可安居乐业。

御风的话的确说到了人们心坎里,诸侯战乱兼并多年,真正得到好处的只是一些上层贵族,而百姓却承担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后果,谁不想过安稳日子?一会儿又是魏国统治,一会儿又是秦国,如此循环到哪里是个头?而御风给了人们一个盼头:四海为一家。

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谁也不想再打仗了,这次洪水也彻底冲垮了人们对诸侯纷争的耐受,谁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管他源于哪一姓哪一支,是商王后裔抑或周室之胄,血统什么的统统不再重要。

大梁百姓愿意归附于傅阳,御风告诉他们,未来此地由司马穰苴管理,等一个月之内,他便会上任,此次洪灾之后,秦国已经无力侵攻中原,人们大可放心。

按照御风的估计,百万秦军能从洪水中逃脱的至多三十万,且粮草辎重甚至兵器全失,关中之地也成了巨大的湖泊,秦人已经没有争霸天下的基础。

从大梁出发,一行人途经中牟、管城、华阳、郑、阳翟、阳城,进轘辕关入洛邑,又折返东行,恢复被洪水淹没的巩邑、成皋、广武、市丘、荥阳等土地,让百姓回到家园,所到之处无不自愿归入傅阳旗下。

御风抽空还去了一趟东郡,将濮阳、定陶、成阳、顿丘一带解救出来,有孙膑在,东郡损失相对较轻。

大部队无法渡河,于是先行回到傅阳,再北上协助受纳齐、鲁、赵三国旧地,而御风和三位“未来女王”还要去河内,

接下来就是重灾区河内,南阳——这个南阳与楚国的南阳不是一回事,先秦文献中的南阳多指河水北岸,王屋以南之地——这里如今是字面意义的“河内”,幸存的才行都躲在山上,靠打猎与采摘野菜野果为食,曾经富庶之地变为泽国。

御风照例先用息壤退水,再晓谕百姓祸从何起,又应如何终结乱世,得到认可后,约定一月之内派人前来治理,随即转去河东。

逃过一劫的秦军却没能转危为安,洪水吞没了滞留在河曲、蒲阪等平原地带的兵士,军中又爆发了瘟疫,不仅缺医少药,而且连食物都没有,只能是生死由命,等到秦人撤回安邑附近,只剩下不到十五万人,疫病与饥饿仍在蔓延,此时安邑百姓紧闭城门,根本不让他们进入,虚弱至极的秦军甚至无力组织一次进攻。

已至末路穷途,万想不到又是傅阳人来把他们救了,御风用息壤创造出一篇成熟的麦地,又告诉他们自己很快就去拯救关中,并在河水东西两岸搭造了桥梁,秦人休整之后尽快渡河,回到关中,好自为之。

不仅解决了食物问题,燕笒也借助小雪的域外之力为秦人清瘟,虽不能一下祛除病痛,却也有不小的用处。

对敌国兵将竭力相救,即使是以法为一切之先的秦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百万健儿出秦川,本为建功立业,福荫子孙,只落得如此结果,令人叹息,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思考,如此严苛之律令,人怨而天怒,降下大灾,为什么还要逆天而为?

秦人思想的转变还需要些时日,不用急于求成,河东之地很多城邑没有受灾,直接接收怕造成反感与抵抗,小雪提出不如让他们先自治一阵,等大局底定时再来不迟。

……

关中是御风一个人去的,满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洪水,说起来复生者安氏兄弟弄出绿色光柱只有数日,怎么能产生这么多的洪水?他问了问息壤,才知道安成那人早在一月之前已经在河水、渭水上游设置层层堰塞,毒计谋之已久,着实可恶。

这次,他要在大白天行动,让躲于山中的人们亲眼看到奇迹的发生。

在众目睽睽之下,御风来到洪水中唯一可立足的破碎城垣一隅,开始“做法”,人们离得远,不可能看清他手里的息壤,之间从以这人为中心,洪水动了起来,逐渐形成旋涡,漩涡中心越来越大,而水却在减少,后来居然出现了土地,土地上生出了庄稼。

“神降于此!神降于此!”不知谁说了一句,人们纷纷跪拜,御风其实也看不到他们在做什么,做完这一切后,找到一块被洪水冲来的巨石——虽说息壤可以将洪水变为良田,但地面上原有的断壁残垣,被洪水冲过来的一些物什也都保留在原地,留下这些也正好提醒人们放任邪术的危——用化生剑在巨石上刻下事件原委,内容大体上和在大梁城中说的一样,多了几句形容关中破败惨象的语句,以警示后人,写罢随即离去,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整个关中之地用了足足十粒“息壤水滴”才基本得到恢复,至少各大城邑周边的水退了下去,大多数人可以活下去。

秦昭王在绿色光柱冲天而起之时,已经意识到大事不妙,与吴起、伍子胥等人一起躲进了北地郡的山中,这才免于灭顶之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