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想采访瞿叨叨的,我前面也举了手,不过被拒绝的理由还有、道理,我也不好反驳。

“你身为班长,见瞿大大的机会比我们多,怎么正式采访你都抢啊?”

“让我们先,镜水靠边……”

语气并不会听出生气或是更夸张一些的“敌意”,只是正常的调侃,我听着也没啥反驳的——真反驳不成了小心眼吗?与我在社团成员心目中的形象相去甚远。

“榜样”的采访,在我概念里是我天然……不说是“抵触”吧,但也是不感冒的——起码不会像刚才那样,主动举手表示想去。

“很正常的想法吧?谁乐意花时间听别人自吹自擂,自己为了场面不尬,还得适当迎合……”

然后可能被采访者就更得劲儿了,记者听着就更遭罪了……

主动举手的话,一来韩学姐是学姐,得知自己要接受采访,飘得找不着北的概率还是低的,再者我也不是“找准班级中偏上的定位,然后就按这种节奏一直摸鱼”——那种一点自主上进的意愿都没有的人?

“获得四位学长学姐的一致好评,温和地、对后辈提出优质的建议……”这我要是忽视这次机会,我怕真是有颗榆木脑袋。

“采访学姐……因为大一一周晚上大部分时间有晚自习嘛,然后这周日又有锡市马拉松……”副班说道,“我觉得是下周五或是下周六的晚上采访,你俩做点准备,主要的采访问题当然是然然学姐想好的,采访之前也会给你们看看,熟悉一下。”

“你们就负责临时的一些调节气氛啊、自己的小问题啊……大致就这些了,有没有相关的疑问?”

“没有。”

“那就……回宿舍吧,闲聊的话题边走边说。”

街灯下一众人影,也有几人推自行车,陪着步行的人一起说笑:最近有淘到什么好听的歌啊,清明小长假有想好到哪里玩吗?班上有啥八卦。毕竟可能班里人明白,社团朋友日常交集不多,八卦趁热聊才带劲……

啊,话说我们应化1502出了一对情侣了,刘文璋和汪圆,是的同班,并没太在意“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老话。

话说大一下找到情侣,在我看来是时间合理的(官方吐槽:所以你是承认去年不合理咯……),除了大学期间分手,同一个班时不时总会见面,多少会有尴尬,对我来说,“窝边草”至少是我了解更多的,所以要从异性朋友进阶到情侣关系,第一选择肯定不会是外班、外院的女生,哪怕长得有多漂亮、多可爱……

“八卦这种事,老老实实当个吃瓜(柠檬)群众就好,随便曝别人八卦给朋友听不好。”我和文璋虽然是好友,但毕竟不是室友,还没到那种亲密度……

次日,旁观排球五进三的比赛,话说也是卡在排球比赛之间我出了这种身体不爽利的事情,虽然现在没有类似的感觉了,但稳妥起见,我会向在排球社(或呆过)的三名成员提请求: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多让第一场少有上场时间的队员亮相、发挥。(官方吐槽二次出击:想摸鱼就直说,别找理由。)

咳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用这类理由适当划水,问题也不大吧……

最终跻身前三的是化三、应二和应一,应一是有位张毅峰的大高个,我虽然没问,但在我肉眼粗看,应该是比刘义还高一点的(刘义喜欢留发型),而且进排球社的也有,像我这种将将过180的、愿意参赛的也有。他们可是一路过关斩将,首轮没有关注他们的比赛,但第二轮是看到了他们的强劲,包括化三也一样。

话说我们和化三还真挺有缘的哈,活动碰上的机会、场上还是场下的互动都挺多,同学之间也是友好切磋,算是佳话了。而和应一也是同系,经常在同一间大教室上课——另外意义上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了,何况张毅峰和贾辰浩、刘义他们在院篮球队里,挪到排球场的“相爱相杀”……

“无论跟哪队打,都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和谐气氛,这肯定是好事了,输赢大家都开心,享受过程就完事了。”

由于这次我们应二在第二轮比赛轮空,所以定排名的比赛中必须先发,而应一和化三都是勤勤恳恳打满两轮,并不是两支轮空队伍晋级前三排名……

抽签是决定谁跟我们应二打,然后胜者与幸运儿争冠军,两个败者再定二三名——自觉这种循环要比直接循环要公正一点。

结果先是化三跟我们打,时间定在下周。

“你们俩只是拉拉队?”我找上场下的李聪昊和luna,笑着聊两句。

“是啊,我们队员太强了,轮不到我们出场。”

“你们那边是班长大大亲自出马?”

“是啊,手下留情手下留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笑着拱拱手。

“哪里的话,班长亲自上阵我比不过啊,无论身高还是技术……”

排球赛暂告一段落,到20号之前,我过得还挺悠然的,唯一的插曲就是她俩——袁靛和小黄同学又把我叫出去吃饭了。只不过时间由中午换到了晚上,周六在离南门更近的那家白桦林……

略微细想,我是答应她们的邀请。我先不管“如果她们每周末都得出校门happy一下,我该如何重新规划自己的每月开支”,白桦林这个饭店上学期去过一两次,算是震泽路那带美食一条街中偏正式的餐馆了。

菜式是正常的炒菜、炖汤,主食米饭菜羹红糖馒头,而时间定在周六晚上——明天上午就是锡市马拉松,考虑到这点,她俩也不会想着晚上k歌……

“所以这么正式的饭局,应该是有啥事边吃边聊?”

事实证明我的推理还是挺正确的,当然我也没神棍到寒暄几句,吃了几口菜,突然来一句“说吧,找我到这片这么正式的地方吃饭,是有什么事情找我商量吗”……

万一真没啥事,就单纯叫上我这个男同志性别调和一下,周末聊聊天,那我这一问,岂不是后半段全部垮掉?

大致确定了一下明天看马拉松比赛的流程:张意琳和黄思语不是同寝室的嘛,志愿者的站点分布似乎也挺人性化——她和其他几名志愿者是在三食堂附近送水拉线的,虽然挺早就要起床,但不用额外花时间走远路,就还好。

她们的想法是我和她们在宿舍门口集合,就沿着我们日常到二教上课的路线,到三食堂吃早点,看看张童鞋和院里其他班的同学,然后到曲水桥那儿看马拉松选手。

“中午到那儿吃?”

“食堂啊……袁靛你在想什么?还想到外面吃好东西?”黄思语一副气乐的表情,“三月都要过2/3了,你想吃好的还非要拖上章启轩和我,你……”

“就是,宣传啥的都是共同脱贫、共同致富,袁靛作为我们班学号首位的同学,这种行为是在干嘛?”

“共同吃土……”我和黄思语一唱一和,然后三人一起逗笑,气氛是说不清的舒适感。

“啊,说到四月初的清明节……”黄思语目光看向我说道,“我们打算去常州玩两天,你同我们一起去吗?”

“就算给我们两个女生当免费保镖了……不过像镜水这个身材,也不够壮实到给人安全感吧?”袁靛开玩笑说,“黄思语我保护你就行,镜水就当跟班……”

好家伙,也就我脾气好,班长成跟班……变相抬一手你俩的地位是吧?女少口阿。

“你还好意思说?照你先前那种开销速度,我们还能省内旅游吗?”

“月初不是爸妈打钱的时候吗?”

“我爸是两个月寄一回钱的。”

“那就更不用担心了啊……”

“但这支出速度不好算啊,临近劳动节你怎么办?”

……

看着对面俩妹子叽叽喳喳,似乎已经默认了“我会加入”这个选项,而刚才的“跟班”之后没有二度提及,我也就不好追问——她们在“拌嘴”,我边听边琢磨要不要跟两人提改去苏市的建议。

想想还是算了,之前有想过:如果去苏市,主要目的是个人拜访大舅公一家人,而带同学的话,虽然可以借大舅公这边的便利,让袁靛她们少些钱财方面的压力,但对大舅公这边显得不尊重,对同学这边,可能少了“朋友一起出游玩乐”的时间、意义。

“两边都不算舒心惬意。”那还是闭口不提,拜访的事情……拖到五一长假?

“下星期哪天跟谢馨姨打个电话,说明一下,道个歉吧……”

苏省,江南水乡,古代就有诸多历史名城:六朝古都金陵、姑苏城外,夜半钟声、烟花三月下扬州……常州可能听得多的是我们顺口叫惯的“苏锡常”,而它“龙城”的别名,要是历史没学好,挺容易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的“龙城”混为一谈。

细究的话,能发现古代的别称并没有“龙城”的叫法,真要跟“龙”搭上边,会让人记起常州中华恐龙园……

“你们……不会想去中华恐龙园转一圈吧?”

完美打断了两个女生的讲话——为小团体的和谐气氛做出了必要贡献,相应的代价……是获得两双卫生眼,加上小黄同学声线娇嗔的吐槽。

“幼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