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讲,这才是我头一回独自坐火车出行,为了消解一部分紧张感,除了一路上听歌分心,我还频繁发说说——就类似直播那样,精细到坐地铁、到了火车站、找我坐的那班车在哪个站台候车……

有点……呆、蠢是不是?我事后也是这么觉得的,主要吧,qq和微信还不太一样。微信对于动态的下方评论,不是互为好友的话,是不到点赞、评论的,而qq的话,陌生人也能看见。

家里人出于关心,会在我说说下方留言一些……朴实但在同学看来会有“原来镜水在家人眼里不可靠、不成熟”的语句,就让我有羞耻、社死的感觉。

所以把回家的流程图文上传给他们看,但……你们会有这种不是愤怒的头脑发热的状态,自己急于去做、去证明某事,结果日常习惯未雨绸缪,这波却百密一疏——疏的还是比较关键的一点,那可不就要“输”吗……

“我忘了设只给家人看的限制啊。”然后在发第二期的时候才注意到这个尴尬的问题——有同学给赞了,想删的话……老爸老妈已经注意到我的动态了,再删会引起他们私信的一串问号。

“怎么不更了?第一次独自回家,图文直播,多有意义啊?”

搞得真有“小丑竟是我寄几”的即视感……看了下面还有同学的评论,我也是装淡定,自己做的像是正常行为,搞不好就skr憨批?

虽然网上有言:“只要你表现得不尴尬,那尴尬的就是别人。”但这种自欺欺人装鸵鸟的做法,加上想想除了上火车后晚上早些睡觉,其他时间还要控制时长、跟前面两条说说一样(相似)画风的“直播”……

“明明是我尴尬,看客屏幕前哂笑心念‘沙雕’、‘无趣’……”关键是我已经想到有这种可能性,还得硬着头皮直到火车抵达n市……

“啊……是不是我找女票的难度又要提升一个档次了?”从“窝边草”转向青青草原,我的性子也不像野马啊。

嘛,第二件可能在别人看来挺不解的事情,在于我“谨慎过头”——把许多可能的突发状况都纳入时间安排里考量了。发车时间是下午五点二十左右,我坐地铁大概四点半到站,预留接近一个钟头……做什么用的呢?

可能是我想的是为自己试错留好时间吧,说来也挺丢人的,虽然坐火车也不少次了,但流程并没记得很清楚,要么是年龄足够小,这种事不需要我费神,要么是长大一些老妈带我两人出行,我不情不愿,尽量回避与她对话,塞着耳机听歌发呆,到了乘车时间老妈提醒,我默默跟着就行。

然后这次我不知咋的又犯轴了,可能是先前老爸调侃的“第一次独自回家”,让我有了幼稚的执念:“不借助工作人员的提示、帮助,独自完成乘车……”

结果取票、安检,下一步找到该车次的乘车站台,我……就走岔了路口。

倒不至于“走反”这么迷糊,只是大方向走对,路上没注意站台的标识,多走了一段……虽然也耽搁不了多长时间,但当屏幕板上看不见自己要坐的车次,那一瞬间的慌神,紧张,随后发现问题所在的窘迫、害臊……

当然,这段心路历程肯定不能写到说说上的,主要我对于限定时间的安排都习惯早到,我的“deadline”都不是五分钟十分钟,而是半小时,所谓的留下试错时间成本嘛,之前几乎都没有出什么大的差池,这回算是有备无患了。

“不过事后一想……还是有小题大做内味呗?”

“乘坐K1328次列车,开往n市的旅客,现在开始检票……”

广播的提示,旁边人群的起身、攒动,把我从个人思绪中拉回来。跟着人群挪动,后知后觉地发现客流量有这么多,心里默算一下,也快开始春运了。

这还不到2月的那几天高峰期呢,其实“众生百态”在老火车站是比较容易展现得清楚的,这时候务工返乡的人虽然现在不多,但也不是没有;有父母带着半大不小的孩子,操着方言半斥着要他跟紧,虽然好像不是赣省一带的腔调,我没太听懂……还有老者由子女一左一右护着,别让老者伤着哪里,虽然上车的人挺多,没看见这块情况的后面人不少,但众人基本素质还挺高,不会认为自己在后排挤挤,就能使检票员检票效率提高……

前些年,在n市还是三线城市,西客站还没动工、建成通车的时候……虽然有时间差啊,可我会觉得家乡那边的烟火气更重一些,甚至是有、呛人:乘车时的推挤、叫骂,天热时还会有汗臭味、烟味降人忍性。

地面并不是光洁明亮的瓷砖,而节假日前后的客流高峰,偶尔从当天报纸上,甚至会“真·在现场”,农民工为了省钱,会不住车站旁边的旅店,直接在大厅里打个地铺。不远处也有连排的空位,大概是他正要睡的时候,没有那么宽松的座位,或者自己不太好意思一人占着两三人暂时休息歇脚的位置,如果按人次算的话那更不好意思了。而像监控摄像头没有布得全面的年代——更早一些的时候,扒手、周边的皮条客,“洗头”店……

当然了,就是记得先前的俗人俗事,对比现在,我才有这么深的触动。政府、国家对民众衣食住行的生活多方面改善,那真不是“一点一滴”的速度,而是“快马加鞭”的。网上传播负能量、愤世嫉俗的人,他们说的话,站在旁观者清的高度,重要的是自己心里得有把尺,要有b数,别把他们带偏。

那些年像是在课本上、媒体宣传上讲的,‘全力、一心发展经济’……”从效果、结果上看,也许作用在个人,或是更精准一点——你自己、你家人的收入增长,不算明显,但你要换个思路考虑呢?

14亿的人口,均摊下来肯定就不多了,何况国家机器那么大体量,占的比重也就更大、更多,领导班子除了要不断发展国家(基建狂魔的外号可不是白叫的……),民生条件改善,外面还有一大堆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干扰、妨害国家的安定、进步……

让利于民,但不能给得太多,大头一定是要靠自己的双手赚取的。古代、国外……一些名言、事例难道不够证明这个道理吗?“升米恩,斗米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西腊、瑞世……给穷人家庭大额救济,长久以往不愿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成了外人看来好笑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有啥好负能量的?降不降自己格调先不说,世间万物,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国家在一边顶住意识形态敌人的明暗打压,一边给我们肉眼可见的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这还不优秀吗?

就拿火车出行说事,之前是“K”、“T”,现在渐渐有了高铁了,“D”、“G”。新建的车站,环境、各项服务都会比老火车站提升至少一个档次,而之前可能没想到的一些细节,国家也会听取民意,做出合理改善、优化——比如无障碍通道啊,为残障者提供便利。生在种花家,作为普通百姓,有一说一,大概率是庆幸的吧。

于是在我半走神的状态下,我还找对了车厢,登上列车……我暗忖着刚才这状态的我放到十来年前,那不是扒手们最喜欢的对象吗?

啊,话说还要加个“穿回过去年龄暂时不变”的限制,不然钱财损失还事小,别碰上人贩子,那我真遭不住……

回家的行程比开学那次要好不少,时刻合理,也是卧铺,能踏实睡一段时间。找到我的床位……房间是在车厢的前段,号的话是在中铺。嘛……缺点是不如底层的床位——行动方便,空间还相对宽裕,没什么压抑、逼仄的感觉。不过在我“反向·鸡蛋里挑骨头”的视角看来,这也有好处。

说安全感的也太艹了,主要是背包能放在放到床上靠墙的一边,我睡觉……因为小时候睡单人床睡习惯了,哪怕初三搬到南柴新家,一个人睡双人床,我也没有翻来覆去,“每晚整张床都要沾染我的气息,才能睡得踏实”——这种习惯。

否则那不是把我“找女票、找老婆”的难度又提高一个level?

“怎么想着想着就歪到找对象的问题上去了?”现在还没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不对,这个时候应该是先吃饭,再有闲心想些有的没的才对吧?

汽笛鸣响,火车缓缓开动离站,刚才听见过道上有两个男生闲聊江大的事情——提前放假和下学期锡市跑马拉松,应该是江大的学生吧?也不知是同级还是学长,在哪个学院,他们是不是也到n市……

想想还是没追出去问他们的联系方式,在我的概念里这连巧合都谈不上,更别说“缘分”了。我生性也不是热情外向的,不是广结人缘的人……

行李箱放在底铺的床下,好在考虑到游学也要带箱子,就没带最大的那只,不然摆在房间过道上,显得空间更小了……并没有脱鞋上床,而是等送餐车来。

“包里还有面包巧克力,火车上的餐饮……”盒饭和方便面虽然都比日常的价位贵一些,但……钱都多花了,要再难吃岂不血亏?

“阿姨来桶方便面。”我拿起一桶老坛酸菜摇了摇。

“6块钱。”

“热水在哪儿接?”

“就刚才我经过的那节车厢连接处。”“阿姨”回头指了指自己刚才路过的地方。

“谢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