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过一遍默写的古诗词、文言文,看看单选题的那道名著阅读,把先前超哥提到的一些热点话题、新闻素材……其实语文考试能真正把握、抓牢的东西真的不多,更多的是看你临场的灵气,以及一些基本规范。所以学生绝大多数认为,语文很难,不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我自吹自擂,一路考过来,我一直以最高专注度看待的学科,考差的次数也不少。

临近大考的最后一晚,我的心态调整得挺平和,而且对比以往的考试,面对第一天的两场考试,我的策略其实有些微的变动……

之前我都是利用自己语文相对数学占优的特性,明明第一场是语文,结果前一天晚上还在做数学题——似乎不担心上午考语文的时候思维混乱,导致两门一起翻皮水……

“这波毕竟多少有仪式属性在里面,不能乱了分寸。”说到底……还是没啥资本可浪的啊。

一心一头搞好语文,话说我对待语文最认真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就在于语文是第一场,若是开门红的话,后面信心满满,成绩也不会差——我也就是在某些细节上有那么一点点迷信(?)的意味吧。

啊,说起迷信……逢大考的时候我还会给关系较好的朋友发条消息。虽说在他们的定义里,我是语文大佬,成绩优秀,那遣词造句行文肯定是信手拈来章口就……

咳咳,总之这种自信我还是有的,但看多了网上那些段子手写的祝福语……其中一部分好是好的,这我得承认,但让我浮夸地模仿这么一长串好话,我是拒绝的。

“就感觉是在作秀装逼。”而且是以此(祝福语)为底,未免显得恶心了。关系好的朋友或许不会想那么多,但我既然先想到这个点,那还是从简为好,双方都舒服,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鱼跃龙门,旗开得胜。”

简单粗暴,表意清楚,主要既然是我自己编的,就八个字,也不用复制粘贴,发的人也不多,就一个个发就行,我的憨傻在这一面算是有的,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社死的体验,Let it be吧……

反正这种“轴”还能维持多久——我还乐意做多久这种憨事,连我自己都不清楚,那不就且行且珍惜?话说文人的矫情不是大都如此的嘛……

沉静一段时间,“滴滴滴”的提示音接连响起,并没有冷到这种特殊时刻的祝福都不会的人,我交的友人……好像也没有父母严厉到“不到高考结束不能碰手机”的哈。

回收到“一声声”感谢、“你也是,明后天都加油”……我深吸一口气,关掉床头的台灯,这一大段时间第一次十点左右睡觉。想着刚才友人们的互相鼓励,我很快陷入安眠。

醒来已是6月7号,周日。

话说高考的时间安排……对于学生党来说是很友善的了,至于每年新闻里说的迟到,我还是相信他们是“家不巧离考点学校远”、“路上有啥特殊情况”,而不是“睡过头了”……

因为高三这一年的生物钟,习惯了6点三刻左右起床,就算今天周日,我也设了闹钟,只是拖一刻钟——7点凑个整而已。比起“我会不会睡过头”这种概率极低的事件,我觉得更应该担心的问题是老爸几点起来。毕竟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高考都是一件值得重视,老爸这周老早就说了,要用“御驾”接送。

“第二天礼拜一?问题不大,请个假就好了。”

嘛……这我就没法多说什么了。

刷牙洗脸吃早点,检查装备是否带齐……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完,8:10,奔赴考场。

我和老爸对于时间的计算还是有所区别的。老爸作为业务口上的人,当然对于时间的把握是好的,而我……我关于守时的性格有点像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无论集体活动还是小范围(甚至单独)约见,都会提早半个小时以上。

正好,由于今天车流量偏大的缘故,在北京路上还有点堵,看了看表,典型地骑自行车比坐私家车快一点。

今天天色不错,挺照顾我们的,要是落雨还挺麻烦。而老爸算的时间似乎也很准,考生人头攒动,几个交警维持外围一圈的秩序,校门口的保安正要摁遥控器开门——第一场是提早半个小时进场,现在差不多就是8:30。

“我也进去了。”

“嗯,去吧,加油好好考,到时候我也会接你的,如果晚一点就等一下。”

毕竟不好提前过来占个车位干等,校门口空地本身也不大,我点点头,挎上单肩包,随着人群走进教学楼。

我的考场也没有七弯八拐的路线,就在主教学楼——正对着校门的二楼一间教室,确认自己的考号,落位放包,先去上趟厕所。

回来的时候,倒是给了我有关人员方面的惊喜。

“诶?花花?”

“章启轩?你是坐在我前面?”

我点点头。

“加油啊,都好好考。”

“嗯,都加油……语文学霸给我力量。”

花花……当然不是指火星大魔王的花花了,之前说到龚振墀的时候,我记得应该提过一句吧?

笑容很甜,名字又和花相关,所以有这外号。她在初中是六班的,性质的话其实就像我们现在的九班和十班,主课的任课老师基本一致,说是兄弟班都没啥毛病。我和花花虽然不算熟络,互相认识还是有的,而且在高考考场离得这么近,感觉……就莫名心里有底的那种安心?

然后,三位监考老师走进来,我和花花都眼前一亮。

“刘总监考?”

就我们初中两个班的英语老师,刘总还是她们六班的班主任呢……我们当然没有不顾影响地直接叫“刘老师好”,毕竟不比本校学生考试,避嫌的意识多少要有一些吧?否则让刘总的监考工作难做。

刘总并不是这个考场的主考官,所以不用吭声,先扫视教室里的考生,于是也注意到了我们连座的“老部下”。

彼此都没有开口,只是眼神交流,点头示意,却足够让我们心情振奋了。

一系列的考前流程:展示密封袋完好、下发考卷、过程中说明考场纪律……能合理钻空子的一点,也就是不提笔,脑子里先想前面选择题的答案,规则内能挤一点(时间)是一点。

“叮呤呤呤……”

“考试开始,请提笔作答。”

论述文本的三道题,从文中找答案,顶多选项恶心一点来个弯弯绕;文言文阅读、翻译,古诗词鉴赏……在这里拖慢我的节奏是我没想到的:相似的塞外苍凉景象,作者相同(都是岑参),让我们分析写景的角度有什么区别。

其实都问到了“角度上的区别”,结论的各一分几乎是送给大家的:分析描写的角度不就是直接或间接(侧面)描写吗?只要我脑子没抽到基本判断都写反……

重点在于……课内外同诗人的相似作品对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初中古诗,实话实说,除了前四句(直到“千树万树梨花开”),后面的其实我已经印象不深了。话说就连开头的“北风卷地白草折……”大都是因为它们后面紧跟着名句,不然时间一长,谁管你呢?

《白雪歌》除了那句千古名句,还有我读着琅琅上口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其他的现在都需要提醒前半句,或是认真回忆一下,才能通篇过一遍,毕竟《白雪歌》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诗的行文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一套节奏——麻烦就麻烦在这里。

而一谈到对比……我总得想想自己印象不深的地方,有没有和试卷上提到的景象、情感重叠的部分啊?耗时间就耗在这个地方。

后续的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都不是扫一眼就能得答案的问题,但好在也没有卡顿的情况。还是最正常——不紧但也绝不宽裕的时间节奏,剩下一个小时差几分钟,给我写大小作文。

一般到了试卷的最后一面,我觉得哪怕是定力再强的人,都不能死死地管住自己的眼睛——在没写完小作文之前,坚决不看大作文的要求吧?

“唔,社会现象讨论题是吧?有关父亲在开车途中打电话,子女‘大义灭亲’……”这正反两选一肯定是支持女鹅的做法啊……哦,所以有关老陈、小陈、相关部门有个对象选择是吧?

但我是没想到最后的行文要求,让我轻轻“嘶”了一口。

“限定格式是写信?!”

啊……回想刚才对象选择有个相关部门,好像确实信件的格式要来的合适、恰当一点。

但……我多久没写过书信体了?

虽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心里也明白:其实格式不太能改变文体,写信和议论文又不冲突。但似乎该死不死的,我在写小作文的时候,脑子里就忍不住会想:书信体开头和结尾是怎么写的?格式不对扣几分啊?

这时基本忘记了“不能分心二用”的忌讳——不仅写小作文没有效率,不清楚自己写得合不合理,刚才想的大作文的问题也没彻底想通,瞟一眼时间,woc离考试结束只剩43分钟,马上就踩上我心里写作时间的红线了……

“格式问题就认命吧。”对话人物选老陈,算是其中最好入手的了,当然,“最难写出彩”也是相应的结果,这我也心知肚明,但时间是绝对的——不支持我仔细构思别的人物对话的切入方式了。

这算是我在作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做得最果断、也最正确的事情。因为当我停笔的时候,离11:30只差不到三分钟了……

最后扫一眼密封线内的信息,快速过一遍语言文字应用的单选题,都没“检查”完全,交卷铃声响,监考老师发令,我们只能双手离开桌子……虽然在这“奥特时间”里,我也没有做任何修改,只是眼睛盯着卷子复查而已。

清点答题卷、试卷,收走草稿纸,这才允许我们离开。出考场又是一片人潮,跟着大流出了校门,下意识地就往路边瞅,看老爸那辆508,却没留神街边的人行道……

“牛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