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还没完全心智成熟,但自己总觉得足够成熟的,青春期的我们,心知高考临近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各奔前程的开端。初中毕业其实已经体会过类似的感受,但毕竟中考还是把班里人打散到市内的高中,如果之前班里彼此羁绊够深、有舍不得的优秀的老师,寒暑假抽个时间,聚个餐唱个k,还是不难做到的事情。

高考之后,大家才是真正地散落在各个省市,假期更多的也是和三五好友一起,玩乐聊天的时候居多,大规模的聚会都会随着各种事情、不同境况……次数越来越少的。大家不是憨憨,都明白这些可预见的未来。

“只是这种未来,不怎么美妙,那大家就有意识地回避这件事情……”

加上老师也是过来人,很能理解这段时间我们的心理状态。之前我在网上看到有句话挺搞笑的:“要想做点少儿不宜的事情,就得先找点事情给少儿做。”(老师们:???)

我们也不算什么少儿,老师也不可能做什么少儿不宜的事,口误开黄腔都不至于。我意思是说……老师们也不会明说(点出我们心情复杂),于是很“贴心”的再次加大了力度——刷题的力度,让我们暂时忘却(顾不上)牵绊着我们继续向前的红线。

刷题……聊到“刷”这个字,就不得不提到语文了。稍微想想就能明白:虽然数学很少在日常课上做试卷,但连堂、占用一下课间,还是可以写卷子的……而像英语、理综的三门科目拆分开来,当随堂测验已经是家常便饭的操作了,尤其是英语还有个“周报”这个玩意儿……

唯独语文,它不方便“刷”题,随堂试炼通常是写作文。

嗯,到了这种时候,PPT上教给我们的文言文啊、现代文阅读……前面的应试技巧,已经说出口了,至于能听进去——内化多少为自己的东西,这超哥就不得而知了,也不好效率低下地反复磨,适得其反就不好了。

于是我们就进入了作文的练笔时间……

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高考作文最常见的形式。而语文课恰巧是学校里连堂最多的一门,老师经常第一节课的2/3布置题目,稍稍点拨一下行文思路,点几个同学交流探讨一下,剩余时间就交给我们作文了。

之前都是用学校特制的作文本,前些时候,大概是为了凸显仪式感,让我们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考场状态吧,超哥发给我们的是试卷大小的作文纸,有密密麻麻的小方格的那种,可以说是很花心思了。

上回的作文题目是一个话题作文,有关回报与馈赠的。话说语文应试相关的东西,你还真不好框定一个具体的范围,这是种魅力,同时也是一种苦恼。试卷上前面的题目,那还有迹可循,靠着日常的认知理解,只要从脑子里找知识点的时候不跑偏、不给自己加戏,基本上都能答得不错。

但阅读理解和作文……说心里话,我真觉得就直率地答,如果能撞到标答(作文的话就是最佳立意),那当然再好不过;但要是有所偏差,在考场上因为阅读小题一个两分的点纠结半天,结果还不一定对,那才叫亏到姥姥家。这是我——一个草根语文伪学霸的心声。

所以……它们时不时就会给我来一出“惊”,至于惊喜还是惊吓另算。聊回作文,无论初高中,无论课堂作文练习还是正式考试,带给我的情绪波动不会少。而高中的话,目前为止有两次作文高光时刻。

虽然都不是考场作文有、遗憾……

一次是高一我刚回到十班,我之前不是和你们简单介绍了情况嘛:原定教十班语文的王老师怀了宝宝,可能孕期需要做一些检查、养护,所以暂时告假,请朱老师代课。也就是我还要在他手下当一阵学生……

我当然是很乐意的啊,朱老师的教学风格外部极为开放自由,但内核极为收敛,三观端正——这种看似的矛盾,我却听着他的课很舒服、享受。

那是在我刚来到十班的第一次作文课,高一的作文为了照顾学生,缓冲适应一下,一开始还都让写记叙文……所以那回题目是啥我都不记得了,反正只记得50的满分,朱总很给面子地给了我50分。

作文发下来的时候我也惊了:我能考语文的年级第一,从来不是膨胀到认为自己阅读题、作文题能压制别人多少分,而是我的前半段的基础,力争减少失分——这样得来的高分。

满分作文……哪怕初中自己就得过年级第一,那也是我一上来就掐断的念想——想都不要想。所以没想到朱总一步到位,直接帮我实现了这个梦想。

起初是我周围的同学瞄到了……好吧,其实是我自己翻开作文本,看见50的打分,脱口一个“woc”,难免会吸引到周围人的眼球。

引起一阵小小的震动,再加上朱总台上又特别点到了我,还让我起立念一遍,算是给足了我的面子、虚荣心。

事后……我的性格先前也说过嘛,喜欢多角度考虑(学习之外)的事情,很快地从虚荣心中清醒过来,我有时会思考朱老师当时评我50分满分的用意。

因为我自觉写记叙文不算很强,而那篇作文,我也不觉得写得有多好——写的时候自己有行云流水的舒爽感,上交也有自信能拿高分。而我来十班的第一篇作文就……

“多少总会有有意为之的意思吧?”

想帮我尽快被十班人认识……也可能有鼓励我的用意:毕竟是在单科考了个年级第一的情况下“滚”出重点班,情绪难免低落。朱总照顾新晋手下的心情,又不用封官给money,只需要精神上的甜头,这总简单咯?

不过基础条件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然老师也不好意思给你装杯的机会啊,到时那不是师生一起尬?

第二次就是这次了,59/60,也不知他们的惊呼之中,有多少成分是回想起高一那时的满分作文。

老流程了,起身当范文读一遍,收割一波掌声,坐下后被“九宫格”的其余人传阅,然后自然地“花花轿子众人抬”,收获一波言语夸赞,“年级第一宝刀未老”云云……

下课之后,传阅范围就变得更广一点,我倒是无所谓的,又不会少块肉,而且自己私底下一直觉得……作文写得好,难道是与每篇优秀的范文,看个十来分钟就能有收获、自己写东西就有长进的?

反正我不信,当然……这话也不能当句吐槽,在借阅的时候说出来——那就不单单是“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的问题了。

本来这种事情,连个小小的风浪都算不上——半天不到,在班级范围内就平息下来了,我本身也没沾沾自喜有多兴奋。然而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的下午第一节课间……

“章启轩,有人找。”

我趴在课桌上,偏头与站着的友人聊天,并没注意到教室后门口的情况。听到班上同学在后门喊一嗓子,直接走了……镓坤和磊子分开两侧,好让我看清门外的人……

“是谁啊?”

愣了一秒,想到毕竟眼神交汇了,再是慢吞吞,或是压根没有起身的意思,那对来访者是绝对的失礼吧?

可在这后排到后门——哪怕当时我坐在靠窗的一组——短短十几步的距离,我……不知道自己此时的表情管理做得是否到位,反正我内心是带着疑惑、紧张,甚至有点惶惑的。

因为我基本确定,门口的两位女生,我都不认识……

“甚至脑海里搜索一遍,都没印象有过哪怕错身而过的互相一瞥?”

这就是我最后把情感描述上升到“惶惑”的高度的原因了——经典“她认识我我不认识她”。

连她们名字……不对,是连她们从属哪个班都不知道,那就等于我啥都不用说,在一开始就被圈定在对话被动的一方。

这种感觉多少有点不爽,但目前还不能判断她……她们的来意,所以内心的“本我”还下意识地警醒我:不能yygq,把闷气发在陌生人身上……

“就很淦……”门口两个女生一前一后,那明显前面的是找我的人呗?

就女生标准的身高来说……偏矮一点,长发披散,并不是扎马尾的发型。圆脸眼镜女,小眼睛,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倒是一上来就让人生不起讨厌的情绪。

“是你们……你来找我的吗?有什么事?”

这是我在短短几秒内脑子飞速运转,想到的几个尴尬开场白中,相对不太尴尬的一句了——总不能一上来就怼一句“你谁啊?”那不是自毁形象吗?

“内个,你们最近写的作文,你不是分数超高么,能借给我们看看吗?”

“欣赏一下,品读一下。”后面的女生附和着,但谦虚一下是肯定要的。

“品读就太夸张了……稍微等一下,我到书包里找找,我记得还没放到家里。”

“好的,谢谢……”

摇摇头没接话,往返一回,找出那张试卷大小的作文纸递给她,她再次道谢……

“声音偏中性,但内里还是柔和的,不会觉得奇怪……”

啊,没别的意思啊,只是唱歌听歌习惯了,总会暗自给初次认识的人的声音一个定义。

交给她,我并没有同时转身扭头离开——我想康康她们是在哪个班,不过三门大课的任课老师都一样,想来是九班的人吧……

嗯,一秒不到就被打脸了。

“超哥不教11班的啊,这……”

作文课的一次练习,又不是考场作文几乎满分……现在小道消息都这么灵通的吗?细思极恐啊……

半走神状态下回到座位,还没想明白其中多条线的根源,就被肖宇娘的一拍肩,一句转音的“水啊~”给重新拽回现实。

“这是第几春了啊,刚才的眼镜娘是谁呀?”

一句真诚无辜的“不知道”,直接把围在我附近妄想吃瓜的少男少女给整懵逼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