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我喜欢k歌,但自打分科开始的这一年多(包括直到高考的未来这小半年),我不仅假期少了去KTV练歌的次数(之前我真的无聊的时候还会自己开个小包唱两个小时……),连日常听新歌学新歌的兴致都减了很多。这大概也是我下决心(提高成绩)的一种体现?

嗯,虽然现在回头一想,至少就分数论,提升不大,加上没能及时跟上乐坛的节奏……这不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不过这估计是我高考之前,最后一次吼两嗓子了——唱歌的确能舒缓我当即的情绪,而动词说是用“吼”,我的性格,嗓音特点在那,叫我唱汪峰的、伍佰的歌……我脑补一下,估计自己那面部表情,一帮好友得笑得前仰后合。

之前,我喜欢唱歌多少带有唱歌本身(声乐基础)之外的目的性。周杰伦和方文山的组合,让我见识、感受到了旋律、节奏的回环婉转,歌词半白话也不会显得生硬或是做作,反而是我对“语文”产生兴趣的第二把钥匙。(第一把当然是肖大大的为人本身了)

然后听了玉先生的戏腔,着道至今……戏曲元素本就是国风的体现,穿透力比填词的雕琢来得更直接、浓烈,何况两边成品的词,如果不是吹毛求疵得看,都很美,搭配伴奏都让人享受,何必一定分个高低呢?各自找最优点品味,岂不是双倍快乐?

到了当年QQ音乐三巨头霸榜的一段时期,我也开始不止浮于歌曲表层的美感享受……不是说前面两位大拿的作品不够优秀,而是我自己年轻,没有——或是隐约臆想摸到了歌词故事的门槛,但我底蕴不足,没法与意境产生共鸣。

许嵩及时出现,帮了我这一把。

古风和现代风格的画面感,他都能勾勒出来,而且并不是词藻华丽堆砌出来的,就给了我,配合自己“镜水”的意愿,沉静下来,琢磨自己的文笔的信心和耐心。

所以……也许是我在某一天意识到:我喜欢唱歌和语文成绩斐然有一定关联,心思还比较纯粹、不愿去多想复杂东西的我,就把唱歌和语文两手抓了——相互补足,一起进步,良性循环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深信不疑的。初中很长一段时间的每周一篇练笔交到肖老师那里,不是喜欢谁会坚持?

但事物多少都会有联系,歌曲本身就是旋律(音乐)的填词的结合——只要不是纯音乐,有文字那就能与文学挨边,我的作文愿意写得细致,培养着自己的心思也更细腻易感,但……

我从高一开始,就断了练笔的习惯。

而高中后期开始,青春期没过去……种种事情积压在一起——我前期又是要么庸人自扰,要么潜意识逃避,思维杂乱,判断出偏差是迟早的事,喜欢“回头”,那么质问自己也是寻常不过的事情。

“我……喜欢一门学科的根源是什么?”

要么喜欢任课老师的本尊,初高中相比较之下,英语的滑坡、不够稳定就是典型的例子;要么找课外与之相关的东西,就像唱歌和语文,半白话也可以从文言文那里寻找依据嘛,一些长串的、富有韵律的句子,框架就能借鉴到作文上面……

但说穿了,这都是爱屋及乌。

“为什么……就不能是学科本身的特质,让我有了兴趣坚持呢?”

“马上就要大学了,话说我都没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读什么专业。”既然我高中不算顶尖的那一批学生,到时选择,自由度当然就不高了。“爱屋及乌”的判定——哪怕只是在我脑海里一闪,都被“我”下意识地伸手抓到,这就很可怕了……

尤其一直以来,对于自己语文的信心有了动摇,这在我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好借此机会——一段时间不去,甚至不想唱k,证明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学科,不是被对于唱歌的热情带起来的。我少了外界的助力,语文还是能学好……

所以说嘛,有些时候我给别人的印象是沉稳冷静,但在内心深处,思考某些问题的时候,“轴”一下,其实就会显得很幼稚,不但做了无用功,有时还会影响其他方面、其他人。

“下决心”,如果本身就有误差,原地打转怀疑自己,说的大概就是当下的我了……只不过,我还没认清形势,“当局者迷”罢了。

庆幸的是我喜欢归喜欢,但绝不是追星,一年半载偶然听说某某歌手出了新歌发了新专辑,心里像猫爪挠似的——又添一重阻碍学习的路障。过年少了游戏的诱惑,唱k的内部夺冠也算小小地满足了精神层面的愉悦,高三最后一个假期(不算毕业后的大长暑假),我也就算能不留遗憾地跑向冲刺段了……

总觉得话说得太佛系了,字面上有“不留遗憾”、“冲刺”都提不起热血的劲儿。

今年整个家族过年的气氛淡化了不少,显得有、微妙。我之前的下决心,一码归一码,作业晚上来肝就行,好歹没缺席剩下的基本活动。而范磊因为同样是初三冲刺,加上他母亲、我舅妈大年初三之后有加班排班,范磊也不是初中之前的孩子,天真懵懂。

“他现在……似乎对自己的父亲抱有几分讨厌、不愿与之过多相处的意思?”我想想我那个舅舅贪酒装疯,文化程度不高又和那一桌人聊不到一块——实则融不进讨论的圈子里,只能当个听众。

“范磊也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对于自家老爹的形象感到害臊。”这结合性格上可能的内向——自卑,找“好好复习,马上开课”的理由,让舅舅一个人吃喝,丢丑反正他也看不到?我估计范磊多少是有这类似的想法的。

邓宇祥么……初一在自己家中接待客人,接待我们,以及初二在我家的各种娱乐活动:电脑游戏,卡牌游戏,街边小店有烟花爆竹售卖,下午大人玩麻将打牌,小朋友就被大朋友带下楼,玩烟花爆竹或做些游戏,南柴分南北两个小区,但每个都还挺大的,空间足够玩一些捉迷藏、萝卜蹲、木头人……简单的团体游戏。

新年前两天他也挺开心的,但后续也不知什么原因,神情上闷闷不乐,就是不问他相关情绪的问题,他表现得也有点心不在焉。到了初五,也就直接不参加了,呆在家中陪爷爷……我倒没听老爸老妈回家,聊起大公公有什么情况。

初一初二两天,大公公还是到场的,而且说话的语气、脸上气色,又不是病态的苍白——年老体衰到实在走不动全部家中拜年回访。

信息量太少,不敢多猜,这种时候八卦错一步,结果可能就180度拐弯……不说不错,但连着“左膀”、“右臂”退场,我与更小年纪的后辈,那就是真的有代沟了——回到我和媛媛那种相似的情况。聊不到一块去,我也不是母性光环加身,和表妹们也玩不到一块。

初五之前把基础的寒假作业统统扫完,心理少了压力,剩下两天本想不紧不慢——不搞高压,也不能“葛优瘫”模式。也不出门找朋友玩了,两个小时刷题,半个小时回消息切水果玩赛车……

这操作安排挺河里的吧?

“章启轩,Touch拿过来吧。”

???

不带疑问的口吻,很理所当然的态度真有、搞我心态的意味。我和她当时就这么大眼瞪小眼,见我有惊疑的眼神,老妈还瞬间眉头皱紧。

“怎么了?马上开学了,收心,你那苹果交给我保管,这还要解释为什么吗?”

所以我在某些时候,最受不了老妈还没听完我的说法——或是根本就不听——想当然地脑补出我现在、或是想要做什么,而一旦不符合她的完美预期(剧本),喏,她就会这样。

“你发火?我还正恼火呢,被你点着的……”

“以前你收缴的时候呢?初几?”

“那能一样吗?既然开学提前了,收心当然也要提前了……”

“我这还怎么收心?Touch我也就聊聊天,玩玩单机游戏放松下脑子,听听歌……这种时间都要被挤去做习题,那我是啥?莫得感情的机器?”我嗤笑着,“手机的话你之前查过了,现在也可以查,没下什么游戏,只是qq,音乐软件我都懒得下。”

“就这两天时间,你让现在连电视都懒得开的我干嘛?刷题刷到吐?”

“家里娱乐活动没了,我课外练习都写了,不就只能出门闲逛了吗……去书城,你也不知道我几个小时我看的是什么书,这大冷天室外打球出一身汗,还是得挨你一顿骂,但骂我又不能时间倒流回出门前——知道我出门的目的,命令我待在家里。”

“到头我们两个还是闹得不愉快,实际作用还不大,所以有什么意义呢?”

来了,老妈经典的“无可奈何的嫌弃”表情。

“随你了……你啊,唉,我都懒得说你了,心好累。”

这不是病句吗,懒得说那你还说什么……当然这句吐槽我不会秃噜出来,心里爽一下就行。

走亲访友后半段的沉闷气氛、老妈的说教——虽然从结果来看没有成功,但话说出口就没法收回,两人都谈不上高兴、满意。还要加上目前为止,我如果不主动搭讪、询问,赵筱婷就不会吱声,头像是亮的也不会。

“我还是too young too naive了……”前几天还幻想着“做不成情侣也能成朋友”,现在看来还是想屁吃。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疙瘩”就这么膈应人,所以我没有大喊大叫,我觉得已经很给母上大人面子了。

“塔诺西吗?完全不哦,艹……”

初八,国假结束,大人上班,高三狗返校。交作业的时候后排人一片哭天抢地鬼哭狼嚎……当然是在老刘不在班里的时候,不然全班不得“死”一片?

说的倒不是班里有很多人假期作业没写完……整得n市最强高中跟假的一样,主要copy那不得同罪论处吗?人数不就翻倍了吗……

耳边听着肖宇娘的哀求,我挺心不在焉的,所以也没有起鸡皮疙瘩,绝不是我喜欢听他的嗲声嗲气啊!

我头略低着,眼角余光时不时瞟向前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