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说的也不是牛崽他二哥本来就是撒谎的性格,现在乡村大学生的事例也不是没有。”老爸继续补充道,“只是……该说是大伯对这个孙子,是因为成绩太优秀,太过信任了,还是提到国家,乡下人都有点无条件支持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章启轩他二哥读的北大是假的?”老妈这么问道。

“那我觉得还没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老爸跟老妈详细解释一番,“再怎么说,当时录取的通知书,他也没那么大胆子造假吧?毕竟乡下考个北大,摆酒的排场得有多大,你之前不是已经见识过了吗?”

“而他也不是大一就被选进实验室,我们前几年也不是没见过启轩的二哥。”老爸喝了口啤的,说了这么些喉咙有点干,“成绩的确优秀,开始不回n市不是第一年,大一能进国家实验室?神童也不一定好吧?”

“所以你的意思是……”爷爷开口,神色,嘴上细小的动作表现着犹疑、不确定,但老爸这次既然开口了,那就干脆点明了。

“我觉得他可能是进传销窝了。”

短暂的沉默,爷爷皱眉,奶奶皱着眉头,时不时啧一声,绝不是称奇叫好的意思啊……也是担忧着,嘴里念念有词“嘎要死(这下药丸)”、“嘎隆办啊(这下该怎么办啊)”,老妈是快言快语。

“要不报警?”

没办法,谈到传销、洗脑,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在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见多了,但当这发生在我们身边人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会有惧意的,慌神的时候,你也会想到国家机关下属部门的人员,虽然平时他们被报道一些负面新闻,家人、邻居就会口吐芬芳啥的……

“还是不要整得那么直接吧。”老爸和爷爷对视一眼,也不确认意见,但还是不会同意老妈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他们信任,我们虽说是亲人,但要说了解得有多么多么深,还是不现实的,过年把孙子可能被骗去传销的猜测说给他们听,哪怕他们这几年也逐渐感到疑惑,也会听着不舒服吧?”

说到底是猜的,没有确实的证据,时间点还是大年初一……关系再好的亲友,不跟你翻脸就不错了。

“再说,毕竟是乡下的环境……”老爸补充道,“乡里乡亲的,空间又小,人也嘴碎,初一大家走动也勤快,万一说到关键,有外人进屋递烟拜年啥的,大伯伯母之后怎么被人看?”

之前已经摆过露天酒席,下罗(就是大爷爷他们住的乡下)几乎都知道章家家中出了个高材生,现在你告诉他们高材生被骗去搞传销了,那不成了爆点新闻?不光大爷爷大奶奶,一家人听了流言,背后有人指指点点、幸灾乐祸,不得掩面而逃啊?

“那有怀疑的地方,总不能提醒都不提醒一下吧?”老妈稍稍反驳了一点。

“万一你们的猜测是对的,早点提醒他们总是好的,最后的方案由他们决定。”

爷爷也点头,老爸半慨叹的语气说道:“旁敲侧击……也只能这样了,具体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切入点呢?”

毕竟我今年高考,虽然大爷爷之前就提过“更加好好读书”的说法,想必今年还会说一遍吧。但……

就硬以我当马前卒也太淦了吧?虽然我不会“反抗”,点点头嗯两句就完事了,但要当面定下方案……

“未免有点虾仁猪心了吧?”我觉得爷爷和老爸还不至于。

“说不定……他那边寄过来的东西,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信件……有人能模仿笔迹,反而不好鉴别真假,但照片就不一定了。”

“ps?”老妈脱口,接下我的下文。

“如果真进传销窝点,我那二哥一来外地的,距离还是天南地北,当然是优质目标,再者还是乡下来的,别说乡下家庭了,就是城里人,好不容易寄来那边的物件,杜甫都说‘家书抵万金’……”我整理前面大家的话,一句反问很毒。

“如果对自家孩子的基本态度是信任,那谁会在收到相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找专业人士鉴别一下,看看是不是p的?”

“所以初一,提到启轩二哥的事情时,我们不明说,但态度显示出怀疑,提醒他们怀疑那些寄过来的东西,后面的就靠他们自己来判断了,我们也不好多说,实质的帮助也有心无力……”

老爸这么一说,气氛又显得沉闷,还是奶奶开口叫大家赶紧扒完饭——半开玩笑说自己好收桌子洗碗筷,实际是催促大家尽快脱离这种沉重的话题。聊这种事情,大家都没有心情边吃边聊,冬天也冷,饭菜凉得快,虽然听了老奶奶的劝,可吃到嘴里已经有了凉意,加上催促之后的草草结束,反倒是更显沉闷……

说了父方乡下的问题啊……本来只是想告诉你们:乡下去给大爷爷拜年,甚至都不能说是“去一天”,因为亲戚虽然不少,但都是整合到一大家里,爷爷也没有在乡下吃两顿的习惯——拜年意思到了就好,爷爷奶奶的个性就是简朴。

晚上老两口回家,才不费那劲淘米烧菜呢,直接下一锅面,敲两个蛋洗几匹青菜,一起煮下去,简单有味又当饱。毕竟养生里有句经典的话不就这么说吗:“晚餐吃少。”完美契合精神。

初一那天吃完午饭,告别大爷爷大奶奶之后,老爸开车,途经大公公家附近,先把我和老妈放下,他先将爷爷奶奶送回半边街,歇口气,打车前往大公公家。

是的,与爷爷这边的低调、喜欢简单不同,公公婆婆——母方那边的亲戚家庭众多,又喜欢热闹,所以造就了母方整个大家庭,能从初一闹到初五,一天一家。这还不算个别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整个家族人数又多,中午晚上请客两顿的话,开销负担在他们眼里太重;在家做饭吧,地方又太小了,到时候更尴尬……

没有任何瞧不起某个小家庭的意思啊,我说这些要表达的意义是:如果硬性要求一天一家来安排,那我们这个家族的大人,七天假期嘴巴都不得停的——不是在聚餐就是在聚餐的路上……这么说好像有点夸张了,但能想象到我们这一大家子有多热闹了。

有热闹的属性,说明母方的几个家庭,起码从表面上看,是希望彼此团结友善、守望相助的——是向善的初衷本意。然而实际情况呢?

并非期望的那样,人人都有一定高度的觉悟,愿意付出一些额外的时间、金钱、精力,招待大家聚餐、玩乐——用句不客气的、也是对于2015年的未来的话说,“白嫖它不香么?”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好处,也不是没有缺点。人都说是“人无完人”、“人生百态”,后者其实说的不单是一个人的整条生命旅程,也是指周围人因不同的家庭环境、选择不同的工作……种种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个性、为人处事的态度存在着差异……

嗯,小时候是真的少不更事,也是我以“镜水”自居、自勉——这大概五年的时间里,加上心智成熟,才意识到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真的复杂。领会精神,懂得自然懂,我就不好明说了。而在我意识到大家庭的这点麻烦之前,其实我还想得比这更远……

“大家庭人多……将来小辈交女朋友结婚咋整?”

长辈又喜欢热闹,动不动起哄要带相好给他们看看,还说什么“把把关”……我知道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跑是跑不脱的。而我未来的女朋友,性格能否接受这种闹腾我不清楚,但我的确从心里反感这种说法。

“把关?血亲的人数就足够了。”何况爱情本来就带有一定的盲从性——我之前也说过,自己的性格对于感情,无论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感性重于理性的。我脑内臆想着未来带着女友见家长,顺带着过年也走个过场,亲戚的长辈却有唱衰的可能……

我肯定不爽啊。(官方吐槽:八字你还没落笔呢,说个毛线呢?)

所以对于过年的走亲访友,近几年我都是兴致不高。毕竟年纪见长,成群结伴下楼放烟花爆竹的时光已成过去,加上最近国家、城市也有减少、甚至直接禁止烟花爆竹的燃放,兴味一降再降,自然童真的欢声笑语就少了。

但抛开我对亲戚长辈的心中计较,喜欢还是厌烦,我对同辈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是不带直系亲属的评判加成,该尊重的尊重,该亲和的亲和。

我在母方这个大家庭的小辈之中,还算年长的,除了有个哥哥,其他都比我年纪小。

孩子王?不至于不至于,但小时候的确在某一年开始吧,长辈偶尔的“要给弟弟妹妹做榜样”,没有其他过年时的套话听着那么做作、让我抵触,压力不算太重——过年少不了谈成绩,我虽然在学校属性比上不足,但对比几家亲戚的孩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他们学习成绩不咋滴,我性子淡,听其他长辈的表扬也不以为意——比过他们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而我在小辈之中威信也挺高:他们更年幼时,我和那位哥哥,还有一位比他年纪小的姨……这乍一听挺有意思,但其中的故事就不方便说了,说来话长,就略过了。(别半开玩笑接一句“长话短说”)

咳咳,总之当时是我们三人带着一帮熊孩子,我在这三人中年纪最小,加上我也不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日常别贪玩……

“经典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只不过我比他们,多了一重心境,所以更能分清时间段……说得我自己都脸红了,你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亲戚家我那一帮迷弟迷妹,分数有多堪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