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下,更多的是初高中的同学关系,不得不说很奇妙:本身不是成年人,勾心斗角机关层层的东西不会、或是不愿去想——本来解各大学科的题海就够搜肠刮肚的了,还有闲心给别人下绊子?那你很bangbang哦。

所以得到的通常都是能交心的朋友,甚至随着时间流水的刷洗,还能得到知己——那可是SSR、金色传说级别的存在……

“只能用缘来描述了……”我看着前面四人,心里感慨着。

“镜水啊,黛玉太狠心了,我决定还是弃暗投明投奔你吧……”直路的半途就是半边街,肖宇航马上到家,他刚才与前面几位的骚话我没细听,稍稍出神感慨人生朋友的问题呢,听他突然cue我,我先不作声——他也没转头,话肯定还有下文啊。(翔:骑着车我随便转头不得真·摔成一坨翔?!)

“所以你想表达什么?”镓坤时机踩得很准,帮我提出了这个问题。

“所以……镜水要不要来送我?我回n市给你带礼物。”

……

???

这就不是普通的抛梗接梗的“听者有份”的问题了——我觉得严重性更强好吗?!

为什么要我送啊?因为……离得近?我初三开始一家三口就搬离半边街了啊……

啊呸!这还不是重点好吗?

“你丫又抽什么疯?难道今年你还能孤身一人去大原,你爹妈就这么牛啤的吗?”

我是尽力试图绕开肖宇航的这坨翔——看都不想看一眼,但可惜啊……

“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关注焦点…放在黛玉到肖宇航…到镜水的关系链上吗?”说着说着,欧阳自己都忍不住一边笑,打断自己的话。

嗯,我倒不希望他笑着笑着自行车龙头不稳出状况,但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能笑得持久一点,就憋说话了……

本想着没有腐女老同学的脑补加开口,我很快地把话题切回正轨,在座的各位都是正经男同胞,哪怕心里知道肖宇航刚才的发言容易引起误会,开辟yy的空间……

“那……起码不会点明出来啊!”

欧阳这波操作……说他钢铁那都是夸上天了,真担心今后他到大学咋找女盆友。(官方吐槽:就像你现在有女票似的……)

唉,是啊,我有啥资格在这方面说欧阳呢,所以……

“你的语文没了,要是不放在第一位先写……”

“怎么说?”

“我是不会借你抄的。”

“就这?”

“嘿,还就这?你想想数学和理综的难度和题量,再掂量掂量,权衡一下……”我气乐了。

“超哥的相对好说话加上我的手动宽限,总比理科的那些操作容易吧?你难道还想给自己加难度,把数学和理综卷留在后面写?”

“你要执意作死,说的话男上加男强人锁男,我就关闭你的便捷通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何必要互相伤害呢?”

在嘉坤和黛玉两位电瓶车大佬“哦豁”、“哦豁”的起哄声中,欧阳还是退让了。

“轩哥我错了,开个玩笑不至于不至于……”

我现在的心态也不与当年初一,和谢嘉昕同桌时那样:反感基腐,又不太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时还招致了几个女生的反感——毕竟我那时内向的底子在那,自己连河图啊,流星雨啊,甚至二次元啊……统统不知道,可能在她们眼里,我和沙雕没啥区别。

现在马上六年过去,我庆幸接受宅的同时,没有被掰弯……但基本的宽容还是能做到的,谢嘉昕大概也成熟了不少,毕竟初高中都在一个班里待过,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开那种带点口味的玩笑,也不会像初一那样直接,被反感之后还……

“人与人之间的缘,还是太奇妙了。”所以在他们当中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我笑着没说话,摆摆手,一边是表示不介意,口嗨一下气就消了,一边示意他快转过头,声音放大点又不是听不见。

“五人小组……和我初三那时的F6好像啊。”虽然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但这小团体能达成微妙的平衡,这我觉得就够了。

“虽然不会去火车站送你,但我提前祝你们新年快乐,阖家幸福。”到路口,我对肖这么说,他也没说话,头也没转,只是留下一个略显装逼的抬手示意。

“为什么要提前说呢,除夕那天,或是新年第一天发个祝福的话不就完事了?”

还是欧阳提问,镓坤也随声附和,只有我和黛玉……露出一半同情,一半幸灾乐祸的古怪表情。之前因为坐的就离肖比较近,日常聊天的频率也就比较多……或许也是五人聊天时提及,但他俩印象不深。

“肖宇航有几天是呆在乡下的。”

“然后乡下的家里好像没有Wi-Fi。”

“如果还碰上他忘记交手机套餐费的情况,他还有失联的情况,我们习惯用qq互相拜年,他都有可能收不到。”

镓坤和欧阳面面相觑,两秒钟后,杠铃般的笑声从我们这个小车队传来,飘在半空,引得附近的路人,陌生的同学,同样骑车的生人纷纷侧目。

“如果视角真的拉向半空中,就像拍电影似的,字幕是不是还得打出‘青春真好’之类的台词出来啊。”我在心里这么想着……

大概是受我道别肖宇航的话语的影响,就算知道:放假了,又不是就缩在家里死不出门?既然还有课外辅导,我们的班次总有空出来的时间段能聚一聚,喝个下午茶打打牌,店里还有暖气——是不是直接好家伙?

突然觉得有段时间不能和肖宇航打羽毛球挥洒汗水……好像也没什么恻恻的,毕竟我deck中的纸片萌妹子们才是真爱。(肖宇航:???)

虽然欧阳提到了,无论外出,还是宅在家,我们都有联系方式,但在分别的时候——这个比较特殊的场合,还是给对方的家人拜声早年,让我们彼此把话带到。

在第三视角来看是显得挺笨拙、中二的再见,但话语中透露的真诚、心善,却是成熟后难以回溯的宝物,也许,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寒假不仅对学生自己有着独特的意义,对于家庭,也意味着年的正式临近。而关于我的种花家的传统节日,除了需要记住的一些人物,故事传说……

“总是和美食脱不开关系啊。”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这还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项目”,而像是立夏蒸米粉肉,冬至吃饺子,腊八有腊八粥,虽然腊八粥是北方的东西,至少我们家不做,想想也就跟八宝粥没啥区别?

比起那些团圆、爱国……那些品质值得后人学习,我咋觉得一些节日意义,对于前人就是“找个由头吃顿好的”,今人而言就是亲人朋友聚一聚?

讲真,儿时我是并不喜欢过年的。不是说能到“讨厌”的程度,毕竟在一众亲戚眼里,我算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思维敏捷的你们可能已经发现我的措辞上的细节了。

有部动漫叫《我的朋友很少》,那套在我这里就是“我家亲戚很多”……

父方那边,由于爷爷是同辈中年纪较小,但论资排辈(像相声里讲究“云鹤九霄”字辈),他又是靠前的一个,说来也挺有意思。爷爷的根是在乡下,照理说那个年代,环境又是在乡下,我更小岁数的时候听到这个情报,脑子里的第一反应……

“那爷爷岂不是有好多兄弟姊妹?”

这倒不是这么算,爷爷一辈除了爷爷自己和他的哥哥,就没有其他嫡亲的兄弟姐妹。大爷爷和大奶奶倒是开枝散叶,我有几个叔叔伯伯,姑妈啥的,与我同辈的也有五个……

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哥哥的话大哥是本科毕业,已经回到n市,有了工作;二哥在他们眼中、口中,一直都是他们的骄傲,值得夸赞的榜样:北大,本硕连读,有进入某个国家实验室的资格,但对外保密——说是签了什么保密协议,实验期间都不能随意离开北京,手机长时间关机,几年不能回老家,一年只有几张照片,一两封信证明他最近的状态……

“牛牛啊,认真豁袭,好好念虚,嫩自赶高考嘿年(那年)争取牙(也)考个清华北大。”

高中前两年每次下乡都会听大爷爷说这一番话。我倒不是因此就会讨厌他——之前也跟你们讲过,我对于年长者有一份特殊的好感,加上乡下对于过年拜访的亲属,一贯是热情的,我不能因为这种事情就疏离大爷爷,那也不符合我的修行标准啊。

比起他的厚望,我更感兴趣的是二哥寄来的照片:在那儿还交了个女朋友……不是羡慕的问题啊,我就挺纳闷,既然保密协议对他的管束那么严,我那二哥的人格魅力辣磨顶的吗?他那位女票……就那么贤惠,忠诚?一年一起压马路看电影,吃餐饭买礼物……这种时间都不多,都能忍住闺蜜团的怂恿,不和他分手?

图一波未来二哥的飞黄腾达?嗯,开始有内味儿了啊,好家伙,感觉以她为女主,都能拍一部老套路的电视剧了……

这是我——一个不成熟的年轻人的脑补短剧,而第二反应,也是家里长辈的第一反应,在听了两年、两次这种解释后,周末回爷爷奶奶家,五人一起吃顿中饭,在饭桌上聊到大年初一的下乡安排,说起我二哥,老爸皱起眉头,首次明着质疑。

“爸,你觉得这国家实验室的说法……靠谱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