嘛,大概也意识到我的慢性子、我和赵筱婷之前完全不认识……有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现在问进度确实有些不妥,这东西别人看着急也没啥用对吧?所以有一段时间,平兄,壮士,包括我那几个损友,都默契地不提网上教学的具体事宜。

有了这段缓冲的时间,第一天的猜疑算是淡化了大半吧,因为接连几天,发现她给我的问题难度都不大,但……这么讲好像有点不太准确,但我脑内却有画面感——就很形象。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杂而不深么……倒还挺像国外的教学风格,据说与我们华夏,以大学为分水岭,前后截然相反是吗?

嘛,总之疑心是消解了不少,虽然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一时间挺难抛在脑后的,但……

“毕竟我是男生,赵筱婷的性格又不算很开朗活泼,引起学习之外的话题,互相多了解,这任务多数时间还是落到我头上来啊。”网上押韵的话不是有这句模版吗,“生活不易,镜水叹气”。

意识到这一点的时间也不算晚,只是第二天而已……

“你的昵称为什么要叫镜水先生啊?”

交友的第二天,在晚上很日常地讲完几道中等难度的题,正想闲聊点别的,我琢磨着什么话题起头呢,没想到又是她“先手”了。

不过……这个先手我是乐意吃的啊,不如说正切到了我的痒处。

“这不就送我一个展开话题、装b了无痕迹的绝妙机会吗?”

于是我就挺兴奋地讲了“镜水先生”这个号的由来,长篇大论倒不至于,但分段的字数少一点,间隔的时间也让她很难插上话——毕竟是我可能一生当中里程碑式的东西,又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年龄还不大),也许是我有些激动,也对赵筱婷之于我的反应、评价,心理预期有点过高了……

“嗯嗯,很棒,之前听潘颖娉说到你的时候,也夸你是语文学霸。”

……

就一句话就没了?!

倒不是“就这”的意思……就感觉关注的点完全不在我的预期范围之内好吧?虽然顺带着夸了一句语文学霸我挺高兴,但我叨叨了这些,然后你轻飘飘一句终结……

先忍住不把“话题终结者”的标签贴到赵筱婷身上,在我初步的认知中,名字带有“筱”这一不算常用单字的女生,多少会对语文,或者说,古文当中的诗词,有喜欢、感性的地方吧?

emm……如果换个角度想,她是想出国留学的,虽说语言的本质有相通之处,但大多数人又不是天才,精力也有限,或许她英语很好,但就是对语文少了些敏感度呢?

这就没辙了……让我有种挫败感,得亏第三天白天,平兄她们没问聊天内容,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应答——要么你们教我该怎么应答?

好在寒假之前,交流的天数变多,她也慢慢放开自己:闲聊的时间变多啊,话题范围变广啊,有她对我感兴趣的方面啊……

不然我这段时间情绪不稳,数学辅导班是正式开始了,每周一张卷子往脑子里塞一下,加上工作日每晚的前半场,对于赵筱婷几道拿分题的巩固消化——双管齐下,我觉得个人情感波动也很难把我的数学再拖下一层水……

但寒假临近也就意味着期末考试的逼近,数学是难有下降空间了,我说的,flag威胁都挡不住我口嗨(官方吐槽:不“预知”你还敢这么嚣张?),但其他科目……

尤其语文的风险系数最大——比起“三而雄起”,显然是下滑的空间、概率较大吧?现在我和赵筱婷的这种pace还挺好的,(进展)快慢先不谈,最起码不会无意触碰雷区了,稳定我就安心不少。

就与我“镜水”的心境重合,学习效率自然不差,一点一滴自己的努力能感觉到,心里的满足、愉悦转化成“我推我寄几”的动力——这种节奏,正向的循环就对头了嘛。

“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啊。”

似乎我们人类大都处在这种状态:要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然后双喜临门好运连连;要么倒霉事一桩接着一桩,使人心情消极,怨声载道那算好的,有的就直接无能狂怒,把气撒到周围,也不管附近有无人员……

所以像我这种像坐过山车似的……难道以后适合金融市场的短线交易——毕竟几种途径得知我们中国股民很多都是这个性子。

不现实啊,与我的性格相左吧?

咳咳,说个道理上讲正常、但想想还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事情……我现在还没有卡片的身份证呢,出生得晚也还未成年,所以开户啥的走正常途径应该是不现实的吧……

话说真作死跟父母说了这个办身份证的理由,老妈估计得把我吊起来锤。

也许我这无病呻吟的中二台词,加上脑补的这些小剧场,就组成了我青春期过半的场景吧。

天公这时也对我网开一面,难得地对着我的好心情锦上添花一把——昨晚飘了点雪。

你们如果了解我生活感性多于理性的性格,加上我也喜欢语文,也就不难猜到我最喜欢的天气是雪了……

啊,如果再结合我喜欢听许嵩的歌,他早期的歌中又有一首无论节奏、音调高度都对翻唱者极为友好的(断桥残雪),你们就更好理解了。

都说南方人少见雪,北方人见我们看到飘点小雪就一脸兴奋,感觉我们少见多怪,有点瞧不上……那有关南北冬天的冷,一个魔法攻击一个物理攻击,这话怎么又不提了呢?

提到冬天肯定是“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啊,南方单是湿冷,却没有雪的白色装点,那这冬天还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想,北方人就能理解我们想苦中作乐的心情了吧?

“嗯,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去上学?”

合着我还是想得太天真了,或者说锦上添花就只是昨晚一段时间——偶然在临睡前打开阳台门,发现飘雪了,也没有像个孩童一样惊喜地大叫,只是怀着一份“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感动,怡然入睡,这一觉睡得的确很舒爽……

然后大路上尚未化开的积雪,被早起辛苦工作的环卫工人,协同路口的交警扫到路边,开车的人们也为了自己、他人的安全,轮胎装了防滑链条,减速慢行,避免提速——急刹车的流程。见n市的文明素质日渐提高,心里还是高兴的。回想起几年前,市内四处贴有“建设文明城市”的标语,作为省会,“英雄城”,有时我都会感到失望、嗤之以鼻……

咦,我是不是暴露了什么?

总之如果步行不跑步,八成要迟到,跑的话要是当街摔个狗啃泥就贼拉尴尬——还穿着校服呢,形象包袱很关键啊。

只能骑车了。

但我这自行车……我刚才也说了包袱很重要,总不能一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吧?就算汽车减速慢行,挡路也不正确吧……

所以我们非机动车不得不“行走在刀尖上”……如果不想这样也可以骑上人行道,但刚才脑子还想着“文明和谐”的事情,现在就为了自身利益(安全),骑着自行车从行人身后突然经过,或是更快的电动车?

自己要有根弦,心里衡量对错,心底的“我”不断提醒自己“耗子尾汁”……

刚才说到“刀尖”,其实就是非机动车道与马路牙子交界的沿途,堆积的雪就在这块地方。如果是畅通无阻的大直道……这天气估计骑行人也少有敢于作死踏风而至的,否则ta要么是已经有了惨淡的人生,还要追求下一秒可能淋漓的鲜血……

因为雪下的一层薄冰被雪盖住保护,还没融化啊,拐弯的时候一分神,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就可能让你失去平衡——减速慢行都可能人仰马翻,何况作死“逮虾户”呢?普通地握个刹车把手都能给你漂移高手的错觉……

非机动车人现在心里多少还是有、b数的,哪怕近些年碰瓷啥的,在电视、手机的新闻上屡见不鲜,但……是吧,毕竟加上天气这个自然未知因素,变量增多了,万一达成了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名场面,更有甚者拍个短视频发网上小火一把,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摔一跤,形象和声誉都丢了。(官方吐槽:你可拉倒吧)

前方不远处的拐弯处,一辆电动车稍稍骑快了一点,就成功侧滑翻车,好在后面的汽车离她还有些距离,开得也都慢。有了真·前车之鉴,我自觉已经够谨慎了,直行的时候就提前点了刹车减了速,但我这也不是新车,轮胎磨损,摩擦力减小,拐弯龙头扭动的时候,还是牵引着车子滑倒,让我做了心理准备都惊出从脚开始窜上后脑勺的冷汗……

这里就只能说我之前的习惯好了:除了骑车不是追风少年,就是蹬的山地车,我也没把坐垫调到都快脱离管子的高度……我还是稳健派的。

“啪”地一下,很快啊,右脚就踩住了地面,拉停车子的偏移,这才深呼吸了一遍。

不过昨晚残余的好心情是一点不剩了……降到负值不至于,我还是没摔成功嘛(官方吐槽:你这种flag体质说这话真的好吗?),我只是回想刚才——这么谨慎的操作都能有翻车的风险,今天市里大街小巷(尤其是小巷?),那不得鸡飞狗跳?

“愿大家都能顺利……起码是有惊无险地到达目的地。”

大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