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国庆,在n市人的概念里就意味着,天气真的要逐渐转冷了。对于南方的冷和北方的冷,网民们早有说法。“干冷”、“湿冷”那都是我们父母那代人……实在但又缺乏新鲜感的评价,90后都喜欢“北方物理攻击,南方魔法攻击”的说法。

高三的体育课,如果没被上一节课的老师通知占用……不,说不定还有前后两个老师“围攻”的情况,让体育老师左右为男,男上加男……

emm,想到十班的体育老师是高中部年纪最大的体育老师,刚才这种说法会不会有点……

咳咳,这才上学期呢,老师们还不至于那么快就觊觎上体育课,让十班这个高一篮球比赛冠军、高二亚军,一群男生怨声载道。何况老刘是挺开明的、向着学生的班主任,他鼓励适当的运动,不过我觉得他核心的目的不在于强身健体、防止在高三这一年内时不时头疼脑热体质弱,影响学习效率,而是有“你们爱打篮球的男生下楼疯了、发泄完了,后面的课就给……我安安静静听讲。”

想想,还是不适合以阳仔对学生的口吻说“老子”……话说阳仔很少大声嚷嚷,虽说不是语文老师但很有文质彬彬的风度。

对不住了阳仔,我实在没法把“风雅”用在夸你身上——与你的体形差距过大。

阳仔的威信在十班是挺足的,对我而言印象较深的,是我上课听入神、听到自己的问题解决,或者先一步思考的猜测与他的解说基本符合,但思路更巧妙、便捷——到了这时,我会忍不住来上一句“我去”……

至少在我的概念里,这都不算是脏话,我的脱口而出也表示一种惊叹、想不到,甚至有给老刘打call扣6的意思。但显然,阳仔压根不吃我这套。

虽然知道我没有骂任何人的恶意,但……阳仔还是会中断讲课两秒,眼睛与我对视,“死亡凝视”谈不上,只是一种嗔怪的感觉。

“不要讲脏话。”

“嗨咿。”

“也不要说日语。”

“Roger that.”

“……”

“明白,我错了刘总!”

这是我在高二某段时期,阳仔首次因为“我去”这个口头禅批评我时,我与他不超过十秒钟的简短对话。

同学有轻笑,老刘也没发火,但我也不会读不懂空气——领导不喜欢,我就不整这些呗,在老师面前认个怂也没啥,虽然类似口癖的这种“下意识”,扭正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的自我约束能力,大部分时间还是到位的。有时我刚情不自禁一个“我……”

就对上了阳仔的眼睛……突然微眯,富有深意的眼睛。我很自觉地捂住嘴巴,示意“领导继续”,收获领导满意的眼神……

不过只要我的手慢了一拍,没能“锁”住嘴巴,或者同学对我这一幕有既视感,发出笑声了,那么阳仔还是会惩罚我一个问题。嘛,我是问题不找我我也会主动找问题来答的人——为了自我检测,所以阳仔这个“惩罚”,我是“大歓迎”的。

“知道我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会不会觉得我有抖m倾向?”

更小一点的年纪的时候,我打篮球挺疯的,动辄满头满身大汗——我是挺容易出汗的体质,也挺怕热的。学校体育课打45分钟还不算够,初中的时候成绩够看嘛,就周六周日都去大学篮球场上玩个半天,作业上午或者晚上写不就好了?

当时心里的“度”也就这么回事,体质由小时候动辄扁桃体发炎、发烧,到现在貌似身强体健,有疯的资本,出身汗风一吹,只要你还是肉体凡胎,该着凉发烧的时候你还是躲不过……

而经过前几年的时间,疯也疯够了,在高三一年里,除了自己用功,尽可能排除不确定因素也很重要。嘛……如果真病了,课业上无法集中很长时间的精力不说,我先预见的是母上大人的碎嘴。

“打打羽毛球就行,幺蛾子今年可别来烦我……估计不可能,flag不能立得那么绝对,少来几次我就满足了。”

于是,在我们逐渐适应全面复习,节奏加快,考察面扩大的过程中……期中考试来了。

眨眼一个多月就过去了吼,自从考试的考察范围迅速扩大,能感觉到的变化还有与监考老师有关的操作规范。

虽然附中是n市排名第一的高中,但每个考场还是派了两名监考老师;之前临近考试开始的铃声响起,老师分发试卷、草稿纸、答题卡,都是在办公室里就提前分好确认一遍了,但这次……

“大家都看一看,确认一遍啊,装有试卷、答题卡的袋子都是没有提前拆封的,也没有破损导致试卷污染。”

嗯,我们假装信了,那牛皮纸袋用来封一圈一圈的线都没有,就更别说密封的最外一层的袋子了。也是我们作为附中学子,基本的言行举止还是心中有数的:闷在肚子里笑笑就行了,笑出声自己加老师都尴尬。

英语考试对于我们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操作流程变化最多的一场。英语考试都是提前十分钟左右下发试卷、答题卡的嘛,之前对我们的管理没那么严的时候(也有可能其他学科的老师忘了自己高考英语的流程),如果对自己的英语听力特别有自信,在预览了前五道只读一遍的题目之后,是可以动笔先做单选题的,目的是为后面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多出一些时间。

真要较真的话,时间是绝对的,遇到模棱两可、需要认真琢磨的选项时,浪费的时间有可能还更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赶跑一步,心理松懈了,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

当然,这种做法还是有优势的:提前进入手热的状态;下意识认为自己比别人领先一步,后面的作答能以平衡的心态面对,失误率就能稍稍降低……不过嘛,如果这种操作,你在听力部分拉胯了——这张卷子难点就在听力故意含混的连读……

那你如果没能迅速调整心态,后面的一个半小时不就gg斯密达的节奏吗?

考试前多出这些步骤,大家都不傻,年级组这么做就是让我们提前适应高考临场的氛围,操作流程,当然,既然这么早就开始适应,学校也不可能每个月都发一套考试用具……我对于考试的心态自认为是把握得挺好的,该保持的紧张感,有,但也不会紧张到握笔僵硬、中途有尿意。

高中的考试,课目顺序是固定的,虽然就“强者恒强”的理论,次序不应该成为影响考生发挥水平高低的依据,但那种理想化的说法仅仅适用于顶尖的那不过五十名的学霸。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先考哪一门还是挺关键的——开门红的自我感觉良好,对于气势、信心的提振是很重要的。

所以第一场语文,大部分情况下都能作为我打响第一枪的好兆头。提上一股劲不松的话,下午就是数学,我经常指望着通过气势,冲一波我相对来看最苦手的一科,能不能临场发挥优秀?

“章启轩,这次是全班第一啊,发挥很不错。”

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到底我还是你在想桃子?突然全面爆发那我不得从梦里笑醒,毕竟梦里啥都有……

回想曾经……还有点惭愧,初中还能全面开花,到了高中就只有语文能拿第一了,“理科班里的文科生”,我给自己定的目标还是切合实际的,不是假大空。

这次语文期中考试拿了全班第一,126.5……先不谈那个0.5是怎么肥四,我第一反应是这波没人过来吸欧气,多少还是有点正向作用的。

但我依然面无表情,尤其在感觉到一些视线集中到……肖宇航这边的时候(肖宇航:喵喵喵?),前排同学看到镜水脸上没有显露出半点喜悦的神采,内心感受挺复杂的。

“好家伙,不愧是语文学霸,是真有东西啊。”

“轩哥牛逼(破音)!”

“哼,这样都不露个笑脸吗?装高冷装逼,扑克脸给谁看啊?”

“又不是常胜将军,次次都拿第一?得瑟个啥子哦……”

天可怜见,我此时此刻内心虽然不算“镜水”,但也绝不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又故意摆出宠辱不惊的神态。

我现在只是极力在掩饰自己气愤、抓狂的表情……看你们的评价,我这波操作还是很成功的……

“全班第一,年级第二是什么鬼啊?!”(官方吐槽:凡尔赛就是说的宁?)

现在下发成绩的时候,我们都会收到年级组整理的成绩条,有各科分数、对应的年级排名,最后还有一个总排名。所以我能知道自己语文年级第二……

所以为什么!

你们能理解这种特殊的感受吗:如果在能保住班级第一的前提下,我宁可不当第二,改卷老师能多扣我一分,我保个前十,心里反而会舒服些……只差一步就能重回巅峰,那种搅得内心五味杂陈的感觉,要是再脑补这次的第一对我来上一句:“就喜欢你不爽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我琢磨着第一名skr女生我还真不敢拿她怎样……但不爽是真切的感受。

“下课问问超哥第一是谁吧。”我这么想着,前方声音传来……

“有点遗憾的是,他这次还是年级第二,比第一名只少了0.5分。”

刚刚已经转过头的同学们二度对我行注目礼,这回,我是真有点裂开了。

“不要报出具体的分差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