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起的,是《五子之歌》的典故。"小雪亦喜欢给大家讲故事。

"五子之歌?不是七子之歌吗?"

"根本不是一码事儿,七子之歌是近代的,写七块被割让出祖国的土地,和夏代太康有什么关系?"梦琳撇嘴白了御风一眼,"典型的关公战秦琼。"

"你可知macow,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小雪随即唱了起来,确实,御风听到的是《七子之歌》。

"对对,是这个,还蛮好听的。"御风静静欣赏着。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这是《尚书》中的记载。"小雪开始讲故事。

《尚书》记载道: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说现代第二任天子太康尸位素餐,"尸位"这词儿就是打这儿来的——站位置不干人事儿——黎民百姓都有了二心,他去洛水之南游玩畋猎,这一去竟然一百天没回来,可见是"玩儿疯了",结果有穷氏的后羿趁机造反,堵住了他回国的路,太康就这样被赶出国门,流亡去了阳夏。

他的兄弟五人非常痛心,认为大哥实在"没遛",于是作歌以大禹的训诫来警示后人,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百姓应当亲近,不可小看轻视,人民是邦国之根本,根本稳固国家也就安宁……御风没想到夏代已经有民为邦本的观念,他总认为这些思想是列国时期才有的。

小雪告诉他,其实三皇五帝等古代贤君都有这样的认识,典籍中多有记载,而春秋战国时期恰恰是贵族私欲极度膨胀,视百姓如草芥的时代,因此思想家们才会大声疾呼恢复上古贤君圣主的制度,遵从他们的教导,上爱民,下忠君,上下相合,才能太平盛世。所以说礼崩乐坏之时,才有圣人出世。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沉迷酒色之中,热爱畋猎无度,生活奢侈浪费,都是亡国之兆,不可不察。四五千年前的先民便总结了亡国之君的几大特征,可惜在此后的数千年中,历朝历代的昏君们仍然在重蹈覆辙,难道他们智商有问题?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陶唐说的就是尧帝,上古尧、舜、禹三位贤君是后世无限憧憬向往的对象,如果有机会,御风也想去上古世界亲眼看一看这几位,或许还能与他们畅谈一番。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这一则是说要大禹的后裔都要谨记祖先的教导以及典章制度,千万不可淡忘废驰,否则就是灭绝宗祀的灾祸。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最后五自发出悲叹,事到如今,万民都仇恨我们,我们王族又能去哪里,依靠谁呢?事到如今,即使后悔又来得及吗?

五子的感慨没错,太康这一失国,政权足足旁落了近百年,后羿赶走君主之后,又开始享乐无度,重用大臣寒浞,却被其杀掉,寒浞做了君主,又攻灭了夏王朝正统后裔势力,一统天下,可谓风光一时。

寒浞是一位军事才能很高的大将,从小好勇斗狠,天不怕地不怕,却也最后倒在了享乐之上,被夏人正统后裔少康带领大军积极反攻,恢复了夏国。

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也是民众发现赶走了太康,换来了后羿、寒浞,却还是老样子,身居高位,又没有外敌威胁,多数君主贵族都会走上腐化堕落的老路,因此人们反倒怀念起夏国来吧。

"靠推翻昏君起家,而最终还是做了昏君,啧啧……前车之鉴不远,却非要往同一个坑里跳。"御风感慨几句。

"道理谁都懂,但做起来就很难,对谁都一样。"梦琳道,"谁不知道要努力才能考上个不错的学校?谁不知道搜题搜答案考试对题是自欺欺人?这些事儿你干过不,神明大人。"御风的昵称已经与时俱进升级成"神明大人"了。

"额……嗯……确实。"御风知道自己高中那种学习状态,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混就混,理科作业搜题,英语选择搜原文已经是家常便饭,直到高二下学期一次月考英语感觉自己离开了答案,根本没心思认真读文章做题时,才意识到"要完",再去补漏也是追之不及,从此英语一科再没有起色。

确实,那些道理他能不知道吗?搜题最终坑自己不懂吗?只不过面对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一道道具体的题目时,一时的得过且过占据了内心,侥幸击败了理性,没事的,就这一次而已,多少次对自己这样说呢?以此观之,那些亡国之君是否也被类似的心理驱使?更何况,他们动摇一下,得到的可不是一次相对好看的成绩,而是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受约束的权利,此等诱惑,甚至可以令人暂时忘记祖训,忘记宗庙倾覆,亡国灭族的后果。

"所以我就觉得,凭借咱这水平的意志力,还是别当什么国君的好。"

"你可以不相信自己,但是要相信我们呀。"燕笒的话很中听,御风对她们百分百有信心。

一行人就这么来到阳夏城,发现并没有守军,亦无迎敌的架势,看来有望兵不血刃拿下此地。

果然,城中派出了德高望重的老者前来谈判,说阳夏城中多为夏人后裔,也有一些郑、楚、陈、蔡移民,大家自知不可能对抗如此大军,故而一致决定,请老者出面前来拜谒傅阳王子,如果御风为有德有道之人,则举城降之,若不是传说中那样,阳夏百姓将集体迁居他处,将城邑让出来。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御风倒是会现学现卖,《五子之歌》这就用上了,不过列国人的确吃这一套,傅阳之主竟能随口诵出他们祖先训诫后人的歌辞,看来必是明君——就这样老者十分确信地回城报信儿去了。

"要是每个城池都能这样易取,我宁可把《尚书》背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