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驻守薛城防范宋国的重任自然要交给百里瑶光,由于她的特殊身份,不但可以指挥傅阳的部队,更可以调动薛国的兵将,因此不会有协作不好的问题。

第五天,宋国的军队便兵临城下,来的大概有五万人。

要说起这个宋国还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之前突袭睢阳城差点让他们亡国,最后割地求和才算保住了社稷,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都没到他们又跑来找打。

之前孔父嘉,正考父等人执政,两国的关系还算缓和,这回趁着列国兴师,国内的旧势力又来事抬头,罢黜了孔父嘉等人,扶植了新君,第一件事就是跟着起哄讨伐傅阳,看意思是要趁火打劫,讨回之前丢掉的土地,也要回面子。

不知道为什么,宋国总是做这种自不量力的事情。

他们最害怕的,非端木莹莫属,只用了三招便连斩一猛将、一权臣、一宋王,威震宋国上下,说闻端木而色变也不为过,不过这次偏偏端木莹没有在薛城。

百里瑶光做为列国世界本土几乎唯一的女将军,自然也希望实现一番功绩,特别是在傅阳学习的这段时间,她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文、武科的知识技能,更是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的自信——在傅阳学院应该说是大半边——在女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列国,对她来说这份自信和挑战世俗的勇气更重要很多。

"宋人只知端木之勇,今日亦必晓百里之威。"瑶光要打一场漂亮的闪击战。

……

闪击战首先的要诀就是快,宋兵立足未稳,傅阳正好可以以逸待劳,速战速决,百里瑶光命令立即出城布阵,不管宋人愿不愿意应战,今天都要破敌制胜。

宋人倒是也实在,见薛城守军出动出击,也开始列阵。

在薛城的这一路都是久经沙场的高年级同学,明显比新生、准新生们高出一个档次,过了不多久,城上负责瞭望的同学便报告说,宋军左、中、右三部,左军是精锐,右军打酱油,中军普普通通。

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通过观察对方布阵的效率得出来的,右军兵将步履沉重、拖沓,感觉就像没吃饱饭似的,有些人拖着兵器溜溜哒哒,与其说是是来打仗,不如说是来晨跑遛鸟的,这样的部队能打硬仗才怪。

反观左军兵将精神抖擞,兵器紧握,队列齐整,一看就知道战斗力远高于旁边两部。

"骑兵队佯攻左军,迂回作战突袭中军及右军后部,先锋破阵队正面攻击右军,率先击垮他们,中路不急于接战,见机而动。"百里瑶光不用一分钟便制订出了战术,以强攻弱,避敌锋锐。

宋军选择的布阵地点不太好,是个大平原,防守的薛城一方好歹有个城墙能看到远处,宋军这边连个土山丘子都找不到,根本无法看清傅阳布阵的情况,仅凭这个会战地点的选择,也能看出对手大将水平不高——本来宋国也没有多少厉害的人物。

"击鼓!"见宋军刚刚列队整齐,百里瑶光便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兵贵神速,右军的骑兵部队先发制人。

对面宋军显然准备工作并不充分,见到傅阳兵士进击,犹豫了半天才决定派步卒持长戈抵挡,战车退到后面一些。

宋人很快就发现傅阳骑兵压根没有冲入左军阵中,而是直接向外绕了过去,距离敌阵越来越远。

临场应变最考验指挥官的水准,面对突发的情况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反应,是一个普通军事将领与军事家的显著区别之一。

宋军之中缺乏这样的统帅,既然已经发觉对手的行动很不正常,却没有立即做出调整,战力最强的左军依然选择了前进求战,弱势的中、右二部失去了最后的保护。

两翼护中军,这是自古以来最基础的战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冒进,还真是迷之自信,或者说"无知者无畏"。

百里瑶光指挥中军递补右军的位置应战,即便是全境之内找出来的最强部队,想必也决计比不上秦国、魏国的精兵,因此也不是不能取胜。

宋军战车奔驰而来,傅阳军队散开阵型,分成三个梯队层次迎敌,在没有近现代化兵器的时候,骑兵与战车最厉害的就是冲击和突破能力,对付他们必须要留出一定的空间消耗最初的冲击,待到他们锋锐消散大半,便可以近距离接触作战。

傅阳部队身后是城墙,战车再厉害也不可能撞破,而且瑶光这边都是步军,很快便闪开了多条通道,放敌军进入纵深。

战车与车上的兵士本以为可以凭借一鼓作气大破敌阵,没想到压根没有人上前交战,连放冷箭的都没有,等到他们感觉不好,想要调头回撤却为时已晚,傅阳人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战车成了活靶子。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话的确没错,双方甫一交手,大家便感觉到这一路宋军的确勇猛凶狠,有相当的战斗力,却由于指挥不当落入了全面被动的境地,如果这是遇到了秦军,恐怕这支好容易锻炼出来的部队都要断送了性命。

傅阳作战的方式保持了尽量不伤人命的传统,毕竟尊重生命是现代人文明进步的标志,以屠城来动摇敌人军心之类的方法是绝不会使用的。

见主力部队被围,宋军主帅心知不妙,此时傅阳右军和左军开始前后夹击其左军软肋,左军顿时大乱,几乎可以说是一触即溃,八成以上的兵士四散而逃,完全没有像样的抵抗。

中军此时也慌了手脚,此次负责指挥的是宋国名臣华元,现代世界的历史上华元是华父督的曾孙,不过在列国世界,华元与华父督似乎年纪也差不多,辈分相差肯定不会太大。

历史上的华元是四朝老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算得上是宋国的支柱,不过他在带兵打仗方面的战绩却比较尴尬,因为一顿肉羹分配不均被御者出卖,令宋军大败于郑国,自己也做了俘虏,输得实在是有点窝囊。

虽说作战失利直接原因是御者的背叛,但也足以说明华元的军事指挥能力十分有限,吴起身为大将可以亲自帮受伤的兵士处理伤口甚至吸吮脓肿,兵士皆愿意以命相报,说是收买人心也好,爱惜士卒也罢,至少吴起知道要想方设法让兵士死心塌地忠于自己,而华元在大战之际仍怠慢自己的车夫,两人一比,高下立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