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人家的窗台 我大秦的明月必朗照之(上)

所以他想要为扶苏做一点准备,至少有她在背后,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安心的保险了。

当然,嬴政心里是什么打算冥华是不清楚的。作为一个不习惯也不喜欢察言观色的心机低手,大概她唯一看穿嬴政心思的可能就是神识读心了。不过那是只对友好度负值的对象使用的技能,自然平白是甩不到嬴政身上去的。何况就她本心而言,这种技能等闲是不想用的。毕竟自己这都打着碾压局了,再来个读心把人家徒劳挣扎的计划都给看完了,那生活未免也太没意思了。

不过说起来,现在离剧情开始还有多少年来着……

毕竟又不是历史正剧,大妖怪对秦时明月这个剧情开始的时间还真是没有什么印象。不过荆轲刺秦倒是知道,秦王政二十年,离现在还有六七年的光景。就是不知道自己这一下把韩非卫庄一帮人给扶持上位了,历史的轨迹究竟会变换到什么程度。

怀抱着对天下走势的一些猜想和期待,大妖怪一边没事带带孩子批点赵高一人定不下来的公文,一边四处转移救济一下难民,顺带着看这战国乱世群雄霸业如何发展。

秦王政十二年,于前年冬季进军赵国的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各路秦军虽有三十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二十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嬴政将原来由南北三支攻赵部队编为一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龁统率。

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这个新编部队再度向赵国南部,邯郸东南的平阳进攻。两军于平阳展开交战,赵军被击破,将军扈辄阵亡,损失兵士达十万之多。赵王大惊,紧急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接到命令后的李牧迅速率军回赵,同秦桓龁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沉重打击,只有统帅桓龁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

对赵国的征战一时之间陷入僵局。恼怒之余,嬴政将目光投向了地图上最为狭小的那片土地,韩国。

他当然还记得大妖怪给自己争取来的那个赌约,韩非——现在的确已经是韩王非了——此人也一直让他念念不忘。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韩国虽弱,所处位置却极为关键,乃是秦由函谷关东进所必经之路。秦要灭山东六国,则韩地必须被攻打下来。伐赵受阻,那伐韩便是。

这次并非是直接大军压境势要毕其功于一役了。刚刚遭受了军神李牧的重创,老秦也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日,同时留有余力警戒其他大国的攻击。当然,这其中也有些看不起韩国的意思。毕竟就算韩非再有才,在韩国那种小地方也没可能几年之内就把国力拉上来。

最开始的时候的确如此。秦军对韩军的攻势不说势如破竹,但也并未遭遇过太强的抵抗。连续多场战役下来,韩国的土地日渐减小,军队也是望秦丧胆。堂堂一国正规军给打得好像去剿土匪一样,刚刚接触就四散溃退,让领队的秦军将领哈哈大笑,军功拿得手软。

然而,就在秦国赴韩的主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韩国人给了他们当头一棒。由韩将白亦非统帅的精锐之师一部分伪装成城池里的普通居民一部分骑上战马,在秦军没能反应过来的短时间里对他们的攻城队伍展开了双面包围。虽然在过程中便被秦人察觉实施了反突围,但这批韩军的素质和之前接触过的那些完全是天壤之别。战斗士气高不说,武器铠甲还都极为优良,那些大批量装备的劲弩和城墙上的守城器具给秦军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突围的混**战之中,秦国领兵的将军被白亦非的少量操作守城弩机的亲卫看准机会一箭炸穿了身子,惨死当场。之后副官虽然迅速接管了指挥权,但是秦军败势已显,随后在韩国人铺天盖地的弩箭之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起来。

此战最终以秦军大败为结果,只有少部分人冲了出来逃回了秦国,其他都留在了战场上或是被羁为俘虏。消息传回秦国,自然是秦王震怒,朝野哗然——什么时候韩国也能翻起水来了?

将军们开始分析起这一仗输掉的原因。首先毫无疑问,韩国军人的素质和装备比以前强了很多。最开始打掉的那些部队根本就不是认真迎敌的刀锋,而是诱敌深入示敌以弱的饵料,最后在有利地形中包围了秦军的那只军队才是韩国真正的王牌。一举消灭入韩的秦军,先前的牺牲和这支部队的精锐都是必然的条件。当然,随着秦军溃败,之前打下来的一些城池也大多被收了回去。而且因为某些未知势力的活跃——老将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嬴政瞥了一眼若无其事坐在朝堂上喝茶的大妖怪——城中百姓基本都提前撤到了韩国后方,在城镇回到韩军手里之后大多就搬了回去。这样一算下来,韩国的损失却是比秦国少了些许。这一下老秦人不能忍了,那些年轻有为的将领都纷纷请命去讨伐韩国,誓要血洗这一场败仗的耻辱。

嬴政自然也不打算放下韩国的战事,不过相对而言,赵国的威胁还是要更大一些,战争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在赵国。对韩国的战争态势依旧还是以前那样的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消磨他们的兵力与国力。不过这一次派出去的将领就已经知道不能小看韩国了,行事进军也就自然更加谨慎了很多。只是因为明白没可能再来一次诱敌以围歼,韩国迎战秦人的部队这下也就直接派上了白亦非的正规精锐,一时之间让战况陷入了胶着之中。

这边两军互有攻防地对垒着,另一边,秦国主力军照旧策划着对赵国的战争。秦王政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了南北两路大军对赵进攻。然而结果和几年前一样,又是被李牧带领的赵军给暴锤一顿。三次大举进攻全部失败,各地的秦军迫不得已,纷纷撤离。

然而,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赵军一再得胜。可是限于国力,赵国的部队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衰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合齐国,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赵国才能与强秦相抗衡。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军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秦始皇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就于次年再度发动对赵大举进攻。同时,忌惮于李牧强大的军事能力,秦国使用反间计,不惜重金收买赵国内奸赵王宠臣郭开在赵王面前造谣诬蔑李牧试图谋反。赵王迁果然中计,撤换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改用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但这两人不是王翦的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就连赵人最后试图挣扎反抗的邯郸保卫战,无心战斗的赵王都在秦军来时直接下令打开城门投降了大秦。至此,赵国灭亡。

赵一灭,韩的压力便猛然增大了起来。原本腾不出手的秦国主力分流出了一部分,由名将蒙骜率领大军,正式开始了对韩国的全面进攻。

经过韩王非这些年的改革变法,韩国的实力如今已经远胜往日。可能上层经济显得衰落了一些,但是在农业、军事领域却迅速强大了起来。原本号称的‘十万大军’如今已经切实达成,劲弩、利剑、战车、甲胄等等武器装备也已经大批量装备部队。面对秦国的进攻,大将白亦非率军据城迎战。对外号称二十万,在新城坚固城防,迎击秦军。

然而,这一次秦国是下定决心要灭亡韩国的。在铺天盖地的秦弩与大型投石机抛出的巨石之下,韩军据守的城池很快便被敲碎了城防。期间韩军使用了众多诸如夜袭、截粮、疑兵的战术,但都被老将蒙骜一一识破化解。白亦非终究在军略上比不上蒙家老将,再加上硬性实力的差距,韩军在坚持了数月之后终于选择了突围,向着新郑城退去。

战争到现在,基本上结局已定了。秦军跟着就压了上去,将新郑给围了起来。不过韩非这位国王可不是赵王迁,面对秦军的喊话拒不投降,而是死守城门,甚至亲披甲胄上了城墙指挥防御。

当年从小圣贤庄被大妖怪送回新郑的时候他就被冥华灌注了三十年的精纯内力,一跃成为内力方面的一流高手。这些年在卫庄等人的教导之下也是恶补了武学方面的能力,此时拿起长剑穿起铠甲在城墙杀敌倒也毫不含糊。只是即便如此,战况对韩国方面也还是越发糟糕了起来。每一次秦人开始组装他们的大投石机,韩国方面都不得不派出精锐出城阻挠。然而这时候秦军都早已设下兵马,出城的部队每次都损失惨重……但却又不能不管。那种大杀器一旦被制造出来,新郑城就真的没有希望守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